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过零丁洋文天祥:(1236-1283),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安(今江西县名)人。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二十岁考取进士第一名。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 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的诗文以最后六、七年的作品最富特色,这些诗文或记叙他抗元斗争的艰险经历,或抒发他爱国爱民的浩然正气以及悲壮的情怀,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资料: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经:经书。
干戈: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荒凉冷落。
四周星:四年。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熟读经书,因科举走入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金。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风飘絮,雨打萍:风中柳絮,雨中浮萍。 大宋国势危亡恰如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 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1、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坎坷,家破人亡,孤苦伶仃。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惶恐滩:景炎二年文天祥兵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1.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个有什么含义?——前一个“惶恐”、“零丁”是指地名,后一个“惶恐”、“零丁”是写心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怨。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1,不投降卖国;
2,爱国之心。
汗青:史书。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忠心永垂史册。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后世仁人志士常用它来激励自己为民族大业慷慨激昂,视死如归。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视死如归的气节。 起一经四周星现实风飘絮雨打萍心情说惶恐叹零丁精神谁无死照汗青追忆经历
忧国之痛
以死明志
为国捐躯步入仕途起兵抗元经历叙事抒情国家危难命运艰辛形势险恶境况危苦舍生取义名垂青史文天祥比喻对偶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一诗,整首都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是在叙事,又是在抒情,让人分不清哪些是叙事,哪些是抒情。叙事抒情两者交融,浑然一体,从而更深一步地将诗人那一腔爱国热情抒发出来,最后达到了感情的炽点。知识拓展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陆游《金错刀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唐·柳宗元《韦道安》爱国诗词 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爱国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