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季版)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春季版)鲁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11 09:43:53

文档简介

繁盛一时的隋朝
繁盛一时的隋朝
课 型
新授
执笔人
1、掌握隋朝建立和统一、隋朝大运河的构成等相关史实。
2、培养分析史料得出结论的能力;从比较中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3、认识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对隋朝的繁荣所起的推动作用;认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 学 过 程
【自主活动】
1、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年,北周外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杨坚就是??????????帝。
(2)隋朝的统一:????????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政权??????????,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的繁荣
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运河的开通
①目的???????????? ???,????????????? ???????。
②时间人物:????????年,???????征发几百万农民,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③三点四段五大水系:大运河以????___??为中心,北起???_?___?(今北京市),南至???_____?(今杭州市),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全长两千多公里。
④地位和作用:
地位:大运河是???????????????????????????。
作用: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
【探究活动】
活动一:分析隋朝统一南北的原因有哪些?隋朝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活动二:分析下列图表,得出结论,然后概括一下这些结论体现了隋朝社会经济的什么特征?导致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时间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三千多万人
四千六百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一千九百多万顷
五千五百多万顷
垦田扩大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粮仓丰实
特征:社会经济繁荣。
因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活动二:通过看书、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隋炀帝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2)动脑筋:想想看,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当堂检测】
1.
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08年
3.他在位时开创科举、开凿运河,造福后世。他好大喜功、不惜民力,结果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里说的“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献帝 D.隋炀帝
4.大运河连接淮河与长江的一段是(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江南河 D.邗沟
5.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 )
A.扬州、北京 B.杭州、北京 C.杭州、扬州 D.广州、北京
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材料二:“北达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请回答:
(1) 材料一说明隋朝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4分)
(2) 材料二评价的对象是什么?评价者是什么态度? (4分)
(3) 这条“渠”是什么时候开凿的?(2分)开通它的目的是什么?(2分)开通后有什么作用?(2分)它的规模如何?(2分)是哪位皇帝时期开通的?(2分)
教 学 反 思

贞观之治
1
教学重点
“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教学难点
如何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
??
???
???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 ?
?
三、教师点拨
四、当堂检测
???
?
?
[
10.唐朝建立的时间是(  )A.589年??B.581年??C.605年??D.618年
11.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12.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⑤⑥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是什么意思?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3).材料二中的镜子是谁?它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教 学 反 思

“开元盛世”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思考和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图说历史、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掌握唐玄宗统治前期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以及经济上繁荣的表现的知识。
盛世经济的繁荣?
农业工具的改进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开元之治”时期的唐玄宗和他的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三、教师点拨
四、当堂检测
?
?
??
????
?
10.阅读材料:
材料: 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请回答:(1)开元是哪位皇帝的年号?
(2)这首诗中的“小邑犹藏万家室”说明了什么?唐朝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3)这首诗反映了什么情况?
?
教 学 反 思

科举制的创立
12、能力目标 :
3、知识目标 :知道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尤其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发挥的关键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客观评价科举制度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其对中外的深远影响。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
?
?
三、教师点拨
四、当堂检测
??
?
?
???
?
?
???
?
?
教 学 反 思

“和同为一家”
1
2、能力目标 :3、知识目标 :
教学重点
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教学难点
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动脑筋P22 p23 p24
三、教师点拨
四、当堂检测
?1、本课的课题是“和同为一家”,主要讲述了唐朝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关系,那么最能说明这一课题的是:( )
??A.唐朝统治者向后将两位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
??B.唐朝统治者在西域设置政府机构,加强联系。?????
??C.回鹘政权瓦解后,大部分迁到我国西北地区。?????
??D.东北的渤海国,与内地贸易往来频繁。
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时代,民族的称谓也有变化。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A满族????B维吾尔族????C回族????D藏族
3、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受松赞干布派遣到唐朝求婚的情形,图中正在接见禄东赞的唐朝皇帝是(???)
A唐太宗???B唐玄宗???C唐高宗???D唐中宗
4、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我国古代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A秦兵马俑遗址???????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D敦煌莫高窟
5、在封建社会里,汉族政权的最高统治者一般都称皇帝,而少数民族则另有称呼,请问吐蕃的首领被称为:(?????)
A??单于???????B.可汗???????C.?赞普????????D.亲王
6、下列少数民族在唐朝时不存在的是( )A.匈奴   ?B.突厥???????C.吐蕃   ?D.?回纥
7、有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就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那么这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是:(??)A.吐蕃???????B.回纥????????C.靺鞨????????????D.?南诏
8、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敌,朕独爱之如一”。因而受到各少数民族的拥戴,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下列属于唐太宗的民族政策是:(???)
