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丰区初中第一共同体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
期中质量检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41分)
1.诗文及常识填空(10分)
⑴人而无信,
▲
。
(《论语·为政》)
⑵天网恢恢,
▲
。
(《老子》)
⑶
▲
,水波不兴。
(苏轼《赤壁赋》)
⑷
▲
?怅望青田云水遥。
(
白居易《池鹤》)
⑸用志不分,
▲
。
(《庄子·达生》)
⑹塞下秋来风景异,
▲
。
(
▲
《渔家傲》)
⑺
▲
,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
▲
校书叔云》)
⑻忽见陌头杨柳色,
▲
。
(王昌龄《闺怨》)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坚毅形象总是不断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有在凛冽( ▲ )的天宇下旋转( ▲ )升腾的雨的精魂;有在苍芒的大海上高傲飞翔的敏感精灵;有那忍辱复重却不乏刚气的胡适之母;还有那受尽盲聋折磨却仍能áo( ▲ )游在美妙梦境中的奇女子海伦。让我们体验到了人们那广mào( ▲ )无限的内心世界……
⑴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凛冽
▲
旋转
▲
áo
▲
游
广mào
▲
⑵从语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写出正确形式。(2分)
▲
改为
▲
▲
改为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在第七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抗灾、防灾,减灾的意识。
B.俄罗斯举行规模空前的阅兵式,目的在于向人们发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对人类虐杀。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要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可理喻的。
B.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C.我们登上汽船(等于城市公共汽车),观赏两岸风光,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D.母亲常常把所看的小说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5.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这是怎样亲近、怎样金碧辉煌的明月啊!________我陶醉在这金色的梦中了……
①她的金色的柔光滟滟地泻在广裹的大地上,远近的房屋、树梢、山影、水痕,全都泛出了浅金色的光芒。
②她又是那么圆,圆得似乎要凸出来、蹦出来了。
③她低低的挂在澄净如洗的空中,离我那么近,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摘下。
④我狂喜地望着这神奇的月色,仿佛走进了金色的梦境,一切都是闪闪烁烁、蓬蓬勃勃的。
⑤一阵微风吹过,四野的金光便闪闪滚动起来!
A.③①④⑤②
B.③②①⑤④
C.⑤②③①④
D.⑤④①③②
6.
某校准备进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汇报展览。主题是:今天你“低碳”了吗?(6分)
【活动背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分为三大板块。
(1)第一板块:引领潮流的名词:“低碳”。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什么是“低碳”。
(2)第二板块:人类的悲剧:大自然的报复。请描述一个人类遭受自然界无情报复的画面。
(3)第三板块:冷静而理智的行动:“低碳生活”。请写出两个“低碳生活”的良好生活习惯。
7.文学名著。请完成名著《水浒传》的相关题目。(10分)
⑴某班举行《水浒》故事会,下面四故事按原著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故事:①武松大闹飞云浦
②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③花荣大闹清风寨
④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⑵精彩片段赏析: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
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①文中打人者是__________,被打者是__________。(2分)
②上述文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角度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被打者的感受。(5分)
③上述文字表现了打人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物特征。(1分)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6分)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①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②。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③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①别院:指正院侧旁的小院,是休闲的居所。②明:石榴花开得火红。③流莺,在树间飞来飞去的黄莺。
8.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分)
9.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0-14题。(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①。隐心而后动②,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③。在涅④贵不缁⑤,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⑥,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
,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⑦,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东汉崔子玉《座右铭》)
【注释】①:法度,行为准则。②隐心而后动:三思而后行。③臧:褒奖。④涅:指品格,品行。⑤缁:污染。⑥徒:同“途”道路。⑦节饮食:饮食等须节制。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惟吾德馨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往来无白丁
④行之苟有恒
1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可以调素琴
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12.请从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近的一句话。(2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⑵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
14.学则须疑,尤其是学习文言文,这样能够更好地学古通今。例如,学习《马说》一文,我们懂得了
的道理,但当今更需要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毛遂自荐的勇气;学习《陋室铭》一文,我们赞美刘禹锡
的情怀,但同时也应该摒弃孤芳自赏的落后思想。(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4分)
渴望倾听
马亚伟
①看过一篇小说,大概意思是说:有一个人和别人打赌,
