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复式统计表
练习课
导学案
课题
练习课
课型
练习课
学习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2.巩固学生运用统计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
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知识点1: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解决问题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分析:已知复式统计表中包含中国、美国、俄罗斯在第27届、第28届、第29届奥运会获得的金牌数的信息,根据统计表中数据分析判断。答案:(1)和(2)的说法是正确的。
1.下表是天红小学三年级课外活动统计表。(1)三年级参加数学组、音乐组、田径组各有多少人?(2)参加美术组总人数是棋类组的多少倍?答案:(1)203236(2)12+4=16(人)5+3=8(人)16÷8=22.我当统计员。二(1)班、二(2)班活动课人数(1)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课外活动?二(2)班呢?(2)二(1)班和二(2)班参加美术活动的共有多少人?答案:25
10
1222
12
11(1)25+12+10=47(人)22+11+12=45(人)(2)25+22=47(人)
知识点2:合并单式统计表并解决问题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2题
下面是育人小学三(1)班学生的体育成绩记录单。男生体育成绩记录单女生体育成绩记录单请把这些数据整理在下表中。(1)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分析:已知育人小学三(1)班男生、女生体育成绩记录单(两个单式统计表),根据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将两个单式统计表合成复式统计表,再根据表中记录的数据回答问题。答案:(1)这个班的男生和女生得优和及格的人数相等,男生得良的比女生得良的多1人,说明这个班的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差不多。(2)这个班的体育成绩达标。
教师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39页第4题。2.完成教材第40页第5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复习复式统计表的有关知识,巩固学生对复式统计表中的认识并利用统计表中信息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本堂课中与学生一起进行统计、交流,课堂上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朋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敢说敢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也更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师点评和总结:第3单元
复式统计表
单元学习目标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认识复式统计表,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统计知识,会看单式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所以在教学本单元时,要确定适当的教学起点,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便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复式统计表
(1课时)
(2)练习课
(1课时)
(3)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注重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的解读能力,引发学生对统计的兴趣。
3
复式统计表
课题
复式统计表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复式统计表是在学生已学习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情境课前小调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本节课的内容是今后学习复式统计图的基础。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开始,以学生熟悉的活动调查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让学生发现比较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数据在两个表中的不便,从内心产生合并统计表的需求。2.对比分析,进一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特征。引导学生经历由单式统计表合并为复式统计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讨论、填写、分析、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通过对比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之间的异同,体会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能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参与意识。
学习重点
1.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和特点。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习难点
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学前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空白单式统计表、空白复式统计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小调查:说出一种你最喜欢的活动。2.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组织交流图上的这些活动你最喜欢哪种?3.组织学生整理调查的各组数据,填写单式统计表。4.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本班所有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一问题。
1.小组内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活动。2.从图上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活动。3.根据调查的数据填写单式统计表。4.倾听老师的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最喜欢吃的水果。品种苹果梨子香蕉菠萝人数8647品种苹果梨子香蕉菠萝人数6559(1)最喜欢吃(
)的男生最多,最喜欢吃(
)的女生最多。(2)喜欢吃(
)的同学最少,共(
)人。(3)参加调查的一共有(
)人。(4)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答案:(填表略)(1)苹果菠萝(2)香蕉9
(3)50(4)(答案不唯一)如:喜欢吃苹果的男生比女生多几人?8-6=2(人)2.(1)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千克的人最少。(2)三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3)体重在35千克以上的学生偏胖,三年级时,偏胖的学生有(
)人。你想对他们说什么?答案:(1)21~2520及以下(2)31~35(3)9如:注意饮食平衡,少吃肉,多吃蔬菜,多运动。
二、尝试探究,感知基本方法。(20分钟)
1.观察填好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交流这两个表有什么共同点。2.组织讨论:像这样的两个表可以合成一个表,叫复式统计表,怎么合呢?(课件出示)3.引导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4.组织学生填写复式统计表。5.根据复式统计表,小组交流探讨问题,然后汇报。6.分析复式统计表,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7.组织同桌交流:对比观察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找出复式统计表的优点。
1.观察后可以知道这两个表的活动都是一样的,调查的都是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2.仔细观察大屏幕,初步接触复式统计表。3.通过观察、交流明确:复式统计表包括表头、调查的活动名称、调查的人数以及调查的性别。4.把调查的数据填在复式统计表中。5.从复式统计表中能很清晰地了解到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能求出一共调查的人数。6.通过分析,明确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建议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7.发现:单式统计表只能反映出男生或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情况,复式统计表不仅能反映出所有学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情况,还便于进行数据间的比较。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38页第1题。
1.独立把调查的数据填在复式统计表中,然后小组内交流问题的答案。2.针对不同的问题找出相应的数据,比较后再回答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3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统计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和实用的工具,因此善用统计也是小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但是统计的教学较为枯燥无味,教师往往会轻视统计的教学,忽略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在教学统计时,要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创造各种情境,加强学生在统计中的动手实践操作训练,同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并逐步加大难度和密度,同时也需要知道,统计教学不要过分的浮夸,多给予学生统计的意义,使其明确学习的目的。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