A.将皇室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加强汉藏的友好关系
B.册封回纥首领怀仁可汗
C.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D.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9、学习过本课的你知道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吗?(????)
①皇室与少数民族首领通婚;②册封少数民族首领;③在边疆地区设立管辖机构;④为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发动战争,干涉少数民族内部事物,激化民族矛盾。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教 学 反 思
对外友好往来
1掌握唐文化对日本、新罗的影响、玄奘西游、对外交往的主要国家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3、知识目标 :掌握唐文化对日本、新罗的影响、玄奘西游、对外交往的主要国家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阅读教材28页,回答问题
1、交往范围:与_____以至_____、_____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对外交往的影响:____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_____”。
(二)阅读教材29页-30页,第一标题“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回答问题
1、遣唐使的时间:唐朝从______开始。
2、目的:使团成员的素质很高,以便更好地__________。
3、遣唐使的影响和作用:①日本遣唐使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_____改革。②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_______。
4、鉴真东渡的时间:________时。
5、鉴真东渡的贡献:①传播唐朝的文化。②精心设计的__________,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三)阅读教材31页,第二标题“唐与新罗的关系”回答问题:
1、派遣_____、_________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新罗_________居唐朝进口______。
3、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_______选拔官吏,引入了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科技成就。
4、_________音乐传入中国。
(四)阅读教材31页,第三标题“玄奘西游”回答问题:
1、时间: _______。
2、出发及到达地点:_______—— _______(_______)
3、贡献:①携带大量_____回到_____。②写成《____________》。
4、意义:《__________》成为研究_____、_______以及我国 历史和 _______的重要典籍。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看30页动脑筋:上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与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2、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亲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三、教师点拨
四、当堂检测
?
?
?
?
?
?
?
??
?
?
??
11、下面这尊坐像(见书P32页图)是一件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1980年4月,这尊坐像曾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展出,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你知道这尊塑像塑的是谁吗?他是哪国人?有什么事迹?为什么他会受到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尊敬呢?
12、为什么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如此繁盛?
教 学 反 思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课 型
新授
执笔人
学习目标
1.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影响,培养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诗的赏析,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
认识赵州桥;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二、合作探究
唐朝中期,诗坛掀起改革浪潮,以 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提倡诗歌要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柳宗元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是何时建造的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3、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天方夜谭》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赵州桥,他的设计者是
A、鲁班 B、李春 C、李时珍 D、宋应星5、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
A.春秋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6、下面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赵州桥―李春 B、“三吏”—李白 C、“诗史”―杜甫  D、《秦中吟》—白居易
7、下列诗句能够反映封建社会剥削的有
⑴采菊东笠下,悠然见南山 ⑵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⑴⑶ B、⑵⑶ C、⑶⑷ D、⑵⑷
8、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那时,诗人辈出。其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苏轼9、有篇文章介绍说:“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他被后人称为‘药王’,他是
A、华佗 B、孙思邈 C、张仲景 D、李时珍
10、李白诗《望庐山瀑布》的创作风格是
A、语言凝重、气魄雄浑 B、豪迈奔放、想象丰富
C、清新自然、真实感人 D、刚劲朴实、爽朗粗犷
下列不能反映唐朝高超的建筑艺术的是
长安城 B、大雁塔 C、大明宫 D、故宫
12、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继承与创新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唐朝继承和发展了隋朝什么制度?出现了哪些新的农业生产工具?
