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5.凤仙花的一生》优质教学资料(课件+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5.凤仙花的一生》优质教学资料(课件+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5-11 05:32:35

文档简介

凤仙花生长观察与研究
凤仙花又叫指甲花、芨芨草、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凤仙花原产于我国,印度和马来西亚,品种很多,世界上有500多种,适宜盆栽和庭院栽培。栽培时土质以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为佳。我为了观察凤仙花萌芽生长过程,还请妈妈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凤仙花的资料,以便我更好地进行凤仙花萌芽生长试验。为此,我们小组进行了为期94天的认真观察。3月23日,天气很好,我们在何老师的带领下,挑选四粒长得比较饱满的种子,然后,采土,装盆,最后把种子种在一只花盆里。根据上网查到的资料和老师的指导,我们给种子浇少量的水,每天早、晚各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我们每天给它早晨晒晒太阳,晚上给它浇些水,遇到下雨,就让它多喝点雨水。每天认真观察,做好记录。从2011年3月23日——2011年6月24日,实验天数为94天。
一、过程概况
自从我们播种下了凤仙花的种子之后,我们就焦急地等待它们。一直到三月三十一日凤仙花都还没有发芽。看着别人的凤仙花都已经生根发芽了,我们的心中不禁暗自着急,我们的凤仙花被太阳给晒死啦?是被水给淹死啦?是小鸟偷吃了种子?是虫子咬坏了它们?看不见它们,我们真是心急如焚啊!经过12天的观察后,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4月3日这一天,令我们兴奋无比,我们的凤仙花的其中的两颗凤仙花从土里伸出了小手——发芽了。凤仙花发芽时,有两片圆圆的叶片一直随着它的茎生长,那两片圆叶就像两个卫士守护着主帅,真可爱。而且,凤仙花刚发芽时只有几毫米哦!还有2粒种子好像还没有动静,过了1天,我又发现没有长出的2粒种子,其中1粒也相继发芽了,但是有一颗还是没有发芽,我把它挖出来一看,种子已经烂了,大概是由于种子本身有问题吧。凤仙花冒出的小苗,又长高了不少,我高兴极了,我种的凤仙花成功了。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4月8日以后,由于气温回升,中午太阳照射的太厉害,凤仙花的生长受到阻碍,没有看见它继续长高,也不长大,长出的绿苗也有点发黄。不过经过我的精心护理,我的凤仙花终于度过了难关。4月14日,我的凤仙花开始长叶片了,刚开始,它只长出了两片小叶子,淡淡的绿色。接着,它又长出了第五片、第七片叶子。奇怪,它的叶子不是一片一片地长,而是两片两片地长,叶片的边缘还有一些锯齿,这些锯齿可能是用来保护自己不让害虫咬伤自己呢!过了几个星期左右,凤仙花长齐了真叶,还长出了几朵白色的小花,过了几天,所有的花朵都长出来了,二十几天后,所有的花都凋谢了,长出了一个个青绿色的包,听奶奶说那是凤仙花的果实,里面就有凤仙花的新种子,播出来还可以再种。(后附凤仙花萌芽生长过程观察记录表)
二、观察记录
(一)凤仙花的生长发育
生长变化
播种
芽出土
出现花芽
开花
果实成熟
观察日期
3.23
4.3
6.1
6.4
6.24

