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捏塑造型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赣美版)八年级上册“设计与生活”主题教学中的《捏塑造型》。本教材突出介绍了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并选登了无锡“惠山泥人”及天津“泥人张”和现代泥塑作品作为范例欣赏,加深学生对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艺术的了解,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教材还提供了一种贴近生活、游戏式的学习方式,增进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让他们在近似于玩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自由创造的无穷乐趣,在愉快的玩耍中得到美的享受。
2学情分析
本课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课堂上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泥塑作品来把握捏塑造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像力、鉴赏力及正确的审美情趣。我校地处农村,粘性泥土等材料虽易准备,但为保证课堂清洁和良好的上课秩序,老师须提前几天指导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另外,教师应先讲解清楚泥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并示范,再让学生放手大胆创作;学生自己的想法有时表达不出来,教师应注意引导。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把握捏塑造型的基础知识。
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和圆雕的制作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不同艺术类别的比较,增进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兴趣、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5学具准备
画板、小木棍、泥塑工具、水粉颜料等。
6教具准备
PPT课件,投影仪,水粉颜料,水粉笔,泥塑工具等。
7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捏塑造型的乐趣
同学们,泥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东西,看似平凡,但一块泥土经过三转两捏后,一个造型简练而传神的生命就诞生了:天真可爱的小孩、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灵动的生活场景、让人忍俊不禁的爆笑场面等,从中我们不仅能体验捏塑造型的乐趣,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现在,我和大家一起分享几幅泥塑作品。(教师播放PPT课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对泥塑作品有更直接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活动2【讲授】捏塑造型的乐趣
(二)、新授:(大约35分钟)
1、教师置疑:什么是泥塑呢 泥塑材料的选择要求有哪些
2、学生进一步欣赏图片,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明确:
泥塑:是雕塑的一种基本形式,有圆雕和浮雕之分。
圆雕:又称立体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
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区别:压缩空间的不同程度,形成浮雕的二种基本形态——高浮雕和低浮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对泥塑作品有更直接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4、教师示范制作泥版浮雕,讲解泥塑制作的基本手法。(教师播放ppt课件,动手示范基本技法,讲解要点。)
(1)、一搓、二团、三捏、四压、五完全调和、六不完全调和。
(2)、泥塑人物时,要大胆发挥想象,敢于实践,运用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使用
捏、卷、
贴、刻、按
等技法,再现人物的外形特征和生动的神态。
泥版浮雕《过新年》示范图片
1)
将黏土粘贴在木板上
2)
将图稿刻画在泥板上
3)
将头部用水粘贴在泥板上
4)
把“身躯”、“手脚”部分粘贴好
5)将黏土揉捏成条,做成“鞭炮”黏贴好
6)在“鞭炮”周围贴上用黏土做成的“火星’
7)将做好的浮雕作品用水粉颜料上色,色调要表现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播放PPT课件,展示泥版浮雕制作过程,指导学生制作步骤,并通过动手示范泥塑基本技法,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放手学生实践做足充分准备】
活动3【活动】捏塑造型的乐趣
5、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泥塑作品,(要求:以儿时的快乐回忆及童话故事中印象深刻的画面作为题材,用泥板浮雕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张扬学生的个性,展现自我,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6、学生作品展示,师生评价作品。
活动4【活动】捏塑造型的乐趣
、课堂小结,课后拓展
(大约4分钟)
中国那些著名的泥塑
无锡彩塑,凤翔彩绘、天津泥人张
是中国泥塑的三大流派。惠山泥人相传始于明代,盛于清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其泥塑品种相当丰富,又主要分为粗货和细货两个大类。粗货主要是塑造祈福吉祥物为题材。使用模具或者手工绘制,造型夸张,整体叫丰硕,色彩用笔粗矿对比强烈,主供儿童戏耍。细货,注重虚实结合,繁简有序,艺术技巧运用较多。其内容题材上以戏剧为主,故细货有称手捏戏文。
活动5【作业】捏塑造型的乐趣
请独立或小组完成一
幅泥塑习作,主题自拟。
活动6【活动】教学反思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赣美版)八年级上册“设计与生活”主题教学中的《捏塑造型》。本教材突出介绍了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并选登了无锡“惠山泥人”及天津“泥人张”和现代泥塑作品作为范例欣赏,加深学生对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艺术的了解,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中我秉承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紧扣教材主题,积极采用启发、诱导、激趣、示范、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让他们在近似于玩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感受美术的无限魅力。通过学习,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拓展,审美情趣有了较大提升,团队精神得到了加强,动手能力更是有了较大的培养,而且学习美术的热情有了空前的提高。
但是,课堂上也呈现了一些不足,如课堂结构有些前松后紧,学生展示评价环节有些仓促;教师巡回示范指导时未能顾及更多层面的学生;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创作主题作品时,对主题的确定方面缺乏有效探究,导致作品主题模糊或缺乏创意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扬长避短,争取让美术课堂更为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