把自己关在一间屋子里,如果他能在十年间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就可以赢得一笔巨款。于是,他开始了一个人的幽居生活。熬过了漫长的十年,最后,他终于坚持到约定的期限。但是,他却放弃了巨款,悄然离开。只留下一封信。信中说,十年来,他饱尝了孤独的痛苦,寂寞的摧残。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人拥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感情交流。于是,他重新融入人群,开始新的生活。②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幽居一定会如同在沙漠中独行,满目荒凉和绝望,内心巨大的空洞会把人吞噬掉。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③与人交流,人生码头才会
百舸千帆,丰富多彩。
④也听说过不同领域的一些艺术大师离群索居,进行艺术创作。可是,再孤独的创作,也需要与欣赏者沟通。梵高、卡夫卡,这些人有着超越时代的艺术才华,他们的作品都是在他们去世后才引起了轰动。其实,只是上帝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提前很多年来到这个世界,让他们以一种特立独行的姿态寂寞地面对世人。不过,他们孤独地创作不息,正是因为他们要宣泄,要表达,要沟通,要交流。因为他们知道,一定会有一颗虔诚的灵魂聆听他们的独吟、呐喊、甚至咆哮。总会有人听懂他们,即使是很多年以后。
⑤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人隔绝。陶渊明隐居后,还会和农民一起其乐融融地劳作,“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芳邻”。孟浩然喜欢田园生活,闲暇时,他会和农人一起“把酒话桑麻”。王维一个人独往于山林中,偶然遇到个林中的老翁,还会“谈笑无还期”。
⑥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即便鲁滨逊漂流到孤岛上,尚且需要一个“星期五”来作伴。
⑦我们平凡百姓,更加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一颗孤独的灵魂不能走得很久很远。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一个人的行走,没有人扶持关照,我们的脚步会沉重如铅,一个人的空间,也必定狭小如囚笼。
⑧正是因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愿望如此强烈,通讯技术才得以飞速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极为便捷的交流方式和途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⑨每一颗心都渴望倾听。让我们搭建一个心灵的城堡,倾听每一颗心的跳动,为自己,为他人。
15.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6.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此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17.
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过程。(3分)
18.
傅雷曾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请结合选文相关论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阅读王伟华的《名人墙》文章,完成19-22题。(15分)
哥已经来弟家三天了。
哥终于支支吾吾,把自己的来意讲明了。
弟是将军,是小清河村里走出去的最能的人,也是乡里有名、县里挂号的人。哥是小清河村村支书,早已退了很多年了。退了的哥偏偏不肯安生,喜欢乱操心,家乡的雨季眼看就要来了,小清河就要变成黄水河。河上无桥,村民出行,村里的孩子们来来回回上学又成了问题。哥在新任村支书面前夸下海口,他去省城找他家老三,一定要把修桥的钱给化来。哥,不是兄弟我不念乡情,我确实有我的难处。家大业大是不差,可向我伸手的地方也多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回去好好跟嫂子过日子吧,折腾啥呢?你一手能翻了咱那穷窝儿的天么?
弟满脸真诚,说得哥红着脸低了头。
哥走了……
哥没再向弟开过一次口,回家他闷闷地跟新任村支书说:老三有难处,咱不能难为他。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桥,咱自己修吧。
哥带头把自己存的那点儿养老钱全拿出来,又挨家挨户去动员:再苦不能苦孩子啊。那些心下犹豫的村民也就不再好说什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小清河上人欢马叫,热腾腾地忙活起来。没有谁号召,顺其自然,哥成了建桥的大总管,从桥体设计到材料的置备,他都一手操管。七十多岁的老头儿了,驮着背,顶着一头白发,在人声喧嚣的工地上,指挥人,指挥车。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从“嗵嗵嗵”的马达声里冲他大喊:大爷,我看您有大将军的风度。
工地上噪音太大,哥听不清,但从对方脸上的表情明白些什么。他咧开嘴,笑得憨,也笑得欢,露出黑黑的空牙洞来,额前的一缕白头发在风里一下一下的翻。
桥修成,一座漂亮又结实的双孔石拱桥,青石桥体,白沙路面,神气地横跨在小清河上,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村民们到河对岸去种田,不再用肩挑手提,三轮机动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孩子们上学不再用大人护送,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就过了河。村里再没有牲畜掉下河淹死这些让人烦恼的事儿了。
修了一座桥,把哥累得不轻。原来就年老体弱的人,身体越发弱下去。他要拄着拐棍才能从家走到桥上看看。夕光晚照中,村里上空的炊烟袅袅地升上天空。牛羊归圈,孩子放学,村民扛着工具慢悠悠回家。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大爷好啊。
大爷爷好。
……
每一个过路的人,看到桥头上伫立着的哥,都会恭恭敬敬向哥打声招呼。
哥回应着,脸上的笑意久久不去。
哥给弟打电话,说小清河上有桥了,小车可以一直开到家门口。哥想弟了,年纪越大,越是牵念。弟却总是那么忙,今天出差,明天开会,一副日理万机的样子。
哥便不再说什么,叮嘱几句,挂电话。
弟回来时,哥已经缠绵病榻多日。弟不是专程回来看哥的,是回来参加县里的一个活动。县里要树一面名人墙,把全县在全国各地的显要都召集回来,给他们立传扬名,也是对县里的一项宣传。
弟说,这是县里的大事,自己再怎么忙也要回来啊。
是,是该回来。人不能忘本。哥拉着弟的手亲不够。
呵,你以为他妈的他们白请我回来啊,每个人都要带着货回来。一个名字刻上去,二十万。弟还是那气度,当将军当惯了,说起话来骂骂咧咧。
二十万块?二十万啊……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二十万块,我们乡下人几家一年不吃不喝也攒不够二十万。我们修桥才花了四万多……
花二十万,就为把名字刻到石头里——哥到死也没想明白弟这算的是哪门子帐。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改动)
19.根据文意,用简洁担当语言补充故事情节。(3分)
哥找第筹资修桥,弟
①
→哥
②
,桥修成→哥牵念弟打电话,弟借口忙未归→弟
③
,哥至死不理解弟的心思。
20.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满头银发的哥拄着拐棍站在桥头,被西天的云霞镀了一身的金粉,像一尊塑像。
答:
21.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语句(4分)
⑴蛮横了多少年的小清河一下子驯顺了,不再张牙舞爪,河水从桥孔下钻过去,柔顺地顺河堤而下。(从修辞方法的角度)
⑵哥脸上的笑容慢慢敛了去,他的肝又开始疼了。疼得他直抽凉气。(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22.如果让你选择,你认为哥弟中谁的名字更应该刻在名人墙上?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4分)
三、写作。(60分)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片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让我怎样感谢你?
