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泰姬陵 泰姬陵(波斯语,乌尔都语: ??? ??? ),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Shel Jehan]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 ???),即泰姬·玛哈尔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又称为“印度的珍珠”。它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伊斯兰教建筑中的代表作。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背景介绍: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所经历的一次划时代的思想变革。“文艺复兴”的原义是指“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其变化的思想基础就是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位的世界观。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是万物之本,用“人权”对抗“神权”,向中世纪的教会统治和宗教教义提出英勇的挑战。所以人文主义有时又称作人本主义。
17世纪的西方绘画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一.巴洛克:强烈的动势、戏剧性、光影对比及空间幻觉等特点;二.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形式和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与情趣的表达;三.写实主义:拒绝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理想美”,也不愿意对自然进行美化,即忠实地描绘自然。18世纪的西方绘画,洛可可风格兴盛一时。与此同时,写实主义也得到发展。洛可可特点:华丽、纤巧、追求雅致、珍奇、轻艳、细腻的感官愉悦
19世纪:此时法国绘画再欧洲起着主导性作用。法国绘画的发展大致分为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阶段。 圣法兰西斯蒙娜丽莎马蒂斯夫人像波提切利即桑德罗·波提切利。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Alessandro Filipepi,1445—1510)是15世纪末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欧洲文艺复兴早期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画家。他画的圣母子像非常出名。受尼德兰肖像画的影响,波提切利又是意大利肖像画的先驱者。波提切利——宙斯特使赫尔墨斯丘比特美智慧三女神美神维纳斯花神森林女神西风之神《蒙娜丽莎》意大利 达 · 芬奇 木板油画
77 × 53厘米1503 - 1505年巴黎卢浮尔宫博物馆藏 达芬奇自画像达芬奇——? 先来回顾一下中世纪的艺术。漫长的中世纪,艺术成为基督教的工具,无论雕塑还是绘画,其题材内容都取自圣经教义,所以人物形象也都是虚构的概念化形象,既没有现实生活的依托,又没有科学知识的根据。因此,人物形象僵滞,表情呆板,形体如槁木般没有生气。然而,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富有人文精神,在题材上取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具有人的真情实感。
《蒙娜丽莎》的成功,在于作者准确地捕捉到了模特儿最微妙的表情和最动人的瞬间。达芬奇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使蒙娜丽莎那富有魅力的青春美被永恒而鲜活地留在画面上。我们从蒙娜丽莎的脸上可以看到,透过那微抿的嘴唇,微挑的眼角和微凝的双目,悄然地流露着一种恬静、淡雅而又神秘的微笑,自然、纯真、朴素地将一丝不易觉察的、充满着人性情感的内心活动透溢出来。我们还可以从蒙娜丽莎那双随意地交搭着的双手上,透过柔润而丰满的肌肤,精谨而准确的结构,自然而生动的状态,感到一种富有青春生命力的血液正在指掌间流淌。这是鲜活而富有灵性的生命体。
《蒙娜丽莎》是西方绘画中一件具有里程碑的作品。 《蒙娜丽莎》是一幅著名的肖像画,是卢浮宫镇宫之宝。它花费了绘画巨匠达·芬奇四年之久的时间。而这幅看似普通但却代表了这个时代绘画最高成就的作品,何以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列昂纳多·达·芬奇(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深入研究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的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代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昂纳多”以表示人们对列昂纳多·达·芬奇的尊敬和怀念。 拉斐尔即拉斐尔·桑西。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他的性情平和、文雅,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和他的画作一样,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拉斐尔—— 《雅典学院》是1509-1511年拉斐尔为罗马教廷所做的壁画,现藏于梵帝冈博物馆,在这幅画中,作者把古希腊不同时期的大哲学、思想家、科学家安排在一起,表现了这些大学问家的不同性格和丰富的精神面貌,让每个人充分自由发挥自己的才智,体现了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者的主张和追求。