请举出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一个事例。
写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两项科技成就。
隋唐社会的繁荣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 学 反 思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课 型
新授
执笔人
学习目标
1.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包括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艺术等。
2.理解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书法艺术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代。并能够叙述阎立本、吴道子各自的创作特点。
3.认识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以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同时培养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诗文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教学难点
“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1、书法:①______________: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创立了新书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作有《颜氏家庙碑》。
内容:有大量精美的和无数形象生动的,还保存了大量佛经、文书等。
评价:莫高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三)、盛大欢腾的乐舞
特点:大量吸收了和的传统乐舞,呈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既优美和谐,又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代表作品:《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胡旋舞》
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
A、展子虔 B、阎立本 C、吴道子 D、顾恺之
4、敦煌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开凿于
A、魏晋时期 B、前秦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用“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样的“笔谏”来劝谏皇帝的是( )
颜真卿   B、王羲之  C、欧阳询   D、柳公权
文明的曙光 B、统一的洪流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的危机
杜甫有诗“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描写了宫女公孙氏跳舞技艺的高超。这位宫女跳的是
踢踏舞 B、剑器舞 C、霹雳舞 D、拉丁舞
隋唐时期开凿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
龙门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云冈石窟 D、乐山大民佛
11、连线题: 颜真卿 《步辇图》
柳公权 《多宝塔碑》
阎立本 《霓裳羽衣舞》
吴道子           《玄秘塔碑》
李隆基           《送子天王图》
教 学 反 思

明朝君权的加强
1掌握明朝君权的主要表现、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的基本史实
2.通过明朝与隋唐科举的对比,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君权的加强,另一方面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八股取士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㈠.阅读教材,第一标题“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完成学案。
1.明朝的建立:______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导致农民起义,______年初,______以______为都城,改称______,建立______朝。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在地方:废除_________,设立直属中央的______,分管___政、______和______政。
②在中央:废除______,撤销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_____负责。全国的 大权,都集中到了______手里。
③建立:_____机构--_______。④科举制:利用“_________”,束缚人民的思想,加强君主的统治。
㈡.阅读教材,第二标题“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完成学案。
靖难之役:
①.背景:为了巩固统治,_______先后把众多的子孙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_____大权。_______死后,继位的_______看到藩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对自己构成严重威胁,下令实行_______。
②.过程:在削藩的过程中,北平的燕王_______,打出“_______”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史称“_________”。
③.结果:靖难之役以_______的胜利告终。_______称帝,他就是_______。
明成祖迁都:
①时间:_______
②迁都:_______(改北平为_______)
③目的:加强_______对_______的控制。
明成祖强化君权的措施:
①继续执行_______政策。
②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_______,由皇帝亲信的宦官统领,以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说一说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过皇帝还有谁?
学生讲述传奇人物朱元璋的发迹史。
三、重点点拨、完善提升
特务机构的设立、八股文的危害
四、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萧萧搜集了一张人物的图像(右图一)下列史实与图中
人物活动相符的有( )
①建立明朝 ②废除丞相制度
③建立东厂 ④靖难之役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3.下列迁都中,以加强中央对被控制为目的的是( )
A.盘庚迁殷 B.周平王东迁 C.孝文帝迁都洛阳 D.明成祖迁都北京
4.右图二是电影《锦衣卫》的宣传画册,你知道这部电
视剧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历史( )
A.宋朝 B.明朝 C.清朝 D.元朝
5、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拜访明太祖统治后期的政府衙门,那么他不可能如愿的是( )
A.丞相府里热闹非凡 B.锦衣卫的头子召见了他
C.六部长官接见了他 D.拜访殿阁大学士
6.如果你是右图三中的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
A.熟读四书五经 B.在考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C.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7.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时间是( )
A.1368年 B.1405年 C.1421年 D.1433年
8.与燕王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相似的是( )
A.东汉光武帝刘秀 B.唐太宗李世民
C.宋太祖赵匡胤 D.东晋开过皇帝司马睿
9.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建立者的图像,请你按时间顺序为其排列( )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①④
①李世民 ②嬴政 ③朱元璋 ④赵匡胤
8.看图回答问题:
⑴.右图中的人物是谁?
⑵.该人物建国后,采取了哪些巩固统治的措施?
教 学 反 思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与澳门的基本史实
2.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了郑和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如何记忆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和古今地名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㈠.阅读教材,第一标题“郑和下西洋”完成学案。
1.背景:________前期,我国是________的国家。
2.目的:为了加强同_____________的联系。
3.时间:______年,明_____派_____率27000多人第___次下西洋, 年---______年,郑和先后___次下西洋,到过亚非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
4.航线:_____港----________峡----________洋----________(最远)
5.影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________,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________。
㈡.阅读教材,第二标题“戚继光抗倭”完成学案。
1.背景:元末明初,_______(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2.抗倭:_______组建“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线路:_______(九战九捷)---- _______----_______
4.作用:平息了 的倭患。
5.评价:戚继光是_______。
㈢.阅读教材,第三标题“葡萄牙摄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完成学案。
_______年,葡萄牙殖民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由,逐渐摄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郑和在航海的途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学生讲述有关郑和的历史。
三、重点点拨、完善提升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
四、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1.一个旅游团要实地考察郑和下西洋时庞大船队的出发地,他们应到( )
A.南京 B.上海 C.广州 D.刘家港
2.在郑和船队与西洋各国的友好贸易中,最受当地人喜爱的物品时( )
A.丝绸、茶叶 B.丝绸、瓷器 C.丝绸、药材 D.珠宝、香料
3.倭寇一般是指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盗。倭寇指的是日本的( ) ①渔民 ②武士 ③商人 ④海盗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为敢忘危负年华。”可以了解他的志向是抗击哪国侵略者( )A.西班牙 B.葡萄牙C.日本 D.荷兰
5.右图人物是一位古代民族英雄若请你为他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C.“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D.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6.1553年,摄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西班牙 B.荷兰 C.葡萄牙 D.英国
7.下列中外交往的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8.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中国远航的踪迹。
⑴.上图是哪位航海家远航的路线?