请结合自身经历,以“感谢你给了我更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八年级语文期中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诗文及常识填空(10分)
⑴不知其可
⑵疏而不漏
⑶清风徐来
⑷临风一唳思何事
⑸乃凝于神
⑹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
(7)俱怀逸兴壮思飞
饯别
(8)悔教夫婿觅封侯
2.⑴liè
zhuàn
遨
袤
(每个1分)
⑵
芒改为茫
复改为负(每个0.5分)
3.
C(3分)
4.
A(3分)
5.
B(3分)
6.(1)(2分)所耗用的能量少,或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或指低消耗、低能量、低开支。(能达到其中一点,意思对即可)
(2)(2分)能较细致地描绘人类遭受大自然无情报复的一个画面即可。
(3)(2分)示例一:多运动,少看电视,少上网,多与家人和朋友聚聚,多出去散散步。
示例二:外出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示例三:没人或没必要的时候不开灯,不使用空调。(答案不唯一)
7.
(1)(2分)D
(2)(8分)①鲁达(鲁智深),郑屠,②味觉、视觉、听觉,比喻、排比
③疾恶如仇、见义勇为等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8.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在、乐观旷达的心境。(2分)
9.
示例一: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
示例二: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4分)
(二)10.
(4分)
(1)香气、品德高尚
;
(2)使…劳累;
(3)平民,没什么学问的人;
(4)倘使,如果
11.
D
(2分)
12.
(2分)
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
或“在涅贵不缁”
13
(1)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2)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2分一句,共4分)
14.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伯乐(1分),不慕荣利、安贫乐道。(1分)
(三)(14分)15.人生存的精神支柱,人最殷切的愿望,应该是在与别人的交流中获取丰富的生活体验,从中收获情感的源泉。
或者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
(3
分,意近即可)
16.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古人遁隐田园山林,与嘈杂的红尘隔绝,与污浊的官场隔绝,可并不是和人隔绝。”的观点,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方法2分,作用2分,计4分)
17.
首先讲述故事,引出论点,并列举中外名人事例证明论点;(1
分)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沟通交流是每个人的愿望;(1
分)最后提出希望。
(1
分)(共
3
分,意近即可)
18.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里他们虽然寂寞的面对世人,但是他们通过创作来宣泄、表达、交流、沟通情感,这个世界里他们坚信一定有人能听懂他们的独吟、呐喊,这些虔诚的灵魂是他们心灵的朋友。
(4
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15分)19.本题3分,①回绝并责怪哥折腾
②操管修桥(或出资动员指挥修桥)
③带巨款回县为刻名。
20.
(4分意对即可)哥身体无比虚弱仍坚持去看桥,表明哥对这座桥感情深厚,表现出哥修桥愿望实现后的喜悦与满足,哥的光辉形象如雕塑一般,定格在村民心中。
21.(4分)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新桥修成后小清河驯顺、柔顺的情形,突出了新桥所发挥的重大作用。(1分)
⑵运用神态和动作描写。(1分)形象逼真地表现哥听到弟为留名花那么多钱时的不理解、震惊、心痛、表现出弟的做法对哥的打击之大、伤害之深。(1分)
22.
(4分,意思对即可)例:我认为哥的名字更应该刻上名人墙。哥心地善良,全心全意为村民着想,退休多年操心筹钱修桥;哥慷慨无私,拿出自己全部的养老金用于修桥;哥勇于担当,年老体弱仍一手操管修桥。哥的所作所为,倍受村民敬重。而弟爱慕虚荣,身为将军,不念亲情乡情,不为乡亲办实事。
三、作文。(以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为参考,建议切入分4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