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相信未来
课型
现代文新授课
课时
第2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给词语注音、释义。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熟练朗诵课文,背诵前三节。
能力点
1.
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2.
增强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育点
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重难点
1.
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难点
诗歌中意象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师: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仕途失意,理想破灭,人生最困顿的时候写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难》,其中有两句话体现了作者相信未来,誓为理想而奋争的雄心壮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隔1200年后,又一位天才的诗人用同样的激情,写下了《相信未来》的醒世之作。(板书课题)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作者。看课本P5注释1.(PPT展示作者及时代背景补充)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年11月出生于河北,自幼爱好文学,深受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等人诗歌的影响。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l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人字里行间。
师:我们先来展示一下我们的预习成果。(PPT展示预习题目)1.字音:灰烬(jìn) 摇曳(yè) 睫(jié)毛 瞳(tóng)孔
惆怅(chóu chàng) 脊(jǐ)骨 给(jǐ)予 不屈不挠(náo)
2.
仔细阅读课文,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一遍。二、目标导航,自主阅读(PPT展示教学目标)1.(教师预设),大声朗读课文,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意象是
表达的意思
2.提示自读要求:用铅笔在不认识的生字词下面画上波浪线,借助工具书查出字音或词义,并注意推究在该文中的意思。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PPT展示问题)1.再让学生单独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2.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1:第1节写了:蜘蛛网、炉台、灰烬的余烟、美丽的雪花学生2:第2节写了: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学生3:第5节写了:腐烂的皮肉学生4:第6节写了:脊骨3.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学生1:蜘蛛网代表着黑暗势力 炉台是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是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是希望的火花
学生2:紫葡萄代表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代表失望的眼泪
鲜花代表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有孕育着新的希望
学生3:腐烂的皮肉是说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
学生4:脊骨代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师: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这样,诗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来。4.从1、2节中你有没有感受到诗歌的力量?明确:诗的第1、2两节结构类似,作者用几乎相同的句式在对现实进行了象征式描绘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现实是残酷的,诗人选择的意象也大都带有灰暗的色彩,炉台被蜘蛛网查封,贫困缠绕在周围,紫葡萄化成为露水,鲜花也在别人的怀中。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尽管这样,诗人依然支持理想、相信未来。特别是“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是写下:相信未来”这样的诗句,有一种内在的力量,将残酷的现实、诗人的无助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和理想糅在一起,表达了诗人绝望中诞生的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崇高的悲剧感。5.作者相信未来的依据是什么?师:这首诗除最后一节热情呼唤外,前六节可分做两层,标志性的句子是那一句呢?生:(部分):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
师:对,可见前三节是写——
生:(部分):相信未来。
师:后四节是写——
生(部分):我为什么相信未来。
师:非常好。同学们找出作者相信未来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历史不可抹去,未来将会做出公正的评价。相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四、重点讲解,深度研习(PPT展示问题)1.找学生朗读第三节分清第三节的朗读节奏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师:节奏如果不这样,别的同学还有什么读法,大家交流一下,到底哪种读法好呢?学生:交流看法。统一认识。明确:“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这三个句子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谓关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将“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曙光”比作“笔杆”,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是漂亮的笔杆。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2.开始三次“写下”“相信未来”有什么变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1:在“失望的灰烬”
上
用“美丽的雪花”写学生2:在“凄凉的大地上”
用“凝露的枯藤”写学生3:最后“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表明诗人有孩子似的纯真,仍然对未来存有不灭的希望和信心。师:第3节句式稍有改变,但就是这一微小的差异,却能表达出作者情绪的变化,“我要……”,“我要……”,这两句体现了一种年轻的豪情,一种可以冲破一切、不可阻挡的锐气。年轻,就是“排浪”,就是“太阳”,就是“大海”,就是“曙光”,诗人在这里摆脱了前面两节中的灰色、冷峻的一面,尽量采用色彩明亮的、积极向上的语词,以此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
以上三节可以看做是诗的第一个层次,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来”四个字结尾,而且用冒号把它们凸现出来,如音乐中的主题句反复出现,强化了作品的主旋律。分析诗歌的表现形式。 师生共同明确: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五、当堂达标,拓展提高(PPT展示练习要求)(一)、背诵前三节。(二)、课堂达标1.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列诗句的空格中。(备选词语:诉说 笼罩 叹息 倾泻 寄予 依偎 蜷缩 查封 缠绕 留给 湮没 交织)
⑴当蜘蛛网无情地__
了我的炉台 ⑵当灰烬的余烟__
着贫困的悲哀
⑶当我的鲜花__
在别人的情怀 ⑷是__
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2.下面是对食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三节,一唱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
B.诗的最后一节,用谆谆教导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号召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C.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语言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D.诗写于1968年。从诗中不难看出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3.认真品读这两节诗歌的语言,仿照这两节诗歌的语言形式,用“当……当……
我依然……写下……”句式写一个长句。
(三)、阅读下列诗歌,完成4—6题。
热爱生命
食指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像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地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我的碑文,/上面仍会刻着:热爱生命。
??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作为天平,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
的确,我十分珍惜属于我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
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
但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注】食指写于十年动乱结束后不久的1979年的这首诗
,堪称是《相信未来》的姊妹篇。它们影响了整个一代人,当年的许多知青,在生活极其艰难和理想接近破灭时,正是《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地活下去。
4.这首诗选取了很多意象,如“攀附的葛藤”。请从文中再选取几个相似的意象,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点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5.谈谈你对第三节中“用痛苦来做砝码”“以人生作为天平”的理解。
6.试将《热爱生命》和《相信未来》作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1. 查封 叹息 依偎 寄予
2. B(“用谆谆教导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号召”不妥,应为: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3.略4.如“凄风苦雨”“荒草野径”“顽石棱角的坚硬”“拦路的荆棘”“冬天风雪”“夏天毒日”等。这些意象都带带有痛苦和悲哀的色彩。有了这些意象,使诗歌借物载情,寓理于形,极具内质和张力,充分构筑了全诗的沉郁悲慨、深沉丰沛的思想和感情的内蕴以及独特的诗美空间。
5.“砝码”和“天平”密不可分,则“人生”与“痛苦”总是相随。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痛苦的哲理性认识,表现了作者正视痛苦,直面人生的昂扬斗志和不屈精神。
6.选用恰当的意象表达情感,在情感表达上悲壮而不悲戚,凝重而不沉重,感慨而不感伤,迷惘而不迷惑,是痛苦中的呐喊,是滴血的呼唤,是含泪的微笑,是顽强奋进的生命之歌!
附:板书设计
相信未来
食指
第1~3节 相信未来
展示自我 思想逐层深入
第4~6节 为什么相信未来
剖白内心
第7节 热情呼唤
韵律渐趋高昂教后记
此文篇幅不长,但要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所以要对作者及其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教学重点放在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尤其是诗歌中意象的含义是难点,要进行重点突破。当堂达标的《热爱生命》一文的赏析,做到了很好的延伸拓展作用。设计亮点
这篇诗歌主要从文中的意象入手,让学生明确意象的含义。所以重点分析了前三节,通过前三节进而深挖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突出,而且反复手法的使用从前三节看的非常明显。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减少了板书内容,增大了课堂容量。延伸阅读与课文相扣合,很好地做到了知识的稳固和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