⑵.这一远航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了大约多少时间?
⑶.这一远航反映了明朝哪位皇帝的外交思想?远航的主要母的是什么?
⑷.这一远航有何历史意义?
教 学 反 思

君主集权的强化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
君主集权的强化
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
1、 统一了女真各部。 年,自立为 ,国号 ,史称 。
2、清朝的建立: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 。 年,改国号为清。 年迁都,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二、君主集权的强化
1、清朝初,保留着由满洲贵族组成的 ,权力很大。
2、君主集权的强化:
(1)设立军机处:目的: 设立者: ,人员组成: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 裁决。职责: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影响:标志着我国 的进一步强化。
(2)大兴文字狱 目的:加强 专制,从 领域严密控制 。时期: 三朝最严重。 含义: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案后果: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 ;许多知识分子都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了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 和 。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想一想,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个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
宋元时期的少数民族首领是:耶律阿保机、完颜阿骨打、元昊和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同他们的共同之处有:统一本民族各部,建立本民族争权,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三、重点点拨、完善提升
1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2.列表归纳秦朝 、西汉、明朝、清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
朝代
事件
秦朝
西汉
明朝
清朝
清朝君权加强的原因、文字狱产生的危害
五、反馈训练、巩固提高
1、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的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雍正皇帝 D乾隆皇帝
2在盛京称帝,并改国号为清的是( )
A皇太极 B努尔哈赤 C阿骨打 D康熙皇帝
3、雍正帝即位前,掌握军国大事的权利机关是( )
A内阁 B、六部 C、殿阁大学士 D、议政王大臣会议
4、清朝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始于( )
A1616年 B、1636年 C、1644年 D、1648年
5、清朝前期,设立军机处的目的是( )
A、加强君主专制 B维护满洲贵族的利益
C、仿效明朝的政治制度 D为了便于臣民上书言事
6、下列哪位皇帝设立军机处?(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雍正皇帝 D乾隆皇帝
7.在我国封建社会,文字狱最严重的朝代是( )
A秦朝 B 汉朝 C 明朝 D清朝
8、阅读下列材料:
“军机大臣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 赵翼
请回答:(1)材料中的“军机大臣”是什么机构中的办事大臣?
(2)这一机构何时创立?其目的是什么?
(3)这一机构的创设有何影响?
教 学 反 思

收复台湾和抗击俄战
12、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教学重点
郑成功收复台湾
教学难点
中俄《尼布楚条约》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
1、背景:明朝后期,——殖民者侵占台湾。
2、过程:——年郑成功率船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包围——,守军投降;
围攻——,头目揆一讲和;——年收复台湾。
3、意义: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历史上的——。
(二)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1、时间:——
2、意义:加强了————————;巩固了————————。
(三)雅克萨之战
1、背景: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把——、——作为扩大侵略的据点。
2、过程:(1)第一次:——命令清军水陆并进。
(2)第二次:再次出兵,击毙——。
3、结果:签订《尼布楚条约》
(1)时间:——
(2)地点:——
(3)双方:——、——两国
(4)特点:经过——协商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5)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如何评价郑成功?
2、中国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什麽?
三、重点点拨、完善提升
荷兰侵占台湾、沙俄侵占东北与后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联系,为第20课奠定基础。
四、当堂检测
教 学 反 思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
2、
3、
教学重点
“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阅读教材,第一标题“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完成学案。
(二).阅读教材,第二标题“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完成学案。
(三).阅读教材,第二标题“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完成学案。
领导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从唐朝到清朝,西藏同中央的关系有何变化?
2、用学过的史实说明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三、重点点拨、完善提升
按照清朝疆域图对比现在的疆域,讲述失去的领土原因,为后来中国近代史做铺垫。
四、当堂检测
1、清朝前期册封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的皇帝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2、清军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胜利的原因是( )
A、清军执行只诛首恶、不杀无辜的政策 B、大小和卓建立了割据政权
C、叛军到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 D、平定叛乱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正义之举
3、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直接原因是( )
A、沙俄的控制和欺凌 B、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C、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 D、清朝国力的强盛
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
A、元、清 B、金、元 C、辽、清 D、元、辽
5、下列有关清朝的疆域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北到西伯利亚 B、西北达波斯 C、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 D、南到南海岛
6、元朝和清朝前期都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其中在哪方面有所不同( )
A、实行行省制度管理地方 B、对西藏进行有效的管辖
C、设行政机构管辖台湾 D、抗击西方殖民者侵略取得胜利
7、下列事件发生的顺序是(1)册封五世班禅(2)册封五世达赖(3)设驻藏大臣(4)设伊犁将军
A、2 、1 、3 、4 B、3 、4、 2 、1 C、1、 3 、4 、2 D、4 、3 、2、 1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杀人放火,奸淫掳掠 。乾隆帝下 令清军平叛,在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两年的战斗,叛乱被平定。
材料二1771年初,渥巴锡跨上战马,举起鲜艳的彩条旗,率17万部众,踏着积雪,向太阳升起的东方前进。 他们克服严寒、酷暑和疫病及追兵的追击,完成了东返祖国的壮举。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分别描述的是什麽历史事件?其首领分别是谁?
