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设计人:滕州一中高一、二部语文组
课 题
相信未来
课 型
现代诗歌新授课
课 时
第1、2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给词语注音、释义(略)
能力点
1.整体感知诗歌,理清诗歌脉络。
2.学习选取特定意象表现意境的写法。
教育点
1.感受作者面对困境的乐观坚定情怀。
重难点
1.理解作者情感。
2.揣摩意象,鉴赏、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文本研习与对话)
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
人生于世,最重要的是要有坚定的信念。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马克思始终坚定一个信念:永不绝望。在希望破灭的困境中,郭路生仍旧执着地写下:相信未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激励了一代人的励志诗歌:《相信未来》(板书)。
(PPT)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意。
灰烬( )摇曳( ) 瞳孔( ) 惆怅( )
轻蔑( )脊骨( )给予( )不屈不挠( )
2.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1968年。正是“文革”这一特殊时期。最能体现当时特点的是:
(1)疯狂岁月——大字报
大字报不知是否为文革的发明,但肯定在文革发展到了极致。从城市到乡村、从大街到小巷,铺天盖地,势如潮涌。
(2)疯狂岁月——红卫兵
当红卫兵象流星般划过中国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的,是对中国文化遗产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对几代中国人(也包括他们自己)从精神到肉体的摧残。
(3)疯狂岁月——个人崇拜
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在文革中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致于一代伟人变成了全国人民顶礼摩拜的神。
(4)疯狂岁月——批斗会
大到成千上万的群众集会,小到车间、班组的现场会,各式各样的批斗会层出不穷;上至国家主席,小到一个平民百姓,都可以成为批斗会的对象。
作者介绍:
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母亲在行军途中生下他,所以给他起名“路生”。
食指自幼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16岁开始创作诗歌。19岁起向当时的“走资派”“黑帮分子”何其芳学诗。在此期间,郭路生还写下了被一代人广为传诵的诗歌《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等。
1968年食指到山西插队。参过军,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1990年至今在北京福利院接受治疗。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
这首诗写于1968年,当时被称作“文化大革命”的红色风暴正席卷神州。工厂停工,学校停课,首都的大街小巷被“串联”的人潮和狂热的口号所淹没。
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它却看不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未来》,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是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目标导航,自主阅读
(PPT展示教学目标)(略)
意象:所谓诗歌中的意象,就是诗人写进诗中的、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感的景物,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统一体。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月亮”代表着思乡、团圆,“梧桐”传达出凄凉悲伤之情,“芭蕉”给人孤独忧愁之感等。
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1.(教师预设)大声朗读全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思考;
(1)作者在文中选取了哪些意象呢?
(2)找出诗中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关键词。
(积累知识,走进文本,触摸语言,形成语感)
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 (对话文本,学会审美)
1.思考问题:
(1)作者在前三节中选取了哪些意象呢?
? (2)这些意象各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它们分别隐含了什么意思?
2.教师与学生对话:
学生1:第1节中有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叹息着悲哀的“灰烬的余烟”“美丽的雪花”
学生2:第2节中有化为“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凝露的枯藤”
学生3:第3节中有曙光下“温暖漂亮的笔杆”“孩子的笔体”
学生4:这些意象有的悲哀、凄凉,有的代表美好、憧憬
师:“蜘蛛网”常在黑暗、荒凉,不为人知的角落,给人受到束缚的不愉快的感觉。如“罗网”就是捕鸟和捕鱼的工具。而炉台就是灶台,可以做出可口的食物,给人光明和温暖,被“查封”即被扼杀。“灰烬的余烟”好比希望已被烧毁,只有些微残存,“美丽的雪花”是一抹亮色,与前二者的灰暗相比令人眼前一亮,给人以微茫的希望。“紫葡萄”是秋天的成熟果实,本是令人欣喜盼望的,可是却化为“深秋的露水”,露水一遇阳光就消失, 好比是希望破灭,果实被窃取;“鲜花”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却不为“我”所拥有,代表美好的事物离“我”远去,徒留惆怅。“曙光”是温暖漂亮的“笔杆”,“孩子的笔体”,稚嫩而不失希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纯洁、善良,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明确:
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希望被扼杀?叹息着悲哀的灰烬余烟:残余的希望不断摇曳化为露水的紫葡萄:希望的果实化为泪水
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美好失落?
