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二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外国诗二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12 16:0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挫折和迷茫呢?这个时候你是如何想和如何做的呢?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俄国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遭反动政府的流放,但他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别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他的著名诗篇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乡村》、《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他还写了大量的小说、散文和剧本。 写作背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叮嘱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镇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艰难岁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 欣赏诗歌,感受诗人情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 感情诵读,理解诗歌哲理1、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朗读?
本诗是作者用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所以应该用平等、娓娓而谈的语气,亲密和婉、热诚坦率的语调朗读。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结合作者写这首诗时被流放的经历,也是指当时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的遭遇。 感情诵读,理解诗歌哲理3、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性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感情诵读,理解诗歌哲理4、“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写出了怎样的生活状态?
理想与现实有很大的矛盾,心中有美好的理想,现实的世界可能是令人悲哀的,可能会感受到被欺骗。 感情诵读,理解诗歌哲理7、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这句话表明诗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困难迟早是会成为过去的,而那些过去的将成为人生财富,这些经验将有助于领悟人生的真谛,走完人生的道路。 联系实际,获得生活启发1、将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化为优美的诗句,仿写下面语句吧!
假如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不要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须要________。
相信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中遇到了挫折惊慌沮丧痛苦的日子里坚强胜利的日子定会来临 与路有关的名句、俗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辛弃疾
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条条大路通罗马。——俗语
车到山前必有路。——俗语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美国著名诗人,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弗罗斯特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白桦树》、《修墙》等。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以口语人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广泛,深为人们喜爱。 欣赏诗歌,感受诗人情感1、我能划分出朗读的节奏。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欣赏诗歌,感受诗人情感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欣赏诗歌,感受诗人情感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欣赏诗歌,感受诗人情感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用低沉,深婉,略带点惆怅的语调朗读。 感情诵读,理解诗歌哲理2、概括这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人生道路的岔口,面对不得不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静极富挑战的道路。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的时候,内心的留恋与担心。
第四节:写诗人遥想将来回顾往事,对未选择 的路的叹息和回忆。 感情诵读,理解诗歌哲理伫立(思索) ——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感情诵读,理解诗歌哲理
3、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正因如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作者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感情诵读,理解诗歌哲理
4、为什么诗人要强调“难以再回返”?
因为一旦做出选择,人生的道路就会依照所做出选择而前行,做出的选择是无法更改的。 感情诵读,理解诗歌哲理5、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感情诵读,理解诗歌哲理6、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
诗歌中的路表面指自然界的道路,实际暗示人生之路;使用了象征手法。 感情诵读,理解诗歌哲理象征手法,是指借用某一景物或形象的某些特征,来表现另一事物或形象的艺术手段。
咏物诗、哲理诗、政治诗,大都采用象征这一艺术手法。 感情诵读,理解诗歌哲理7、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对比阅读,理解诗歌的写法1、请同学们对比阅读本课的这两首诗,说一说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点拨:两首诗写的都是对人生思考,前一首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一首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来阐释哲理。 对比阅读,理解诗歌的写法 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教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则以其深沉的感叹,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引起人们感情的共鸣,激发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