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致蒋经国先生信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3致蒋经国先生信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13 10:5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13.致蒋经国先生信第四单元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导入新课关于台湾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导入新课1.积累生字词;理解文中的文言语句。(重点)
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难点)
3.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难点)讲授新课 廖承志(1908—1983),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通晓5种外语,擅长书法、诗词、戏剧。早期积极投身革命活动,新中国建立后,长期致力于巩固和发展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爱国统一战线,为祖国的统一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讲授新课 有文献记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解放后,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1979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此后邓小平又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原则。三年后廖承志给蒋经国写了这封书信,劝说他为祖国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讲授新课1.读准下面描红字的字音。咫尺( ) 苟同( ) 悖谬( )
珍摄( ) 把晤( ) 难辞其咎( )
同袍( ) 东隅( ) 前仆后继( )
诠察( ) 毋( )庸 赘言( )zhǐgǒubèi miùshèwùjiùpáoyúpūquánwúzhuì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死心塌地: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无稽:毫无根据。稽,查考。
何尝:何曾,不曾。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件;灾难。讲授新课3.翻译下面的句子。讲授新课1)局促东隅,终非久计。居处于东南角狭隘之地,总不是长久之计。2)如迁延不决,或委之异日,不仅徒生困扰,
吾弟亦将难辞其咎。如若犹豫不决,或者推托到将来,不仅徒然增添困难烦扰,而且你也难以推卸罪责。讲授新课3)岁月不居,来日苦短,夜长梦多,时不我与。时光不会停留,人生短促,时间拖长了,事情会发生各种不利的变化,时间不等人,必须抓紧时间。4)遥望南天,不禁神驰,书不尽言,诸希珍重,伫候复音。远望南方的天空,不禁一心向往,思念着你们,短信写不完想说的话,希望各位多加保重,专程等候回音。讲授新课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的?从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及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角度来劝说。从回顾国共两党的合作历史,希望两党再次合作,共图振兴中华大业的角度来劝说。从忠孝角度劝说。从三个角度来说讲授新课1.作者反驳了哪些不利于祖国和平统一的言论?“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等。讲授新课2.细读3-5自然段,思考课文中“愿弟慎思”“愿弟再思”
“愿弟三思”这三句话对内容的推进和感情的表达起了
什么作用?第3段:作者认为祖国和平统一是千秋功业,如果顺应历史而动,将受世人推崇,名留青史;如果逆历史潮流则将难辞其咎。何去何从希望经国谨慎思考。讲授新课第4段:作者认为国共两党曾有过两次成功的合作,都给国家民族做出巨大的贡献,希望经国先生负起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大任。这也是事关国民党的兴亡绝续,希望经国先生审时度势,作出正确的选择。
第5段:作者肯定蒋经国先生的一片孝心,希望能扩大为民族感情,实践于统一大业,做个忠孝两全之人。作者从两岸及亚太局势谈起,再谈国共合作的历史及国民党的前途,最后谈到有关忠孝的问题。讲授新课1.“咫尺之隔,竟成海天之遥。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
载。”(提示: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既自然地抒发了牵挂惦念之情,又为下文将要进行的劝告作了很好的铺垫。2.“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
(提示:从全文来看本句的作用)这是本课中心句。作者围绕着共同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劝说蒋经国先生为这一伟大事业作出贡献。它是从三个方面阐明的:从国家、民族利益,国民党的存亡前途以及蒋家的个人名利考虑来劝说。劝说过程条理性强,结构严密,有力突出了中心。讲授新课3.“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提示:结合全段来分析)这是劝说中的第一点。作者在本自然段列举不同侧面的国际国内事实,从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劝说对方立下这历史功业。这里采用了演绎推理,对表现中心有很强的说服力。讲授新课引出下文。作者用叙述历史事实,引出对国共合作的议论,过渡自然,清楚明白。4.“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
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提示: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5.“试为贵党计,如能依时顺势,负起历史责任,毅然和谈,
达成国家统一,则两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图振兴中
华之大业”。(提示: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这是总结句,用来总括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这一责任。国共历史上已经有两次合作了,如果能依时顺势三次合作,通过和谈达成国家统一,才能实现两党共存,振兴中华的目的。言外之意是敬告蒋经国,国家统一迟早会到来,当然也不排除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这个句子在这里起归纳总结作用,使中心表达得更为明确。讲授新课6.“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引用鲁迅的诗,意在劝其摒弃前嫌,实现中华民族的骨肉团聚。再叙亲情、友情,表达切盼重逢的深情。眷恋之情,溢于言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讲授新课文中有明显的先说理后反驳的表达方式。试着分析。讲授新课本文运用说理与驳论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实质就是先阐述正面观点,再批判错误的思想行为,即先说后驳。这样既可以把正确的观点阐述得更加深透,又可以加强议论的针对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运用先说后驳的表达方法,只要把正面的观点阐述的较为清楚,错误的观点或行为点出其要害就可以了。课堂小结致蒋经国先生信说理:慎思(民族利益)再思(历史责任)三思(个人抱负)言情:思念殷切关怀备至
设想周到
批评中肯随堂训练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大陆访问团在祭拜黄帝陵时所说的“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和平一家亲”,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两岸炎黄子孙的共同心声,勾起多少人的思乡之情。请根据下面上联所表达的内容,写出或改写平时所积累的名句,对出下联。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