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下人教版7.3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表格式导学案(含答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下人教版7.3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表格式导学案(含答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5-10 20:33:14

文档简介

7.3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
导学案
课题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估算。以购买电话机和电吹风为现实背景,提出在不会精确计算大数相加的情况下怎么解决所带的钱是否够买的问题,教材给出了通过估算来解答的策略,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估算在以前的教学中已经渗透过,学生已经体会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知道可以通过凑整的方法进行估算,即把数凑成一个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本节课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几百几十加减法的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和意识。3.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几百几十加减法的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5分钟)
1.填空。(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2)小明家到学校有492米,约是(
)米。(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2.揭示课题,板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
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复数。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算一算。(1)买一条围巾和一件外套一共大约需要(
)元。(2)买一辆自行车比买一件外套大约便宜(
)元。答案:(1)700
3002.长江小学三年级有学生289人,四年级有学生314人。三、四年级大约一共有学生多少人?298+314≈600(人)答:三、四年级大约一共有600人。3.
买这两件商品,600元够吗?700元够吗?380≈400270≈300380+270≈700(元)答:600元不够,700元够。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5分钟)
教学教材第96页例13。1.课件展示例13情境图,你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2.小组内讨论、交流如何解答,说一说你的想法。3.交流讨论验证结果。4.指导学生优化算法,引导学生明确:要解决问题,不需要准确计算,只要进行估算就可以了。5.带700元够吗?说说你的思路。6.引导学生总结估算的步骤和估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1.交流获取的信息,一部电话358元,一个吹风机218元。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2.交流,预设想法:生1:要知道500元够不够,先要知道买电话和电吹风一共得付多少钱。生2:我想把358和218加起来,看看有没有超过500,可是我还不会算。生3: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我想358超过了300,218超过了200,300+200=500,带500元不够。4.小组讨论得出:估算更适合本题。5.鼓励学生说出估算的过程。6.(1)回忆估算过程,归纳出估算的步骤:先找到合适的近似数,再用近似数口算,最后判断能否解决问题。(2)交流后汇报估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估算时,近似数的取值可大可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7分钟)
1.完成教材第96页“想一想”。2.完成教材第98页练习十九的第5、6题。
1.小组自行探究,展示结果。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
1.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课后预习内容。
结合所学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2)例13:218≈200358≈300300+200=500218+353>500
所以买这两件商品,500元不够。
六、教学反思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新课标》在计算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本套书的一个特点,前面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十的加法、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点评和总结:7.3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1)
导学案
课题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减法、100以内加减法等基础上进行的,这有利于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中。但由于小学生感知粗糙,注意力分散,监督能力差,思维不够严密,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1.创设情境,在游戏中复习旧知。利用课件演示,让学生们在头脑中回忆之前学过的知识,理解整百、整千数的概念,为学习新知作铺垫。2.出示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关于加减法的数学问题。根据给出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运算。2.经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索问题的方法。3.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会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运算方法。2.提高学生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6分钟)
1.(1)出示情境:看电器猜价格。(2)明确整百、整千数的概念。2.揭示课题。
1.(1)观看课件,猜测各种电器的价格。(2)交流后汇报整百、整千数的概念,明确:像100这样的数是整百数;像1000、2000这样的数是整千数。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1)13个十是(130)。(2)25个百是(2500)。(3)5个千是(5000)。(4)80里面有(8)个十。2.先找规律再计算。3+6=930+60=90300+600=9004+9=1340+90=130400+900=13009-7=290-70=20900-700=20014-5=9140-50=901400-500=9003.在里填上“>”“<”或“=”。400+500600+2003600-1400800+10002000+4002800-400900-700800-400答案:>
>
=
<(1)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数码相机共多少元?4200+3000=7200(元)答: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数码相机共7200元。(2)一台笔记本电脑比一辆自行车贵多少元?4200-1100=3100(元)答:一台笔记本电脑比一辆自行车贵3100元。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5分钟)
教学例11。1.课件展示主题图,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提出数学问题。2.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买这两样电器一共花了多少钱)。3.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口算1000+2000呢?4.组织学生讨论不同的口算方法,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5.引导学生解决第二个问题(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并总结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学例12。6.创设情境,出示例题:老师还想买台灯和吹风机。台灯是80元钱一盏,吹风机是50元钱一个。买这两样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钱?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怎样口算呢?7.引导学生思考:根据80+50=130这个加法算式,你能再说出两道减法算式吗?8.引导学生观察、质疑:这四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在算法上有什么联系?1000+2000=30002000-1000=100080+50=130130-50=80
1.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汇报:预设生1:买这两样电器一共花了多少钱?生2: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钱?2.思考第一个问题的解题方法,并列出算式。3.(1)独立思考1000+2000的口算方法。(2)与同桌交流后汇报。预设生1:想1+2=3,所以1000+2000=3000。生2: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4.小组内讨论这两种口算方法的不同和各自的优点,明确利用数的组成来口算更加准确简便。5.小组内讨论、交流第二个问题的解题方法,并总结减法的口算方法。6.讨论交流并汇报。(1)列式为80+50=130。(2)口算方法:①由8+5=13想到80+50=130。②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7.思考后汇报:130-50=80,130-80=50。8.观察算式,小组讨论后汇报,明确: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都可以转化为20以内的加减法来口算。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5分钟)
1.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题。2.完成教材第96页“做一做”第2题
1.独立完成并汇报。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课后预习内容。
结合所学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1)例11:
1000+2000=30002000-1000=1000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例12:
80+50=130130-80=50130-50=80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计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不退位和退位)的算理和各种算法。在这一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想法,并对他们的想法及时地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