凤仙花的生长周期

(二)分组观察记录
1.
凤仙花叶子的变化:
我们小组着重对凤仙花的叶子进行了观察。以下是我们的观察记录:
4月1日
凤仙花好像非常害羞似的躲在泥土里,只露出一点点头,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
4月3日
我们刚种下的凤仙花就发芽了。它有两片嫩绿的小叶子,微微张开。叶上还有一个黑色的种皮,好像戴了个帽子。
4月14日
凤仙花植株上出现了新的叶芽,嫩绿色的,只有芝麻粒那么大。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发现上面有许多细毛。
4月17日
今天我们又有意外的发现,凤仙花长出了第二对新叶。我们进行了仔细地观察、比较,列表如下:
第一对叶子:叶片厚实平滑,没明显叶脉,深绿,被称为子叶。
第二对叶子:叶边呈锯齿形,有明显的叶脉,颜色呈嫩绿色。
这才是第一对真叶。
4月23日
凤仙花的第三对叶子长出。
2.
凤仙花萌芽生长过程观察记录表
次序
日期
平均高度(cm)
记    录
备   注
1
3.23
0
今天我们挑选几粒长得比较饱满的种子,种下了凤仙花种子。
播种
2
4.3
1.5
很高兴看见到有绿色的东西要钻出来,其中的两颗种子发芽了,嫩绿的嫩芽上戴着一顶褐色的帽子。
芽出土
3
4.6
1.6
继续每天浇些水,并给晒太阳。又两颗种子发芽了。前面两颗长出了叶子。
有两片叶
4
4.8
3.5
这几天温度高了,嫩苗有些发黄。我增加浇水量,并把花移到阴凉的地方。

5
4.9
3.5
苗还是有些黄,
没有长大。

6
4.10
3.5
终于有了好转,凤仙花终于张开了两片叶子,深绿厚实平滑没明显叶脉的叶子,颜色是嫩绿色。

7
4.11
4.8
茎的下半部分开始变红,
叶子较以前大些了。
茎开始变红
8
4.14
7.6
两片叶子之间也开始萌发新的叶芽
出现第二对叶子有明显叶脉和锯齿形叶边
9
4.17
8.9
长出了第二对新叶,叶边呈锯齿形,有明显的叶脉,颜色呈嫩绿色
10
4.20
12.1
茎和叶迅速长高、长大,第三对叶芽也开始萌发

11
4.23
15.6
第三对叶子长出,茎的颜色开始加深

12
4.26
17.5
在第二对叶子与茎之间出现了嫩绿的芽

13
4.29
19.4
嫩绿的芽(分枝)也长出了细小的新叶第四对叶子长出来了

14
5.1
22.4
分枝上长出了新的叶子,另外的叶与茎之间的分枝越来越多

15
5.4
25.8
第五、第六对叶子长出来了,分枝上的叶子也越来越多

16
5.7
27.2
整个凤仙花越长越大

17
5.10
28.5
我发现凤仙花上有片叶子被虫子咬掉了一块我们马上找虫子

18
5.13
29.7
我们给凤仙花施肥除草

19
5.16
30.5
我们今天发现凤仙花的叶子中间的最大第一对叶子没有长大

20
5.19
32.7
凤仙花被吹歪了,我们找来树枝让它靠在上面

21
5.22
34.2
有些叶子上有黑色的点,老师告诉我们要杀虫,让它多晒太阳

22
5.25
36.5
茎和分枝都非常壮实了,特别是茎像个倒置的三角形

23
5.28
37.8
在叶与茎(分枝)之间出现许多有些像叶芽状的嫩芽
出现花芽
24
6.1
38.5
叶芽状的嫩芽变长,在其末端有个圆状的“绿球”(花芽)

25
6.4
39.6
花芽越长越大,终于开了第一朵凤仙花,淡红色的,非常漂亮。
开花
26
6.7
39.8
有两三朵花开了,是红色的,我们都很高兴

27
6.10
39.8
凤仙花开了很多,有红色,有白色,同一棵上的花的颜色是一样的

28
6.13
39.8
有的花已凋谢,有的花才开。调谢花的中间出现了第一颗果实。
出现第一颗果实
29
6.16
39.8
我们轻轻的挑去已凋谢的花看到了嫩绿色的果实。第一片叶子变黄,调谢了。