(2)两个事件的性质有何不同?两者对照你有何感想?
9、清朝前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的?
教 学 反 思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
2、
3、
教学重点
“闭关锁国”的政策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阅读教材,第一标题“明清经济的发展”完成学案。
(二).阅读教材,第二标题“闭关锁国的政策”完成学案。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你能说一下明清经济发展的大体状况吗?
2、说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区、领域、条件、标志、及其实质。
三、重点点拨、完善提升
1、明朝郑和下西洋、引进外国作物和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分别产生了什麽影响?
2、清朝为什麽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实行这种政策造成什麽严重后果?从中你得到什麽启示?
四、当堂检测
1、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吃到的玉米棒、甘薯最早应在(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假如你是明清时期一位精明的商人,那时你最有可能去经商的城市是( )
(1)苏州 (2)北京 (3)松江 (4)南京
A、1 、3 B、2、 3 C、2、 4 D、3 、4
3、促使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明朝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B、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水平超过前代
C、明初经济兴盛 D、苏州丝织业发达,许多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织机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5、马克思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由此可见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政府物资丰富 B、害怕人民的抗清斗争 C、阻止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D、维护清朝的统治
6、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乾隆给英王的敕谕
材料二 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往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粤海关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清政府采取了什麽政策?
(2)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惟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麽?
(3)这一政策实行了多少年?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什麽危害?
(4)联系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现实,你认为这段历史给我们什麽启示?
教 学 反 思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2、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3、探究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学重点
北京紫禁城及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阅读教材,第一标题“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完成学案。
1、明北京城
(1)明成祖时候,在——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的——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2)北京城由——、——、——三部分组成。
(3)中央的宫城又叫紫禁城,今——称。宫城的外面是——,皇城的外面是——,也称大城。
2、明长城:东起——,西至——,全长六千余公里。
(二).阅读教材,第二标题“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完成学案。
年代
作 者
著 作
价 值
李时珍
《天工开物》
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请同学生归纳讨论紫禁城内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
2、想想看,李时珍有哪些优秀品德值得你学习?
三、教师点拨
对比明长城和秦长城有何不同?
四、当堂检测
3、当人们到北京去旅游时,都会到故宫去看看,故宫在明朝时称作( )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4、某中学中国建筑研究性学习小组想要考察明长城最西端的情况,他们应到( )
A、阳关遗址 B、山海关遗址 C、嘉峪关遗址 D、玉门关遗址
5、若想了解著名的杭州张小泉剪刀的工艺技术情况,可以查阅(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6、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的科学家是( )
A、贾思勰 B、李时珍 C、宋应星 D、徐光启
7、《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不同点是( )
A、作者朝代不同 B、图文并茂 C、被译成多国文字 D、吸收外国的科学知识
8、“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天地之间物以万计,
因此人类要做的事情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
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
请回答:
(1)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吗?
(2)你觉得这段话对我们今天有什麽指导意义?
