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练习课 导学案
课题
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熟练地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求商。
2.正确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并会写单位名称。
3.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1.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正确解答平均分的除法应用题。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1:
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8题
每个热气球上有3人,6个热气球共有( )人。
□○□=□
18人坐6个热气球,平均每个热气球上有( )人。
□○□=□
18人,每3人坐一个热气球,需要( )个热气球。
□○□=□
分析:“每个热气球上有3人,6个热气球共有多少人”就是求6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运用的口诀是“三六十八”。“18人坐6个热气球,求平均每个热气球上的人数”,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运用口诀“三六十八”。“18人,每3人坐一个热气球,需几个热气球”,即求18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计算,运用口诀“三六十八”。
1.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12 4=3 18 6=3
16 4=4 246=18
25 5=30 6 4=24
20 5=4 3 3=9
15 3=5 15 3=18
2.
答案:15 6 5 5 6 6 5
3.盖住的数是几?
答案:4 18 4 4 6 5
答案:
18 3×6=18
3 18÷6=3
6 18÷3=6
知识点2: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16题
圈一圈,说一说。
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 )袋。
18个玉米可以装( )袋。
分析:把14个玉米,每2个装一袋,让学生先动手圈一圈,分一分,再数出装的袋数。18个玉米可以装的袋数方法一样。
答案:79
知识点2:
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3题
有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几本?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人?
分析:求每人分几本,就是用总本数除以人数;求可以分给几人,就是用总本数除以每人分得的本数。
4.学校买来14个。
(1)每个班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2)平均分给7个班,每个班分几个?
答案:(1)14÷2=7(个)
答:可以分给7个班。
(2)14÷7=2(个)
答:每个班分2个。
答案:24÷6=4(本)
答:每人4本。
24÷4=6(人)
答:可以分给6人。
教师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3、5题。
2.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1、2、4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小结
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生自评本节课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引导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解决问题”两部分知识进行练习的方式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征对运算意义的理解,从而体会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教师点评和总结:
2.2.2 解决问题 导学案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解决问题
设计说明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除法的含义(即平均分),会写除法算式,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本节课将前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将简单的实际问题与“平均分”相联系,在用除法解决“每个纸盒放几只?”和“要用几个纸盒?”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内在的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部分,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三个步骤:“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进一步构建起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并会写单位名称。
2.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3.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爱动脑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两种情形的联系。
2.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小图片、纸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例3的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根据图意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想一想,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你会解决吗?
1.仔细观察,交流并提出问题:
(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2.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属于平均分的问题。
1.根据四六二十四写出四道算式。
(4)×(6)=(24)
(6)×(4)=(24)
(24)÷(4)=(6)
(24)÷(6)=(4)
2.读题目,填空,再解答。
(1)有24张彩纸,每个小朋友分4张,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想:24张彩纸里面有(6)个4张,就可以分给(6)个小朋友。
列式:24÷ 4 = 6 (个)
(2)把24张彩纸平均分给6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得多少张?
想:把24张彩纸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张,每个小组就分得(4)张。
列式:24÷6 = 4 (张)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20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并尝试解决。
2.请同学们交流解决方法。
3.引导学生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在学生动手解决的基础上小结:可以用乘法检验除法。
4.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个问题,从而发现有什么异同点。
5.引导学生总结发现。
1.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并尝试解决问题。
2.交流解决方法。
(1)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算式是
15÷3=5(只)
(2)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算式是
15÷5=3(个)
3.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然后交流检验方法。
(1)动手分一分。
(2)圈一圈,画一画。
(3)用乘法。
4.观察对比,找出异同点。
不同点:第一个问题是求每份数;第二个问题是求份数。
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5.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现了只要是平均分的问题,都用除法来解决。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24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24页第4题。
1.先让学生观察、阅读图文,然后根据题意独立列式计算解答。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15÷3=5(只) 15÷5=3(个)
不同点:求每份数 求份数
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六、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几节课除法、2~6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延伸的知识,是表内除法(一)这一单元最后一节课时的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对于提出的问题,学生基本都能解决。这节课主要以交流、讨论、发言的形式进行教学,树立了“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应多引导学生思索,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二是多鼓励那些在课堂上发言少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