总结:生活上贫困但保持乐观,心理上失落但一往情深,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 。
齐读课文,背诵1-3节。
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
1.思考问题:
(1)简要分析本诗的反复手法的运用的好处。
(2)作者相信未来的依据是什么?
(3)全诗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4)总结本诗要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2.教师与学生对话:
学生1: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一唱三叹,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
学生2: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相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
师: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学生2:“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价”。
师:拨开历史风尘,略去表层,透过现象,明辨是非,看清本质。“腐烂的皮肉”和“脊骨”分别指什么呢?
学生2:外表受到伤害,内心却仍旧坚强。
师:透过无法辨认的外表看到其真正的内心。这“脊骨”正是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全诗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学生3:现实是残酷的,尽管这样,诗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来。
学生4: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定,刚强,和执着告诉人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无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应该坚韧不拔,百折不回,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师总结: 面对黑暗、贫困、落后的现实,诗人并没有灰心失望,而是执着地选择相信未来。因为他相信未来的历史会给他们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最后,诗人发出召唤: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不懈奋斗,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3.诵读指导:同韵的字要重读,如“台”“哀”“来”“怀”“海”“睛”“孔”“痛”“讽”“功”“定”“轻”“命”等。前两节要读得低沉、缓慢;第三节由于意象阔大,要读得有豪气;四至六节要读得坚定有力,句子长所以语速不必太快;末节用排比句式,句子较短,节奏要加快,感情趋向高昂。
配乐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练习与反馈)
五、当堂达标,拓展提高
(一)完成导学案练习
3、下列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B.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C.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D.鲜花——收获的果实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
4、下面是对食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三节,一唱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
B.诗的最后一节,用谆谆教导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号召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C.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语言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D.诗写于1968年。从诗中不难看出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5.仿写:仿照这两节诗歌的语言形式,用“当…当……我依然……写下……”句式写一个长句,最后四个字必须是——相信未来。
学生朗读所写长句,老师点评。
(二)补充拓展——《热爱生命》(食指)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地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平,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惜属于我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赏析】这首诗写于十年动乱结束后不久的1979年,堪称是《相信未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的姊妹篇。它们影响了整个一代人,当年的许多知青,在生活极其艰难和理想接近破灭时,正是《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地活下去。诗人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以一种近于悲壮的口吻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不论命运多么坎坷,都必须愈挫愈奋,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忍辱负重,向命运挑战,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一切都昭示了诗人那崇高而严正的命题:“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人在另一首《书简》中就曾这样写道:“我们应当永远牢记一条真理/无论在欢乐还是辛酸的日子里/我们的心啊,要永远向前憧憬/这样,才不会丧失生活的勇气……”这首诗在意象的撷取上,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多选取那些带有痛苦和悲哀色彩的客观物象,如“攀附的葛藤”“凄风苦雨”“荒草野径”“顽石棱角的坚硬”“拦路的荆棘”“冬天风雪”“夏天毒日”等等,这些意象,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诗人的真力弥满,万象归怀;这些意象,借物载情,寓理于形,极具内质和张力,充分构筑了全诗的沉郁悲慨、深沉丰沛的思想和感情的内蕴和独特的诗美空间。本诗一袭食指诗一贯的艺术风格,悲壮而不悲戚,凝重而不沉重,感慨而不感伤,迷惘而不迷惑,是痛苦中的呐喊,是滴血的呼唤,是含泪的微笑,是一曲顽强奋进的生命之歌!