年代
作 者
著 作
价 值
李时珍
《天工开物》
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教 学 反 思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1了解古典小说创作到明清时代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艺术的繁荣,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得出他们的反封建的积极内容 ,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了解他们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
3、使学生知道分析和鉴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是从思想主题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欲望。
四大文学名著的成就和时代特点
多方面了解四大文学名著的内容,多角度理解明清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小说:
1、特点: 的成熟阶段。
2、内容:反映当时的 ,表达人民 、 的意愿。
3、代表作: (1)《三国演义》:作者 ,是最早的 。
(2)《水浒传》: 作者 ,是第一部 。
(3)《西游记》: 作者 ,是充满 。
(4)《红楼梦》: 作者 ,具有高度的 和 ,是我国 的高峰。
(二)戏剧:
1、汤显祖:代表作 。
2、京剧: 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以 和 为基础。
(三)书法:
明朝的书法以 、 见长,书法家 ,兼有“ ”之美。
(四)绘画:
1、特点:以 、 居统治地位。
2、代表:明末的 ,清初的“ ”。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三、教师点拨
四、当堂检测
《红楼梦》内容简介:
林黛玉因丧母,被外祖母贾母接到贾府,见到贾宝玉及众姊妹,宝黛二人一见面就有似曾相识之感.不久,宝玉的表姐宝钗也在贾府住下.宝玉的姐姐元春被封为妃,皇帝恩准她探家,于是贾府修建大观园.后元春怕大观园空闲,令宝玉与众姐妹入园居住.宝玉与黛玉感情加深,落花时节,黛玉葬花.后大观园成立诗社,黛玉的错误被宝钗察觉,宝钗原谅了她,两人关系转好.宝钗被家事缠绕,宝玉被父亲要求上学,迎春出嫁,大观园冷清起来后黛玉思想终身之事无人可求,染重病.不久,宝玉糊涂,元春死去.贾母做主,让宝玉娶宝钗,黛玉孤苦而死.最后,贾家势败,宝玉出家
教 学 反 思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 型
新授
执笔人
1、会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2、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教学重点
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预习:
1、南方农业的发展: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两宋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 ;太湖流域的 、 ,成为重要的粮仓; 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范围扩展到 ;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的发展:①纺织业:宋代 丝织品 “号为天下冠”;江浙的丝绸产量高;从 兴起的棉织业有了发展;②制瓷业: 是制瓷业的辉煌时代; 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的 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时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③造船业: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 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3、南方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大都市很多,最大的是 和 ;宋代的 、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 、 ,远到 和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 ,加以管理;
世界最早的纸币叫 ,出现在 期的 地区。纸币的出现,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 时最后完成。
二、合作探究:
1、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形者”应举,这说明了什么?
2、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发展?
三、达标检测:
选择题
1、宋代,我国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有( )
①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 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③政府提倡 ④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宋朝时期,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3、中国被称为“瓷之国”,到宋代陶瓷制造业发展到新阶段,下列对宋代瓷器制造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B.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C.浙江哥窑烧制的青花瓷,给人以美感 D.景德镇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4、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宋代商业繁荣的一项是( )
A.各地城市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C.原产于越南的占城稻引进中国,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D.汴京城内大酒楼的日客流量有1000多人
5、下列历史现象的出现与商品经济无关的是( )
A.夜市和早市的出现 B.宋金南北对峙的形成 C.交子的出现 D.海外贸易的兴盛
6、南宋后期,江南人们的生活主要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是( )
A.开始以大米为食B.丝绸衣服开始出现 C.纸币成为唯一流通的货币 D.已经穿上了棉布衣服
7、在文物收藏热中,某历史兴趣小组模仿中央电视台举行“鉴宝”活动。下列“宝物”一定不属于文物的是( )
A.标有:唐朝景德镇的瓷器--“唐三彩奔马” B.标有:宋朝景德镇的瓷器--“绿釉黑花瓶”
C.标有:宋朝的指南针--“罗盘针” D.标有:宋朝的纸币--“交子”
8.阅读下列材料
这些货币用用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
请回答:
(1)这种货币的名称是什么?最早出现在我国什么时间什么地方?

(2)它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四、延伸迁移:
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针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同学们有不同的观点,试评论下列两种观点。
同学甲:南方经济的发展对江南的开发是件好事。
同学乙: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江南人口增加,造成环境污染,砍伐森林,破坏江南的植被,对江南的经济没有什么好处。
教 学 反 思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课 型
新授
执笔人
1、
2、加深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更好的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
教学重点
衣食住行的变化、瓦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瓦子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预习:
1、从课文内容中找出宋代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宋代服饰:
宋代饮食:
宋代建筑:
宋代出行:
2、热闹的瓦子和欢乐的节日: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 不断壮大,东京城内出现了很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 ,其中圈出的许多专供演出的地方叫“ ”,其中的商业区叫“ ”。
今天的传统节日,像 、 、 、 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的春节叫 ,最受重视,春节的习俗同现在基本一样。
二、合作探究:
1、假如你生活在宋代,有朋友来访,你打算怎样宴请他们?带他们去哪里游玩?
2、假如你是宋代的一位建筑师,要为某贵族官僚设计住宅,你的设计方案是什么?你能画出设计草图吗?
