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现代诗二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7《现代诗二首》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13 09:2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现代诗二首》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共13小题)
1.对下面这首诗的有关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少年是艺术的,/一件一件地创作;壮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筑;老年是历史的,一页一页地翻阅。www.21-cn-jy.com
A.少年时早立大志,自我设计,一次次草绘人生蓝图。
B.壮年时坚实施工,实现自我,一座一座构筑理想大厦。
C.老年时回眸一生,心绪宁静,一页页检阅人生履历。
D.少年、壮年、老年,这是人生必由之路。回首往事,既有淡淡的喜悦。也有理不尽的哀怨。
2.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树梢(shāo) 糜子(méi) 白羊肚手巾(dǔ)
B.油馍(mò) 河畔(bàn) 长篙(gāo)
C.青荇(xìng) 浮藻(zǎo) 柳林铺(pū)
D.漫溯(shuó) 笙箫(shēng) 衣袖(xiù)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米酒油馍木碳火,团团围定炕上坐。
B.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在眼筐里转。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D.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班斓里放歌。
4.下列句中加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即刻,马上)
B.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这里指脑海里)
C.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陕北方言,表示很白)
D.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意思是毛主席在那里住过,留下革命的足迹)
5.下列各句按照诗句的感情,划分节奏和重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B.双手/搂定/宝塔山
C.千声万声/呼唤你
D.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6.读《再别康桥》的感受像( )
A.倾听岳飞高唱《满江红》 B.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C.静听肖邦的小夜曲 D.聆听阿丙的《二泉映》
7.对《再别康桥》的写作手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离别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
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C.全诗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
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一致,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句押一韵,逐节换韵,呈现出明显的韵律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对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排比)
9.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课文主要刻画了外祖母这一形象,表现了她对“我”的成长有着良好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B.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寓言《黔之驴》,叙写了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除了写百草园外,还写了三味书屋后面的一个小园子,旨在表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不全是单调枯燥的,也有充满趣味的一面。www-2-1-cnjy-com
D.《回延安》的作者是贺敬之,《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两首诗有诸多相似之处,如都运用了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都写了“重到——离去”的过程,都抒发对某一地方的热爱和依恋之情。21*cnjy*com
10.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收录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一面》等作品。
B.诗人写诗有感而发、言为心声:杜甫化身孤雁表达对乱离漂泊中失群的痛苦;徐志摩再别康桥,抒发眷恋情怀;毛泽东咏梅,尽显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乐观……【来源:21cnj*y.co*m】
C.消息常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也称“倒三角”,即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写出,然后按“次要——次重要——重要”的结构形式一一写来。【版权所有:21教育】
D.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法布尔笔下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布丰笔下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叶永烈笔下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1.对《再别康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像一支优美的乐曲,缠绵深婉的诗句随着轻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来,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余音袅袅。2-1-c-n-j-y
B.这首诗像一幅生动的画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变幻与意象组合形成流动的气韵,艳丽而又幽雅,飘逸中见静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C.这首诗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每节诗四句,每个诗句基本上由三顿构成,匀称、和谐,于清新活泼中求整饬。21教育网
D.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唯美主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2·1·c·n·j·y
12.下列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D.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13.关于《回延安》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回延安》是贺敬之从北京回到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后写的一首诗歌。
B.这首诗歌学习和借鉴了陕北信天游爬山调的格式,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读起来悠扬高亢。
C.这首歌主要分为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等几个部分。
D.这首是主要是叙事,对事件交代的比较清楚。
答案部分
1.试题解析:这首精警洗练的小诗道尽人生真谛。老年回首往事,抒发主人公的心境是淡泊宁静的,“一页页翻阅历史”,应当为少年的壮志、中年的拼搏而欣喜,涌起的是一种人生无性的情感。所谓“理不尽的哀怨”是一种脱离语境的分析。21cnjy.com
答案:D

2.试题解析:B项中“畔”应读pàn,C项中“柳林铺”的“铺”应读pù,D项中“溯”应读sù。
答案:A

3.试题解析:A.碳一炭 B.筐一眶 D.班一斑
答案:C

4.试题解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词语在特定的句子中的意思。如B项中的“脑畔”,在本句中是指窑洞的顶上,不能解释为“脑海里”。21·cn·jy·com
答案:B

5.试题解析:对诗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和重音的处理,不但要看具体句子。还要根据诗人所抒发的感情。不能拆开的词语就不能断开,要着重强调的词语就要标注重音。C项中应把重音标注在“千声万声”上。【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C

6.试题解析:根据诗歌的风格判断,C项与其风格相似。
答案:C

7.试题解析:《再别康桥》整首诗歌中没有借代这种修辞。
答案:B

8.试题解析:A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A

9.试题解析:C中写三味书屋后面的园子是为了反衬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单调枯燥。
答案:C

10.试题解析:A、《社戏》、《一面》不是出自《朝花夕拾》。C、消息采用“倒金字塔式”的结构,也称“倒三角”,即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先写出来,然后按“重要—次重要—次要”的结构形式一一写来。D.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布丰笔下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法布尔笔下具有“音乐天赋”的金龟子,叶永烈笔下憨态可掬、温厚活泼的大熊猫……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B

11.试题解析:在诗歌的形式美方面,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这首诗极好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独特的美学追求,但并没有妨害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表达。
答案:D

12.试题解析:B项应该是“在我的心头/荡漾”
答案:B

13.试题解析:这首诗主要写回延安的所见所闻以及抒发的情感。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