30
6.17
39.8
又有许多果实长出来了,在凤仙花的上部有几朵花开了

31
6.20
39.8
我们发现了一颗成熟的果实它呈淡黄色用力一捏
“炸”开了

32
6.21
39.8
整个凤仙花身上挂满了黄色的、淡黄色的、绿色的、淡绿色的果实

33
6.24
39.8
果实大部分已成熟,整个凤仙花开始枯萎
果实成熟
三、收获与体会
经过观察记录和研究,我们知道了凤仙花的一生,具有播种—发芽—出苗—开花—结果—形成种子这一过程。同时对从种子到种子的生长周期和这株凤仙花的6种器官,对一株凤仙花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在栽培和种植凤仙花的活动过程中,还研究了凤仙花的的各种器官,认识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还重点研究了凤仙花叶子的变化,对凤仙花的叶子有了细致的了解。并且我们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花,就像我们关心“人是从哪里来的”和“我们怎么就长大了”这样的问题一样,我们的头脑中同样萦绕着“花是从哪里来的”“植物是从哪里来的”和“它们是怎样生长的”这类问题。从我们关心的问题出发开展研究,激发了我们的研究兴趣和欲望,我们亲历凤仙花的整个培育过程,收获颇多。
经过94天的观察实验,我受益非浅,深有体会。
1.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和小组合作能力,同时深厚了我们跟同学之间的友谊。
2.我们很庆幸参加了这样的既是课外又是课内的实践活动。它使我们看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根本就看不到的东西,尝到了课堂上体验不到的快乐,也给了我们太大太多的感触和收获,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视野。真是既长了知识,又多了情趣。
3.更加热爱大自然,从播下一粒种子到形成多粒种子,凤仙花完成了一个生长周期,我们亲历了一个完整的种植活动,知道了凤仙花的一生经过了几个阶段,就是发芽、出苗、长叶、开花、结果;发现了凤仙花的花朵是非常美丽的,它的颜色是粉红色的,形状像一个小灯笼一样向下垂,跟老师说的一模一样;还认识了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种器官。我们不仅收获了凤仙花的种子,也收获了知识,收获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4.这次实验,使我们知道了种植物要很细心和有耐性,每天要浇水,还要经常除草、施肥和灭虫,好让它茁壮成长;懂得了要付出努力,才有收获的道理;也感受到老师就像花园的园丁一样精心培育我们这些小花朵成长。因此,种凤仙花培养了我们的耐心、细心的品质。
5.今天我们播种与期待,明天我们收获与欢愉。种下一粒种子,就给自己种下了一个希望,有劳动才会有收获。通过种花这件事,我们体会到了更多的乐趣,也就说,生活中处处有欢乐,我们要学会自己去寻找。(共23张PPT)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3月23日(播种)
1.播种方法(见书上)
2.如果想看到种子的萌发过程,可以怎样做?(见书下)
3.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4.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第一对叶子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
4月3日(发芽)(播种后第13天)
这是凤仙花的第一对叶子——
子叶。
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在凤仙花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
4月12日(长出第一对真叶)
子叶张开约一周后长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行,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茎明显变粗。
4月14日(长出第2对真叶)
4月19日(子叶变黄)
4月28日(快速生长阶段)
凤仙花的叶子平展、交叉生长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接受阳光的照射,进行光合作用。
5月16日(长出花蕾,也就是花芽)
花蕾长在叶腋部位,
凤仙花出现花蕾时,植株就不再长高或者增长缓慢了。
判断:凤仙花出现花蕾时就不再生长了。
凤仙花从成熟到衰老死亡的过程也是生长过程,只是植株高度变化不明显了。
×
5月23日(开花,播种后两个月)
凤仙花的萼片成角状弯曲。
凤仙花生长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花与果实同株的现象。
凤仙花盛开后凋谢,花的一部分逐渐发育,长出果实。
凤仙花的果实椭圆形,绿色(成熟后变成黄色),外面有白色的茸毛。
6.24(结果:播种后三个月)
轻轻碰一下成熟的果实,里面的种子会被弹射出来。
丰硕的果实
种下一粒种子可以收获几百粒种子,这是我们的大丰收,同时也说明凤仙花的繁殖能力是很强的。
凤仙花的一生经历了:
种子
发芽
出现花芽
开花
结果
果实成熟变成种子。
凤仙花的组成:
一株完整的凤仙花(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
、叶、
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凤仙花各部分(特别是根p8、茎p13
、叶p11)的作用重点复习,书上有详细说明。《凤仙花的一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一些观察方法,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凤仙花》这堂课,以引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探索思考,从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基于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指认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2、能说出绿色开花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并记录所观察的植物。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认识新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难点:能用图画或文字描述并记录所观察的植物。