三、达标检测:
选择题
1.“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汴州”是指( )
A.北宋都城东京 B.南宋的都城临安 C.北宋都城洛阳 D.南宋都城商丘
2.宋诗里的“邸店如云屯”,就是______________的兴旺( )
A.建筑业 B.旅店业 C.饮食业 D.旅游业
3.北宋时,城市里的“瓦子”是( )
A.专供演出的圈子 B.买卖建筑材料的铺子
C.娱乐兼商业的场所 D.专门的商业区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绘的是宋代的__________节情景( )
A.元旦 B.中秋 C.元宵 D.寒食
5.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的习惯在_______形成的(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的表述,哪一项符合宋代社会风貌,在( )内打“√”,不符合的在( )内打“×”〕
6.如果你走在北宋都城东京的大街上,从你穿戴的服饰上,可辨认出你属于士、农、工、商的哪一类。( )
7.由于缠足习惯的传开,不缠足的妇女会遭到别人的嗤笑。( )
8.在东京城内的“勾栏”里,你能听说书、唱曲,还能看表演踢球等。( )
四、延伸迁移:
假如你生活在两宋时代,你可能会碰上哪些见闻,请结合你所学到的宋代社会风貌的知识,写一篇《两宋社会风貌》的见闻,内容要分“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写。
教 学 反 思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课 型
新授
执笔人
?1、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从思想上认识:明清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3.?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雄斗争精神。?
4.?清朝设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
行省制度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预习:
1、 年, 建立蒙古国,统一了蒙古草原。
2、 年, 建立元朝,定都 (今 )。 年灭南宋。
--------------继续抗元,后失败。
3、元世祖时,重视发展 ;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 河和 河,使粮船可以从 直通 ;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从 出发,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运往 。
4、元朝的 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商业大都市;中外交往频繁,意大利旅行家 来华居住,在他所写的《 》中,描述了元朝大都市的繁华。
5、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在中央设 ,在地方设 。我国省级机构的设置,始于 朝。 开始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还加强对 的管辖。
17、元朝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
二、合作探究:
1、2、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三、达标检测:
1.“一代天骄”指的是谁( )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 C.汉武帝 D.唐太宗
2.元朝的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努尔哈赤 D.元昊
3.《马可·波罗行纪》中描述过下列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 )
A.临安 B.余杭 C.大都 D.洛阳
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5.元朝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琉球指的是( )
A.台湾 B.香港 C.西藏 D.澳门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说的( )
A.文天祥 B.岳飞 C.李刚 D.苏轼
7.成吉思汗的主要成绩是( )
A.灭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8.元朝通过大运河和海运从南方运往北方的货物主要是( )
A.棉花 B.日用品 C.粮食 D.煤炭
9.元朝时出现的一个新民族是( )
A.满族 B.回族 C.白族 D.彝族
10.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的封建王朝都城是在(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秦朝和元朝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分别是( )
A.科举制 行省制 B.科举制 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行省制 D.郡县制 丞相制
12.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 )
A.辽朝???? B.西夏? ?? C.元朝??? D.清朝
13.阅读下面材料
“外国臣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此。”这是一位元世祖时来到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在书中对中国当时某城市的描述。这位旅行家在中国居住了几十年。
请回答:
(1)这句话出自哪本书?书中记述了谁在中国的见闻?
(2)材料中“此城”是指元朝哪座城市?请你用几句话描述该城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
四、延伸迁移:
有人说:既然元朝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那么,文天祥抗元就是逆历史潮流,是不可取的。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写一篇300字以内的小论文加以评述。
教 学 反 思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课 型
新授
执笔人
掌握宋元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了解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的科技成就及贡献;
学习古代科学家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反思古今科技的落差,培养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预习:
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 时期。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是 的发明,
和 的广泛应用
2、活字印刷术是 时期 发明的,大大促进了文化的转播。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了约 年。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
3、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 时期的 。 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后来由 人传入欧洲。意义: 。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 时开始用于军事。 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 、 、 等13、14世纪,传人 和 。
5、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 、 、 、 ,意义: 。
6、宋元时期的科学家主要有北宋的 和元朝的 ,其中元朝的科学家
主持开凿了北京附近的 河。
二、合作探究:
1、列表概括我国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2.有人说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的黄金时期,甚至超过盛唐。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宋元时期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三、达标检测:
6.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在北宋出现的是①造纸术②火药③活字印刷术④指南针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 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火药很早就用于军事,下列战争中最不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 隋末农民战争??? B.蒙古军队灭金的战争
C. 南宋将领抗击金军的战争??? D.文天祥抗元的战争
8.阅读下列材料: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候?根据是什么?
