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中考-中考系列复习之信息的提炼和概括

文档属性

名称 走近中考-中考系列复习之信息的提炼和概括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5-29 00:4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走 近 中 考
——中考系列复习根据下面的内容拟一则新闻标题。
 《扬子晚报》6月1日消息  今日零时,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成功关闭最后一道闸门,三峡水库正式下闸蓄水,奔泻前千里的滔滔江水被揽入大坝与群山的怀抱。从孙中山起,几代中国人近一个世纪的梦想终于从诗境变为现实。
(2003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第5题)直击中考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然后答题。
  前不久,在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举行的新课程改革课题汇报会上,该校四(3)班学生朱滨清根据平时的课外阅读发现:课本《品德与社会》中有关“郑和下西洋乘坐的船的长和宽”与有关资料上的说法不一致。于是她借着上台与专家们交流的机会,向该书的主编、教育专家高峡质疑,高老师承认由于校对时出了错而造成数字后面的单位错了。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材料的内容,不超过15字。
(2004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第5题)直击中考根据语段内容,在方框内写一句适当的话。
  在科学创造方面,我们可以列举一些著名人物
取得成果的年龄:伽利略17岁发现钟摆动原理;牛顿20岁创立微积分,24岁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21岁获得第一项专利,30岁发明留声机,32岁发明电车;徐霞客22岁开始周游各地,进行地理考察;杨振宁34岁时与30岁的李政道共同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原理,荣获诺贝尔物理奖……上述事实证明:
       (2005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第5题)直击中考信息的提炼和概括考点说明:概括和表述不仅在阅读考查中进行,
在语言 的实际运用考查中也经常出
现,它重点考查筛选信息、分析理
解、归纳综合、概括表达的能力。
信息的提炼和概括 按照表达方式的不同,待压缩的语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记叙性语段、说明性语段和议论性语段。
常见题型:
1.新闻处理
2.给事物下定义
3.提炼观点
一、记叙性语段的提炼和概括 记叙性语段是在记叙(陈述)一种现象、一种状态、一种事实,在语段中包含这样基本的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可能分起因,经过和结果)。对于这一类语段来说,只需要将找出它所陈述的事实,也就是什么人/事怎么样了。文字的主要意思也就出来了,据此可以总结为:记叙性语段:被陈述对象+陈述事实。(对于记人记事类,具体就是:人物+事件)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1.拟写标题 消息的标题要求高度概括,以醒目的形式直接揭示消息的内容。一般消息的标题为:被陈述对象+陈述事实
典型例题读下面一则消息,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12字以内)
今年可以说是多灾之年,人们刚刚从土耳其、台湾大地震和美国飓风的恐惧中摆脱出来,强烈的飓风又袭击了印度东海岸,造成了至少79人死亡,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在受灾地区,建筑物、电线竿和通讯设施被一扫而光,供水和供电完全中断。据统计,在本世纪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来自印度洋的强烈飓风。
为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印度政府正在加强研究,希望能够了解北印度洋地区飓风的形成,加强预报工作,以减少损失。
分析:两段文字所谈论的都是印度的飓风问题,第一段谈的是飓风对印度的严重影响,第二段谈论印度政府研究飓风问题,以期减少损失。故而陈述的对象是印度的飓风,陈述的事实是:飓风造成了巨大损失。
参考:飓风袭击印度,造成巨大损失。练习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文化部日前要求各地文化部门查处《臭作》等四款存在非法内容的电脑游戏。
记者了解到,文化部门在市场上发现的这几款违法
游戏产品,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内容,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文化部办公厅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文化部门立即会同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传播这些违法游戏的网站、场所进行检查。一经发现上述电脑游戏,立即查禁、收缴,并根据线索,追根溯源,严查彻究,依法予以处罚。参考:文化部(要求)查禁四款(非法)电脑游戏。方法指导2.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同样是交代清楚主要的事件,只不过要比标题详细一些,不仅需要介绍发生了什么事,还需要介绍在何时何地发生。因此一般包括四要素: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消息一般把重要的信息放开头部分来说,所以我们主要从语段开头部分了解所发生的事件。典型例题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中国教育报北京3月23日讯  记者从文化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的通知强调,公共文化设施在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同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入其中。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举办多种陈列和展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分析:实际是要求写一句话新闻。被陈述对象:公共文化设施(而并非文化部);陈述事实:要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时间:5月1日起。参考:5月1日起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练习阅读以下短新闻,完成练习:
