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12 10:0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权端强化
导学提纲
一、清朝的建立
1.条件:1616年,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

2.发展:皇太极改“女真”为“
”,1636年,改国号为清。
3.统一:1644年,吴三桂降清,击败李自成,清军顺利入关,占领

4.建国:
在北京登基,定都北京,统一全国。
2.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2.设立:
时在宫中设立了军机处。
3.地位:其地位凌驾于
和议政王大臣会议之上,虽然军机处地位显赫,但没有独立决策的权力,只是皇帝行使大权的工具。
4.影响:军机处的设立及其权力的扩大,把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至

三、文字狱
1.目的:为了集权的需要,加强
控制。
2.含义:指统治者故意挑剔文字的错误而制造的

3.顶峰:清朝
达到顶峰,其次数之多、处罚之重是历代无法比拟的。
4.表现:从康熙开始,到
时达到高潮。
5.影响:人们不敢谈论政治,惧怕发表自己的见解;大批被焚毁,不少人死于冤狱;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四、毁书与删书
1.目的:禁铜人民的思想,强化

2.措施:编《
》的过程中,销毁了许多极有价值的古典文献;一些不符合统治者要求的内容被删除或篡改。
3.影响:致使不少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绝迹或
;乾隆朝毁书和篡改书籍近20年,这是继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来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又一次浩劫^
巩固训练
1.清朝顺治帝时期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其历史条件不包括(
)D
A.明朝的腐败和农民军的失败
B.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努力
C.吴三桂引清兵人关战败农民军D.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和改国号为清
2.后金政权与清朝的关系类似于(
)A
A.蒙古与元朝
B.契丹与辽
C.北宋与南宋
D.金与南宋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后,不断得到加强。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君主集权。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

C
A.明太祖
B.明成祖
C.雍正帝
D.康熙帝
4.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一到图三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D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5.清朝一个秀才清晨起来读书,忽见风吹书页翻动,吟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被官府捉拿斩首。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
)B
A.闭关锁国政策B.大兴文字狱
C.设军机处D.建立中央册封制
6.字狱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要数(
)D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7.当今的中学生,可以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等途径自由自在地遨游知识海洋,享受成长的快乐,但是,300多年前的清朝,实行严酷荒唐的文字狱,读书人就没有这样幸运了。文字狱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C
①强化了集权统治②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③禁锢了人们思想④有利于科技进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作诗词文章,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下列清朝的诗句中,只有一句可能不会招来杀身之祸,它是(
)D
A.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B.—把心肠论浊清
C.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D.绿叶清阴看总好
9.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关于军机处认识正确的是(
)D
A.军机大臣由议政王大臣会议选派
B.军机大臣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
C.军机处的设置降低了办事效率
D.军机处的设置,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10.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见右图)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
秦王嬴政自称皇帝;在中央设
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
方,推行郡县制。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这一建议被采纳后对儒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成了封建统
治的正统思想。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
朝官制的变化。

材料四:故宫导游说:
“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右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
(4)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
军机处
(5)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君主专制制度的逐渐强化。(意思相似,有理即可)
1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二:(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檐曝杂记》
材料三:“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 乾隆(1735—1795在位)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明朝。皇帝控制全国军政大权。
(2)材料二中“军需房”指清朝的哪个政治机构 它的设置说明了什么问题?
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
君主专制(或皇权专制)
(4)古代中国的各朝代均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作为一种管理制度,你认为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12.综合探究:从秦朝开始,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君主为巩固皇权殚精竭虑,奇招迭出。让我们一起看看封建王朝中最后一个王朝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革旧鼎新】
材料一: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一、图二中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图三揭示了明朝中央集权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丞相;B:御史大夫;C:内史省;D:尚书省。废
丞相,六部直属皇帝。
(2)结合图三、四及所学内容,说出明清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巩固专制统治的措施。从图一到图四,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设立军机处
(清朝)。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断章取义】
材料二:一把心肠论浊清——胡中藻;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徐俊。
(3)材料二中,乾隆帝看了胡中藻的诗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 ”徐俊的诗句则被看作讥讽清政府无才,被处以死刑。由此看出,清朝在思想文化上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采取这种措施?
大兴文字狱。控制人们的思想,打击异端,强化皇
帝的权威,巩固统治。

材料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4)结合,你认为当今政府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开放、创新的社会环境,才能
更好地促进国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