(2)从以上材料中能获得什么信息?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3)你知道指南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试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教 学 反 思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课 型
新授
执笔人
1、记忆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艺术成就。
2、学习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
3、培养审美感,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力。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预习:
1、北宋的 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 》是一部
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 到 的历史,近300卷。
2、宋朝杰出的词人有:北宋的 ,其代表作是《 》;两宋之交的 ;南宋的 。
3、元曲由 和 组成,元朝最优秀的剧作者是 ,代表作是《 》。
4、表现市民生活的 画出现并日益增多是两宋绘画的一个特色。大画家
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 (朝代)东京汴河沿岸的景象。
5、元朝最著名的画家是 ,当时人称颂他的画属于“神品”。
6、宋元时期,盛行 书,宋朝的书法家有 、 、 、 ,
人称“宋四家”。元朝 的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
二、合作探究:
史学家
年代
著作
体例
叙事范围
司马迁
《资治通鉴》
1、完成下列表格内的内容。
2、对比分析辛弃疾、李清照、苏轼三人在词的风格上的异同
3、想想看,在现代人的诗词里,有苏轼、辛弃疾这种豪放风格的吗?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三、达标检测:
1、全书网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金刚经》 D.《窦娥冤》
2、南宋著名诗人郑思肖在他的诗中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他的词中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由此可以看出他俩难以忘怀的是( )
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 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
3、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正在正在编排历史剧《唐太宗》,下列书籍可供他们参考的是( )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三国志》
4、《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重合的历史时期是(   )
A从黄帝到汉武帝 B从战国到五代 C从战国到汉武帝 D从汉武帝到宋神宗
5、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C《清明上河图》 D《步辇图》
6、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一位元朝最著名的书法家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行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上的贡献,这位元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   )
A黄庭坚  B柳公权  C赵孟? D颜真卿
7、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①苏轼 ②关汉卿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⑤赵孟睿ā  。???????????? ?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
四、延伸迁移:
1、宋词内容广泛,选一首你喜欢的宋词,配上一幅山水式景物画。

2、小组团队合作办一期介绍宋词的小画报。
教 学 反 思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课 型
新授
执笔人
1、掌握
教学重点
契丹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
五代十国时期民族政权众多,关系复杂。七年级学生要准确把握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比较困难
教学方法
学后教、当堂训练、阅读、自学、启发、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1、契丹建立 10世纪初,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定都 , 就是辽太祖。辽太宗时,占领。从此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2、北宋的建立
(1)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相继有 个朝代统治,合称 。
(2) 960年, 在陈桥发动兵变,国号 ,取代后周,以开封为 ,作为都城,史称 。 他就是宋太祖。
*3、辽、宋、西夏的和战 (1)北宋初年对辽用兵失败,采取 政策。
(2)宋真宗时,辽攻宋,兵临 城下,宋打退辽军,宋辽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 ,史称 。
(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 称大夏国皇帝,定都 ,史称 。
宋夏经过战争议和: 向宋称臣,宋送给西夏岁币,双方在边界开放贸易。
*4、金和南宋对峙(1) 初期,女真族首领 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 。他就是金太祖。
(2)金建立后先灭辽,又于 灭北宋。1127年,赵构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 ,赵构就是 。
(3)岳飞抗金收复建康,取得 ;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向金求和,以“ ”杀害岳飞。
(4)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 至 划定分界线。宋金 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
【合作探究】一、完成下列表格:
二、讨论1、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2、岳飞是民族英雄吗?你怎样评价岳飞抗金?
3、你怎么看宋金议和?
【当堂检测】
二、1.北宋与南宋的关系与下列哪一组相似?(??? )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前秦与后秦?????? D.东魏与西魏
2、“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三字经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阿保机 B.耶律大石 C.耶律楚材 D.辽太祖
3、连环画《岳飞》中我们不可能看到的故事情节是( )
A岳飞抗辽在郾城取得重大胜利 B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
C岳飞上书宋高宗,要求坚持抗金 D岳飞被秦桧以“谋反”的罪名所杀害
4、如果请你为《完颜阿骨打》这本连环画写一份简介,合格的是( )
A.契丹族首领,建立了辽朝 B.党项族首领,建立了大夏国
C.女真族首领,起兵抗辽,并建立金 D.蒙古族首领,建立了元朝
5、澶渊之盟是下列哪两个政权的盟约( )
A.辽和北宋 B.辽和西夏 C.西夏和北宋 D.金和北宋
6、《元昊兴兵》反映了哪两个政权之间的交战情景( )
A.辽与北宋 B.西夏与北宋 C.辽与西夏 D.金与南宋
7、如果编写少数民族的历史,下列哪些人物可以入选其中( )
①阿骨打 ②阿保机 ③元昊 ④寇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8、排序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请将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①赵匡胤建立送朝 ②南宋建立 ③元昊定都兴庆 ④澶渊之盟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9、为了写一篇论文,刘刚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宋、夏德和战》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
10、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 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