  陈一峰任教于广东惠州大学艺术系,为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他曾历时两年游历祖国大江南北,深入到少数民族村寨,画下几千幅速写。他的作品渗透着强烈的乡土情怀。1998年10月20日至25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惠州大学主办的陈一峰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出50幅作品,大部分是他近年来的新作,这些作品造型敦实朴拙,用笔沉郁、厚重,其中的两幅巨作――《战争》《和平》,画面宏大,用笔豪放,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将上述文字概括为“一句话新闻”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0个字)                北京中国美术馆
于10月下旬举办陈一峰画展
方法指导说明性语段一般在于向别人介绍某种事物的特点,或者阐释某种事理(说明文的特点和意义)。首先要明确所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其次再看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有哪些(文字中提到了被说明事物的哪些特点,包括事物的性质、特点及成因等)。然后,用下定义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一般是:“╳╳是╳╳”或者“╳╳叫做╳╳”的形式,具体就是:被定义的事物“是”+所具有的特点“的”所从属的类别。或者,所具有的特点“的”所从属的类别“叫做”被定义的事物。无须用描写性的语言,其特点作为了所从属的类别的修饰语。二、说明性语段的提炼和概括 典型例题根据下面的内容,给“知识经济”下一个科学定义。
  “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的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分析:本段文字所说明的对象是“知识经济”,它从属于“经济”这一大类别,其特点是:区别于以往的经济模式,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且可持续发展。这些特点都变成“经济”的修饰语。运用下定义的形式表述为:参考:知识经济(说明对象)是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   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的可持续发展(三个特点
作为定语)的经济(所从属的类别)。根据下面的材料,用一句简明的话说明
什么是“返祖现象”.(不超过35个字)  什么是“返祖现象”?生物在绵长的历史进程中,因为客观条件的影响,身上的
器官逐渐发生了进化或退化的现象,这种变化也一代一代遗传下去.但是,在千千万万次生育中,也可能有一次,本来已经退化了的器官却重新出现,仿佛某种被抑制了的微弱遗传因素,突然又强化起来.这时,某个生物体就出现了一部分不同于一般状态的现象,这就叫“返祖象”。
参考:本来已经退化了的器官又重新出现
   在某个生物体上的现象叫返祖现象.方法指导三、议论性语段的提炼和概括  议论性语段是作者就某一事件或某种现象发表看法、观点、态度、主张。首先要明确作者对什么事件或现象发表意见,如果所议论的对象和议论的重心把握不准,那么概括未必能完整准确。其次,了解作者对此持什么样的看法,注意这一看法是如何提出来的,如果观点不只一处,还需要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等),最后表述时可以运用适当的关联词语表示这一关系。据此总结为:议论性语段:议论对象+作者观点(结论)典型例题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列语段的内容,不超过35个字。
  如果现在纳米技术已经应用到了产品上,那一定不是纳米技术中最精华的东西,不是核心,最多也就用了点皮毛。因为我们对它的认识还没有到位。企业家有这种用新技术提升自己产品档次的意识很好,但要尊重科学,不要刻意炒作,更不要欺骗消费者,三天两头就说有新的纳米产品问世,到头来败坏了纳米技术的名声,也不利于自己的发展。分析: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所议论的对象为“纳米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而不是纳米技术本身);再看看作者在语段中表达了什么样的观点:赞同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注意要完整。作者在本段文字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现在有些企业家对纳米技术在产品上的使用的宣传是不十分恰当的(对纳米技术还不很了解,最多就用了点皮毛)。对这种夸大宣传的做法,作者是不赞同的(败坏名声,不利发展),这两处观点有承接关系。 参考:现在纳米技术并未真正用到产品上(议论对象),企业    家不宜炒作,更不要欺骗消费者(态度,观点)。 用一句话提炼出下面语段表达的主要信息。(不超过10个字) 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
向他祈祷,而是让你们彼此看得清楚
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
不是一切都知道,也不可能一切全知
道。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
你原谅他,但不要相信他。相反他若承
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么你要爱戴他,
因为他是值得你爱戴的。(节选于一位
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参考:老师不可能知晓一切小结:  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语段概括,都要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的要求,内容的规定(有的是拟写标题,有的是拟写导语,有的是提炼观点,有的是缩减内容)等。并且注意表达一定要流畅通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走近中考走向成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