全画以纵深展开的高大拱门为背景,大厅上汇聚的学者们在自由地讨论,气氛热烈,两边的壁龛里站立着智慧女神雅典娜和音乐之神阿波罗的雕像,象征着高于一切的理性精神。画的中心的巨大拱门直通遥远的天际,好像画中的人物是从远方沿着走廊走来的一样,使画面显现出层次感。画的中心是两位伟大的学者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手势代表着他们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柏拉图手指向上表示宇宙理念从感性世界向它的主要理想上升的运动,亚里士多德把手向下伸向前方,表示他的哲学主要是论证地球的起源。这样就以一点使画面更加突出,三角形的结构也就显得更为丰满。这幅画的色彩处理也很协调,建筑背景是乳黄色的大理石结构,人物的衣饰有红、白、黄、紫等色彩交相辉映,同时又运用高潮的透视技巧增强画面的空间深远感,就连地面的图案、拱顶的几何装饰结构都可以用数字方法来计算,构图可谓十分严谨。
整幅壁画具有强烈的纪念碑倾向,人物的性格描绘的异常明确。建筑背景受彼得大教堂建筑规划的影响,是文艺复兴时代纪念性建筑形象中最典雅的形象,是盛期文艺复兴精神最纯粹的表述。 画的中心是
两位伟大的
学者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几何学家欧几里德 天文学家托勒密 画家本人识别画中人物哲人柏拉图:挟著《帝迈马斯篇》,以手指指天。拉斐尔以达芬奇为原型绘制的此人物。
哲人亚里斯多德:手拿《伦理学》,另一手伸前。拉斐尔以米开朗基罗为原型绘制的此人物。
哲人苏格拉底正和亚历山大大帝交谈。
伊壁鸠鲁:头戴叶冠者。
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手执圆规研究毕氏定理。
阿维洛伊:头缠头巾。
赫拉克里特:最前方中央偏左握笔倚书桌思考者。
第欧里尼
欧几里得:在厚书上写字者。
琐罗亚斯德
天文学家托勒密:手持地球仪者。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1610),意大利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的画家。他的艺术生涯是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诸大师相继逝世后开始的。他是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曾师从米兰画家培德查诺学画,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民俗画的传统,并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 卡拉瓦乔——(布上油画)意大利 卡拉瓦乔 1596年《水花篮》 这是16世纪艺术家卡拉瓦乔所画的静物画,别怀疑,这可不是摄影作品,而是艺术家使用细腻的技巧,仔细描绘而成的作品。画面中除了水果篮与水果外,没有其它的对象,地平线则水平放置在画面的底端,感觉上就好像是我们蹲在桌子边缘,仔细看着这件物体。
画中的静物,无论是苹果、叶子,都处理得非常细腻逼真,尤其是半透明的葡萄,上方还有白色的粉末,彷佛伸手就可以触摸得到;干枯卷曲的叶子,似乎轻轻一压就会碎裂。像这类栩栩如生的作品,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来形容,叫做“写实”。这是重现自然真实的艺术,你可以很轻易的分辨出画家画得是什么,藉此判断画家绘画能力的优劣。 委拉斯贵支是西班牙的巴洛克式画家,也是西班牙具有贵族威严的绘画巨匠。1599年6月6日生于塞维利亚,1660年8月6日卒于马德里。早年在老埃连拉画室学画,后拜在画家F.帕里切科门下。早期绘画《卖水人》、《煎鸡蛋的老妇》形 象真实,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委拉斯贵支——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宫娥 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 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人这一幅画作于1658年,构图不很复杂,轮廓较清晰,环境纯朴。将一个简朴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甚至能令不少观者产生不同的怀旧心理。女佣人是个健壮如牛的村妇,她塞起了胸前围裙的一角,正忙着准备早餐。左边墙角有一窗户,一边挂着一只藤篮和一盏马灯。桌上杂乱地摆着一些食物。所有人和物的质感都很强烈。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荷兰黄金时代巨匠维米尔的代表作,是一幅小小的油画,比八开纸大不了多少,油彩都已经干得开裂,但就是这样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画,却使得许多文人墨客、游人看客在画前欲走不能,是什么在震撼他们的心灵?就是画中的主人公———一位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画中少女的惊鸿一瞥仿佛摄取了观画者的灵魂。维米尔在这幅画中采用了全黑的背景,从而取得了相当强的三维效果。黑色的背景烘托出少女形象的魅力,使她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光彩夺目。画中的少女侧着身,转头向我们凝望,双唇微微开启,仿佛要诉说什么。她闪烁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头稍稍向左倾侧,仿佛迷失在万千思绪之中。少女身穿一件朴实无华的棕色外衣,白色的衣领、蓝色的头巾和垂下的柠檬色头巾布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画家在画中使用平凡、单纯的色彩和有限的色调范围,然后用清漆取得层次和阴影的效果。这幅画另一个瞩目之处,是少女左耳佩戴的一只泪滴形珍珠耳环,在少女颈部的阴影里似隐似现,是整幅画的点睛之笔。珍珠在维梅尔的画中通常是贞洁的象征,有评论家认为这幅画很可能作于少女成婚前夕。
