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溶质
质量
溶剂
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
质量分数
10g
90g
30%
85g
20g
100g
10g
100g
5%
40%
100g
70g
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求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ag,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b%,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cg,下列数值关系正确的是
(
)
A.
a=b,
a<c
B.
a
<
b
<
c
C.
b
<
a
<
c
D.
c
<
a
<
b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农业生产中,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Kg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1g/cm3),需要氢氧化钠和水各多少克?
20g
10%的食盐水中加入
2g水或2g食盐,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化学实验室现在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
某工厂化验室配制5000g
20%的盐酸,需要38%的盐酸(1mL为1.19g)多少g?多少毫升呢?
溶液的配制
实验室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水,应选用的仪器是(
)
A、托盘天平、酒精灯、试管、药匙
B、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漏斗
C、托盘天平、铁架台、试管、量筒
D、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量筒
下面是一位同学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的流程图,请找出其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1、
2、
3、
4、
5、
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玻璃棒
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该将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
C.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比为1:20
D.称量时,必须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配制溶液的烧杯留有水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塞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欲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必须要的仪器组合是(
)
①托盘天平
②烧杯
③玻璃棒
④100ml量筒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第四节
配制溶液
教学目标
知识:
加深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方法:
合作自主探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用品:
幻灯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呢?
[板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步骤:1、计算
2、称量、量取
3、溶解
讨论并回答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准确记录公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住公式进行以下计算。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实验方面的能力。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对溶质质量分数及溶解度的概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它们之间的换算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对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有了初步的了解。[投影]课堂检测
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与教师共同总结。积极思考,独立完成。
明确本节课所学重点。检查教学目的完成情况。
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的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20时,食盐的溶解庶36克,在此温度下将——克食盐溶于50克水中恰好成为饱和溶液,此饱和溶液中食盐的质量分数为————。
1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1克,此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
(A)21%
(B)17.4%
(C)18%
(D)15%
4、在一定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此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
(A)
克
(B)
克
(C)
克
(D)
克
5、配制50克5%的食盐溶液,需食盐——克,水——克。
6、在1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加入5克食盐的,全部溶解后,溶液中食盐中的质量分数为——。
7、在一定温度时,A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是W克,把它蒸干后,得A物质m克,此溶液中的A的质量分数为——。原温度下,A物质的溶解度——克。
8、把40克20%的食盐水倒出一半,剩下的食盐水中食盐的质量分数是(
)
9、把50克98%的浓硫酸缓慢地加入到20克水中,并不断搅拌,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通过教师的指导预习,学生与学生间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2、不足之处:由于对学生的引导方法还欠缺,对学生实验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培养不够。
3、教学机智:在讲授新课前,先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
4、改进措施:今后遇到实验,应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应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最大的发挥。
5、学生的闪光点:学生与教师配合默契,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