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问题出在哪里呢?
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丁肇中(1936——),美国华裔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研讨课文一、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二、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实验三、“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原因是: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埋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例。(事实论证)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三、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应该怎样进行实验?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2.实验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实验的方法你能举一些例子吗?四、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为什么?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
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2.误以为埋头读书可以应付一切,结果对实际
毫无帮助。以自己的经历为例(事实论证)五、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
研究吗?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都不可缺少。六、那么怎样才是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
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二、论证结构: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3---12)(13)提出论题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接着,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1---2)小 结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 ——伽利略
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
——狄德罗格言名句 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丁肇中肇(zhào) 彷徨(páng huáng)
格物致知 不知所措
一帆风顺 袖手旁观掌握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