画中少女的气质超凡出尘,她心无旁鹜地凝视着画家,也凝视着我们。欣赏这幅画时,观者会很轻易地融化在这脉脉的凝望中,物我两忘。荷兰艺术评论家戈施耶德认为这是维梅尔最出色的作品,是“北方的蒙娜丽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魅力就在于她的神秘,无人知晓这个女子到底为何能散发出如此恬静的微笑,而画家又是在怎样的心情下画下了这样的作品。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即让·弗朗索瓦·米勒。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年〕,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
米勒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大师,他的大量的以农民题材为主的油画、素描、版画至今仍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与鼓舞。米勒——《拾穗者》 法国 米勒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这是一幅十分真实的,亲切美丽,而又给人以丰富联想的农村劳动生活的图画。从中不难看出画家对劳动的甘苦,特别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是有着切身体验的。
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
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法国著名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各艺术流派,包括威尼斯画派、荷兰画派、P.P.鲁本斯和J.康斯特布尔等艺术家的成就和传统,并影响了以后的艺术家,特别是印象主义画家。 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 作品展示了硝烟弥漫的巷战场面,以一个象征自由的女神形象为主体,她高擎三色旗,领导着革命者奋勇前进。画面气势磅礴,色调炽烈,用笔奔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画家以奔放的热情歌颂了这次工人、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参加的革命运动。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
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干草车》 是康斯太勃最著名的代表作。画面描绘了一辆运干草的马车,涉过一条浅溪往林木深处的田野走去。沾满露珠的树叶,闪烁着白色的反光;木栅围着的农舍,亲切朴素。这一切是如此自然、真实,没有一点矫揉造作。正如著名诗人和画家布莱克所说:“这可不是对自然的写生,这是灵感!”日出·印象(莫奈创作油画)。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3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舞蹈课德加静物水果篮子——塞尚星空下——凡高赏析 杨·凡·埃克 (约1390-1441) 和他的哥哥胡·凡·埃克 (1370-1426) 在美术史上合称“凡·埃克兄弟”,是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著名画家,油画材料和技法的革新者。 扬·凡·埃克博学多才,富于钻研精神。“尽我所能”是他的艺术格言。观察入微、描绘细致,重视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注意构成的处理和光、色的表现,是他的艺术特点。
这幅画,首先,它是运用改革后的油画材料和油画技法绘制的。画中的许多景物被描绘得非常出色。例如,房间里的铜烛灯经过精心打磨后的金属质感,男子的由丝绒制成的学生的贵族袍,以及小狗刚硬的毛皮,都非常逼真自然。其次,这一作品的表现新颖而又富于独创性。这主要表现在:这种男女组合的全身双人肖像是史无前例的;同时,这一肖像的背景是十分真实的室内景,也是罕见的;此外,这一对夫妇所摆出的仪式般的姿势,可想而知这是正在举行结婚仪式,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作 品 欣 赏 密德哈尼斯村道 1689年 103×141厘米 现藏英国伦敦国立画廊 霍贝玛的画面显得明朗和素朴,洋溢着一种较为欢快的气氛。尤其是这幅《树间小道》(又称《米德哈斯尼斯的小道》),在这方面发挥得更加精心、细致,也最为人们所称道。
画面描绘的是一条极为普通的泥泞村路,上面印着许多深浅不同的车辙,两旁排列着细而高的树木,彼此参差错落,既是十分对称的又是富有变化的。小道的另一头,一个村民正牵着一头牲口站着,在右边的一条叉道上,有两个一边谈话一边走着的农村妇女;右侧近景上是一块种植园,一个农妇在修剪枝条。画家更多的去描绘云蒸霞蔚的美丽的上空。这样一幅看来平淡无奇的画面,何以有这么大的艺术魅力呢?
