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
导学案
课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加、减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尤其是在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之后,学生对加、减法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所以在学习小数加、减法时就会比较轻松,针对上述情况,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如下:1.注重课前的铺垫,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在学习新知之前,首先进行整数加、减法的复习。通过复习,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有效的引导,再加上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减,为下面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奠定了基础。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等数学活动。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尝试、探究和交流,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明确竖式的写法和算理,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学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
1.课件出示:填空。2元+3角=(
)元(
)角3元6角+5角=(
)元(
)角7元3角-4元=(
)元(
)角6元8角-1元6角=(
)元()角2.课件出示:笔算下面各题。112+16=25+19=35-12=138-29=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否能像整数那样计算呢?板书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
1.口述答案,交流思考过程。2.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全班交流计算结果,并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22分钟)
教学例3。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引导学生获取信息。出示要解决的问题:(1)买一个卷笔刀和一支普通铅笔,一共多少钱?一个卷笔刀比一支普通铅笔贵多少钱?(2)一支带橡皮的铅笔比一支普通铅笔贵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解答方法。2.引导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对不同的算法做出回应。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思考:(1)根据0.8元和0.6元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想一想列竖式时怎样对齐。(2)从哪一位开始相加减?(3)遇到相加满10或不够减的情况怎么办?4.指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总结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读题,理解题意,获取已知信息,思考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各需用哪种运算,然后列出相应的算式。(1)0.8+0.60.8-0.6(2)1.2-0.62.小组合作,探究怎样计算出这三个算式的得数,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小组间互相交流,展示不同的算法。3.根据探究,尝试列竖式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组间互相交流,然后全班汇报。4.师生共同总结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加数(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运用。(8分钟)
1.完成教材第98页第1题。2.完成教材第98页第3题。
1.仔细计算,同桌交流答案。2.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3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课上,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法。小数加、减法这节课内容较少,而且比较简单。我通过直观推理、比较归纳,最后概括算理,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教师点评和总结:7.2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
导学案
课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和掌握一定的生活经验、自学能力和利用“知识迁移”规律进行学习的方法,因此本课主要采取引导探索的教学法。在解决“钱够不够”问题的过程中,教材安排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加法,另一种是减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情境,使学生对运用小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产生急切需要。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和大小比较的掌握。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研究能力。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重点
小数知识的应用。
学习难点
运用小数加、减法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7分钟)
1.比较大小。(课件出示)4.5○4.75.3○4.92.1○1.52.1+3.6○1.4+4.32.计算。(课件出示)4.9+3.6=12.5+2.1=5.4-3.2=7.5-2.9=3.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思考后回答。2.4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集体订正。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0分钟)
教学例4。1.收集信息,明确问题。(1)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回顾各种文具分别是多少钱。(2)出示例4。引导学生分析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2.解决问题。组织学生探究、自己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3.回顾与反思。(1)讨论:还能有哪些方法解决问题?(2)说一说怎样计算三个小数连加。
1.全班交流获取的信息和所求的问题。2.先小组内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汇报。先算出买1个文具盒后剩下的钱10-6.8=3.2(元)。(1)剩下的钱,小丽买1个笔记本和1支普通的铅笔,钱够吗?(讨论交流)方法一:2.5+0.6=3.1(元)3.1<3.2,小丽的钱够买。方法二:3.2-2.5=0.7(元)0.7>0.6,小丽的钱够买。(2)第二问用同样的方法交流解决。3.(1)讨论、交流:可以把要买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少。(2)尝试列式计算解答,并说计算方法。
三、巩固提高。(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98页第4题。
1.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进行解答。2.读懂题意,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3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自由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归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学生们完全可以通过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迁移到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上来,绝大多数的学生学起来都感到非常的轻松,对知识点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在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整体参与。有的地方讲得太多,还不够放手。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要特别注意。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