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单元学习目标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小数,比较小数的大小,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了基础。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材在编排时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21教育网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21cnjy.com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课时分配:
(1)认识小数(1)(1课时)
(2)认识小数(2)(1课时)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1课时)
(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1课时)
(5)练习课(1课时)
(6)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1课时)
教法与学法:
本单元的教学中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事件中了解小数的含义;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21·cn·jy·com
7.1 认识小数(1)
课题
认识小数(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为后面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基础,如何让学生将这一部分知识学懂、学透,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这节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如下特点: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托,突破小数的读、写方法。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对小数已有所接触,所以学生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并由此解决了小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回顾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为下面用分数、小数表示长度单位奠定基础,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把量得的数据变成以“米”为单位的分数,进而变成小数,循序渐进,使学习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并会读写小数。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掌握小数的读写法。
学习难点
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米尺、文具标价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6分钟)
1.点名出示课前调查的常用文具的价格,并制成的标价牌。教师在黑板依次贴出这些文具的标价牌。
书包46元圆珠笔3.50元
日记本4元铅笔0.50元
小刀1.55元文具盒20元
2.引出问题:能把这些标牌分成两类吗?怎样分?教师随机调整标价牌的位置。
3.引入新课:像上面3.50,0.50,1.5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小数,认识小数。
板书课题:认识小数(1)
1.交流展示文具的价格。
2.交流回答:将整数分为一类,剩下的分一类。
3.认真观察,掌握教师提到的有关小数的概念。
1.填一填。
1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
130厘米=( )米( )厘米
2米5分米=( )厘米
1元=( )角
20角=( )元
3元8角=( )角
答案:10 10 1 30
250 10 2 38
2.读读写写。
0.76读作( )
0.04读作( )
2.50读作( )
零点三五写作( )
六点零七写作( )
三十点五三写作( )
答案:零点七六零点零四两点五零
0.35 6.07
30.53
3.填一填。
(1)7厘米用分数表示是( )分米,用小数表示是( )分米。
(2)3角用分数表示是( )元,用小数表示是( )元。
(3)2米5分米写成小数是( )米,4元3角写成小数是( )元。
答案: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20分钟)
1.小数的读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尝试读出图中的小数,小组内交流。
(2)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读法。
(3)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读法。
2.以0.85元、2.60元为例,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它们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组织讨论、交流,总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小数点左右两部分的实际意义。
4.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量一量身高。
5.组织汇报。
6.组织讨论。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出示:王东身高1米3分米。提问:如果用米作单位,应怎样表示?
7.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的含义。
1.(1)观察情境图,尝试读出图中的小数,体会小数点左右两部分的读法。
(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读的。
(3)归纳总结:小数点把小数分成两部分,小数点左边为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为分数部分。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即可。
2.小组合作,根据各自的购物经验判断这些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
3.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归纳总结出小数点左边的部分表示什么,右边的部分表示什么。
4.以小组为单位,互相量身高,记录量得的数据。
5.各小组汇报本组取得的数据。
6.自学教材上的内容,分组讨论。汇报: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3分米,可以写成0.3米。1米3分米就是1.3米。
7.交流得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三、巩固提 高。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4页第1、2题。
1.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2.独立思考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4分钟)
1.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在教学小数读法和写法时,没有刻意地总结小数读写的方法,而是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地位,学习兴趣高涨。
教师点评和总结:
7.1 认识小数(2) 导学案
课题
认识小数(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由于学生都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小数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让学生在熟悉而有趣的情境中探究新知。
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小数,并比较小数的大小,恰当的情境能使学习过程轻松而充满乐趣。在教学中,创设运动会跳高比赛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头脑中联想出生动的画面,带着愉悦的心情去探索新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2.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当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比较出小数的大小时,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不管这种方法是否合适,是否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都给予他们赞许与肯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更坚定了自己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2.会正确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习重点
探究并概括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学习难点
能有序地思考,灵活地比较小数的大小。
学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6分钟)
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2.引入课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小数的大小比较,比如:在运动会的跳高比赛中,他们的成绩一般都是用小数表示的,要想知道谁是第一名,就要比较出小数的大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
板书课题:认识小数(2)
1.口头填空,并回顾交流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
2.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一填。
(1)75<7□, □最小填( )。
(2)629>62□,□最大填( )。
答案:(1)6(2)8
2.在○里填上“>”“<”或“=”。
0.1○1 1.4 ○0.6
1.4○1.7 3.4○3.1
1.9○2.1 1.1○10.1
答案:<><><<
3.比一比。
( )>( )>( )
答案:牙膏最贵牙刷最便宜
6.8>4.5>2.6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20分钟)
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表格、情境图。
引导学生分析已知信息。
提问:到底谁的成绩最好?请同学们给他们排出名次。思考实际要求的问题。
2.小组讨论,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总结比较方法:
方法一:化为分米后比较。
0.8米=8分米,1.2米=12分米,1.1米=11分米,0.9米=9分米。12分米>11分米>9分米>8分米,所以1.2米>1.1米>0.9米>0.8米。
方法二:直接比较小数的大小。
仿照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地比。
因此1.2>1.1>0.9>0.8。
5.总结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1.读题获取已知信息:小明、小刚、小强、小林四人的跳高成绩。同桌交流后明确:实际要求问题是比较四个小数的大小。
2.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这些小数的大小,并给他们的成绩排序。
3.汇报自己比较的结果,并说说是如何比较的。
4.对每种方法进行评价,看其是否真正比较出小数的大小。
5.师生共同总结,明确:
(1)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大,如果相同,再依次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
三、巩固提高。
(11分钟)
1.完成教材第9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5页第5、6题。
1.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2.独立思考完成,小组交流,交流时说说是如何比较小数大小的。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
(3分钟)
1.请同学们说说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方法。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认识小数(2)
例2: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
(1.2)>(1.1)>(0.9)>(0.8)
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1)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2)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相同,再依次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
六、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们完全可以通过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到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上来,绝大多数的学生学起来都感到非常的轻松,对知识点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参与。有的地方讲得太多,还不够放手。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特别注意。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