凡是一幅好的风景画,总是情与景相交融的。霍贝玛是一位对故乡怀有浓厚情感的田园风景画家。他一生的作品虽然不多,可是对每一幅画,他都作实地观察,认认真真地去体验大自然的美与诗意。《树间小道》展现了一种乡野景色的平远透视美。画家用诗的语言再现了这种具有强烈透视感的田园景色,给观者心灵以舒畅的美感。极目远望使人心旷神怡,两边是那样地对称,显得很平稳,可是那细微的、有节奏的、多样又统一的各种细节,却象钢琴上发出的跳跃的强弱略有变化的音符,丝毫也不平板单调,相反,显得轻松愉快。你看,成行的树枝是错落有致的,近景的深色树丛与种植林疏密相间,在远处,左旁有一座教堂的尖顶,右旁是两幢高顶茅舍,这一切都经过画家的精心构思。严格的透视消失点,把观众的心情也带向远处。
由于这幅画成功地表现了焦点透视的技法,所以在美术技法教学上一直被用来作为古典的示范作品。 约翰·维米尔是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这时的荷兰社会安定而又富足,在维米尔的作品中反映出满足于自己生活小圈子的自得其乐、舒适安宁的荷兰市民的审美趣味。不论是厨娘、女仆、画家、模特儿,都有一幅悠然自得、十分满足的神态。维米尔于1632年10月31日生于荷兰的德尔福特,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故乡,同外界极少接触,所以关于他的生平所知甚少。从当地教会的洗礼登记薄上可以知道,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位绢纺织品商人,并且兼营美术品。维米尔的美术知识全靠自学。他善于静静地观察身边的人物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把平凡单调的家务事表现得富有哲理诗一般的韵味。他刻划纺织品的精湛技巧使许多画家叹为观止,一些伪造名画的高手也无法把维米尔成熟期的作品临摹出来。他是一位研究光线和色彩的大师,是一位平凡而又神奇的色彩的魔术师。维尔米尔的作品,往往在平凡中含有某种寓意和哲理。因此,他的画被认为既通俗易懂,又神秘莫测。 《读信的妇女》《马拉之死》
1794年
(布上油画)
法国 大卫 大卫不仅是一个卓越的历史画家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巨大才能的肖像画家在大革命的年代中,他画了大批肖像画尤其是九十年代的肖像画更具有勇敢、朴实、力量、真实和生气勃勃等特色,他的肖像画中的主人公,以其冷静沉着的姿态和雍容的气度而有别于同时代的英国肖像画。他能够深刻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社会地位。他的肖像画始终是结构严谨、找不到任何不确定的复杂和矛盾的东西,这些特点与在暴风雨般的革命年代中所形成的关于人的品质的新观念是互相适应的。
《马拉之死》既是一幅历史画又是肖像画是不朽名作。马拉是一位物理学家、医药博士,法国大革命是成为职业革命家,他是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他在1793年7月13日在家中浴盆中被与反对雅各宾党的吉伦特党有勾结的女保皇分子夏洛特.科尔黛刺杀身亡马拉的死激起了法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和抗议,也深深震惊了达维特,他真实的刻画了马拉之死的真相,画风极为写实,局部刻画也很详实。这是一副沉浸于深刻的悲剧情感中的、结构简洁而严谨的作品,达维特成功的把人物肖像描绘、历史的精确性和革命人物的悲剧性结合起来。 注重作品的题材内容追求视觉的真实效果努力创造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西方传统绘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我们如何欣赏西方传统绘画呢?《阿尔诺非尼夫妇像》《马拉之死》《水果篮》《干草车》《蒙娜丽莎》历史画风俗画
肖像画静物画风景画考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