补充拓展——朦胧诗派: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他们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朦胧诗自《今天》杂志始,当时被誉为代表性诗人的是后来被称为“朦胧诗五人”的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即使现在读起来,不少朦胧诗人的诗作仍深具魅力,比如北岛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宣告》),“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一代人》)、杨炼的“高原如猛虎,焚烧于激流暴跳的万物的海滨”、“或许召唤只有一声———/最嘹亮的,恰恰是寂静”(《诺日朗》)、舒婷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神女峰》)等等。
(三)布置作业(PPT)
1. 读本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 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2)在作者的幸福观里,分量最重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3.D(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果实被窃取或情感的失落)
4.B(“用谆谆教导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号召”不妥,应为: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
5.略
(三)
(1)参考答案:“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把诗中简单的生活当作幸福这一事实来看,诗人的内心是孤独悲凉的,他的心灵已经漂泊得太苦。
(2)参考答案:在作者的幸福观里,分量最重的还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关怀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附:
板书设计
相信未来: 贫困、黑暗、落后
(1-3节)
原因 历史会给以
(4-6节) 公正评价
发出召唤 乐观、坚强、奋斗
(第7节)
教后记:
此文篇幅不长,难度不大,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不难,可以通过分析意象的特点来把握情感。教学应重点放在品味语句上,特别是抓住体现情感态度的关键词如“无情地”“贫困”“悲哀”“依然固执”“坚定地”“坚信”“一定会”“焦急地”“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等,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拓展部分,是对课文的必要补充,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自然延伸,适量即可。
设计亮点:
这是激励了一代人的优秀诗作,它还将继续激励我们。学习本诗,要知人论世,了解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揣摩意象所蕴含的内涵,领会作者情感态度。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音乐诵读,会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全诗。之后对食指的其它诗作以及朦胧诗派作适量拓展,由点到面,使学生对朦胧诗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课件12张PPT。疯狂岁月——大字报大字报不知是否为文革的发明,但肯定在文革发展到了极致。从城市到乡村、从大街到小巷,铺天盖地,势如潮涌。 疯狂岁月——红卫兵当红卫兵象流星般划过中国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的,是对中国文化遗产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对几代中国人(也包括他们自己)从精神到肉体的摧残。 疯狂岁月——个人崇拜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在文革中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以致于一代伟人变成了全国人民顶礼摩拜的神。
疯狂岁月——批斗会大到成千上万的群众集会,小到车间、班组的现场会,各式各样的批斗会层出不穷;上至国家主席,小到一个平民百姓,都可以成为批斗会的对象。 作者简介 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出生于一个革命家庭。母亲在行军途中生下他,所以给他起名路生。 食指自幼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16岁开始创作诗歌。19岁起向当时的“走资派”“黑帮分子”何其芳学诗。在此期间,郭路生还写下了被一代人广为传诵的诗歌《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等。 1968年到山西插队。参过军,因在部队中遭受强烈刺激,导致精神分裂,1990年至今在北京福利院接受治疗。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
相信未来了解背景 这首诗写于1968年,当时被称作“文化大革命”的红色风暴正席卷神州。工厂停工,学校停课,首都的大街小巷被“串联”的人潮和狂热的口号所淹没。
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它却看不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未来》,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是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1)作者在前三节中选取了那些意象呢?
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叹息着悲哀的灰烬余烟,?化为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
美丽的雪花 曙光下温暖漂亮的笔杆 孩子的笔体
(2)这些意象各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它们分别隐含了什么意思?
悲哀、凄凉----美好憧憬
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希望被扼杀?叹息着悲哀的灰烬余烟:残余的希望不断摇曳化为露水的紫葡萄:希望的果实化为泪水
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美好失落?
生活上贫困但保持乐观,心理上失落但一往情深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 第一节蜘蛛网找出意象 分析意象 体会思想
黑暗势力炉台找出意象 分析意象 体会思想
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生活上
贫困
但保持乐观第二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深秋的露水失望的泪水鲜花美好的事物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孕育着新的希望心理上
失落
但一往情深第三节手指——涌向天 边的波浪气魄恢宏手掌——托起太阳的大海志向远大曙光——温暖漂亮的笔杆追求光明孩子的笔体憧憬美好目标上
用尽全力
执著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