四、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的动植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对其特点能进行简单描述。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的内容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

五、教法阐述

1、教法:新课标要求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应该具有开放性。针对《凤仙花》这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去经历一个个观察、研究等活动。

2、学法:新课标认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为此,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设计、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引出研究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我首先播放一组鲜花盛开,百花争艳的短片。利用这些宜人的美景把学生引入今天的话题,使教学内容产生诱惑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提出问题,准备探究

放完短片,我从学生可能的质疑出发设计问题“同学们身边的植物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以这些问题层层深入,激活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出科学探究的主题:“今天我们就通过观察凤仙花来找到他们的答案。”科学的本质就是从问题入手,通过问题强化学生的自我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
科学探究,
合作交流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的科学教育要以探究为核心。为此我实施开放教学,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探究欲望,训练探究思维,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为达到这一目标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一株完整的凤仙花

1、小组合作,观察探究

首先成立学生研究小组,每组发一株完整的凤仙花开始观察探究活动。通过小组探究活动解决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愿意合作与交流。

2、 讨论交流,展示成果,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通过观察,请每小组各选出一名同学展示观察结果,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总结出凤仙花的各个器官及其形状特点。让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资料和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的愉快。最后,我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记录与思考”。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信息和获得的数据加以整理,以找到现象后面存在的规律。

此环节既是本课的重点和又是难点,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重点的同时解决了难点。

3、互动游戏,巩固成果

为了巩固学生的观察成果,我设计了一组游戏“为植物标器官”

我为学生提供几种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以及图片,准备六个标有绿色开花植物器官的标签。随即提出“谁能为这些植物的器官标上名字?”经过刚才的观察探究同学们都能把标签贴在准确位置。通过游戏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不仅促进了学生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还促进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游戏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对几种植物进行比较,找出他们外形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我利用形象直观的板书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四)课堂小结

我认为一堂课的结束不应该是解决掉了几个问题,而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引发更多新的思考,因此我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还想做什么?”这三个问题,既总结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又打破了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以升华。


作业布置

这节课同学们都成了小科学家,请小科学家们课下观察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并仿照教材写一篇观察记录。给学生提供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以此形成知识的拓展。(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五课
凤仙花的一生
一、教学目标:
1. 组织学生亲历了播下一粒种子长出一株植物结出多粒种子这个过程,认识一粒种子长出多粒种子,较好地理解植物“繁殖”的意义。
2.整理记录资料,形成新的认识。知道凤仙花的生长周期、植株特点、身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初步学会用事实、数据进行说明。
3.引领学生用观察凤仙花的经验,观察周围的各种植物。
二、教学准备:
生长阶段的凤仙花植物图、长着果实的凤仙花植株。
三、教学过程:
(一)估算种子的活动。
1.谈话:轻轻捏一颗已经成熟的凤仙花果实,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
2.根据各组种的凤仙花分组进行整理、分析。
数一数这个果实里有多少粒种子。数一数花苗上已经开裂了的果实、已经接近成熟的果实和将要长成的果实,共有多少个。推算由一粒种子长出了多少粒种子。
3.要求学生回家对自己的凤仙花作估算,并记入科学文件夹。
(二)整理、分析事实、数据。
1.提问:凤仙花的生长经历了哪些过程?
2.分组讨论。
3.
集体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凤仙花的生长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4.
明确了生长过程,再按记录的日期计算天数。(告诉学生4、5、6月份的天数,由学生计算。)
5.
画折线图,分析数据。
A.教师介绍画折线图的方法:1)对照高度标尺,在竖线上用粗线画出各周苗的高度。
2)用红线把各周苗的高度线连接起来。
B.学生绘制折线图。(根据记录结果)。
C.分析数据:1)凤仙花哪一段时间生长的最快?
2)长出花蕾以后不再长高与什么有关?
6.小结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
(三)学生阅读“阅读与拓展”。
1.学生阅读。
2.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共同讨论。
(四)思考:
我们是怎样认识凤仙花的,是怎样获得这些科学知识的?
(五)课外活动:
用观察凤仙花的方法,观察周围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