课件22张PPT。考考你:
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
( )
A 西—东;长—短—长
B东—西;低—高—低
C东—西;长—短—长2、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 ( )。
A 早晨 B中午 C傍晚AB太阳钟用太阳来计时 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古时候,一天分为几小时?是怎样划分的?用太阳来计时……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通过观测这些星座在一年时间里横贯天空的情况,利用星座计算时间。埃及人观察到在这段时间里有12个星座横过天空,于是他们把夜晚确定为12个小时,同样,白昼也被确定为12个小时。但夏夜实际上大约有8个小时。 在我国古人是怎样划分一天的呢?
中国古时把一天平均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用光影来计时早晨的影子中午的影子晚上的影子 随着时间的变化,影子的方向、长短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晷针)和石制的圆盘(晷面)组成,在晷面的正反两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
当太阳光照射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西向东移动时,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会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就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也就好比是现代钟表的盘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可分成地平日晷(晷面水平放置而晷针指向北极,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赤道日晷(晷针平行地球自转轴而晷面呈北低南高状摆放,晷面和晷针垂直)、垂直日晷等。用光影来计时—— 日晷如何利用日晷来计时? 什么是「圭表」呢? 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后来,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
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射,表影则最长。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譬如,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这两次最长值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的时间长度,难怪我国古人早就知道一年等于365天多的数值。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
「表」是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和石柱。
「圭」是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原理:利用了太阳光影 子的变化来计时的。
计时方法:利用太阳光影子长短变化来计录时间的。「圭表」1 漏刻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最初,人们发现陶器中的水会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于是专门制造出一种留有小孔的漏壶,把水注入漏壶内,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相当于现代钟表上显示时刻的钟面,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这个容器叫做“箭壶”。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 西汉铜漏刻漏 刻讨论与思考:
“太阳钟”在实际使用中会有哪些问题?时间博物馆
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可用来计时的太阳钟。小故事 著名的科学家牛顿 ,小时候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 。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记下时间。他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 。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 材料:方便面的纸桶、橡皮泥、竹签和笔。 用橡皮泥把竹签固定在桶的中央,保证竖直向上。
然后把它放在阳光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竹签会在桶壁上投射一个影子。这个影子的位置是随时间变化的,手里拿一块表,每到正点的时候就用笔在桶壁上作一个标记。比方这时候手表显示的是上午“9”点,那么你就在影子的位置画个标记,写上“9”。注意纸桶的位置不能再变了,那么明天上午竹签的影子再到你做的标记“9”上的时候,此时的时间就是9点。
花上几天的时间来做完所有的标记,以后就可以用它来代替手表计时了。1、我收集到的除了日晷外古代的其他计时器图片。 圭表、水钟、沙漏、香钟、蜡钟等。2、排序日晷、沙漏、摆钟、机械表、电子表拓展:介绍一个详细说明计时器发展的网站 中国数字科技馆——时间——计时家族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time/04sjjz/0401_1.html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