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阶梯》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理想的阶梯》是一篇内容丰富,论述充分,针对性强,富于启发教育意义,非常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好文章。
本文的教学重点可放在三个方面:理解文章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何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作论述;如何选用典型的、充分的事例作论据以有力地证明论点;另外,列举事例与分析议论相结合,对比、比较、数字、设问、反问等的运用,也值得注意。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懂得“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道理,并能从现在做起,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过程与方法:
学习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的论证方法,记住名言警句和一些名人的事迹。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从儿个不同的方面展开论述的方法,适当复习排比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进行努力奋斗以实现崇高理想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选用具体事例作论据
2·理解用段首排比的方式提出论点
教学难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个同学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了希望,有过多少不同的想法、目标和希望,其中最能激励自己去为之奋斗的就是自己的理想。但要实现理想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分别请几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感想后,引入课题。
二、作者简介
陈群,1946年11月出生。1969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历任团中央《中国青年》杂志社记者、编辑,法律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任,《法律与生活》杂志社主编,法制音像出版社社长,法律出版社副社长、编审。现任司法部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秘书长。
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儒、道、佛传统文明,对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行为科学,对现代科学哲学、法兰克福学派、新政治经济学派等理论及著述均有综合涉猎。曾从事青年理论研究,发表《时代的迫切要求:建立青年学》、《青年不仅是未来,而且是现在》等国内外影响较大的青年学论文,被学界誉为“青年学创立者”。曾发表《亚当的困惑》、《萨特、弗洛伊德调研》等引起较大社会反响的文章:《理想的阶梯》一文多年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曾合作出版《青年生活向导》,获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著有《明治维新简论》、《日本军国主义简史》等著作;出版《玄靖变法风云》等中长篇小说三部。近年兼任香港《大公报》特邀评论员,发表评论文章200余篇,中外报刊多有转载。
三、知识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碌碌无为
(lù
)
笔耕不辍(chuò
)
奋笔疾书(jí
)
怨天尤人(yóu
)
壮志凌云(líng
)
岁月如梭
(suō
)
慨叹
(kǎi
)
蹉跎
(cuōtuó
)
流逝(shì
)
遮挽(zhē
)
荆棘(jīngjí
)
鞭笞(chī
)
翱翔(áo
)
攫取(jué
)
2·解释下列词语。
遮挽:拦住挽回。
翱翔:鸟在天空回旋飞翔。比喻自由自在地遨游。
鞭笞:用鞭子、竹板之类抽打。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力于某件事。
笔耕不辍:长时间不停止地写作。
怨天尤人:受了挫折或出了问题后,只是一味怨天,归罪别人。
3、 课文中几位未作注释的名人:
1·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发明了黑色炸药。根据他的遗嘱规定,将其遗产设立'诺贝尔奖金'。
2·爱迪生 (1847~1931),美国发明家、企业家,在电报、电话、发电、电影技术、矿业、建筑、化工等方面有许多著名的发明。
3·布鲁诺 (1548~1600),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哲学家,他接受并发展了哥自尼的'日心说',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大阳系只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天体系统。因反对经院哲学,主张人们有怀疑宗教教义的自由,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
4·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生于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长篇小说《母亲》被认为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
5·道尔顿 (1766一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对气象、物理和化学三学科曾作出不少的贡献。
6·爱因斯坦 (1879~1955),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相对论学说。
四、研读课文
1.了解同学对本文总体内容与结构,总论点与分论点的理解情况
提问一:关于本文八个段的总体内容与结构,上节课大家谈了一些看法,经过进一步考虑,同学们看看应当作何理解?
提问二:本文的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哪些?文中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提出总论点,设立分论点以进行论述的?
2.概略讲解本文的总体内容与结构
教师:本文八个段,其总体内容与结构概略说是这样: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有针对性地提出本文要谈论的问题;第二部分(3─8段)解决问题,针对第一部分提到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分别论述,逐一解决。下面,我们来对全文作个较为具体、细致的分析。
3.逐段讲解文章
第1段
提问: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先说“青年最爱谈理想”,然后才说:“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头一句能否省去?
讲解:“青年最爱谈理想”,这句是说青年人有个特点──“最爱谈理想”,追求美好的理想,希望实现自己的的美好理想。这句话即是说明性的,说明青年有什么特点;也含着激励之意,激励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抱负,志向远大,胸怀宽广,这是作者撰文的一个意图,文章开头第一句正体现了这点。同时,这句话还引出后一句,提出本文要谈论的问题。“最爱谈”,自然就会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有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青年最苦恼的是理想和现实常常有矛盾”。开头第一句不能省去,没有这句话,不能充分体现作者为文之旨;没有这句话,后一句的提出问题未免突然。
第2段
提问一:第二段主要写什么?
讲解:第二段主要是摆出青年中存在的导致其“苦恼”的三种情况和结果。三种情况是:“有的青年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努力,但不能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提问二:第二段和第一段内容有什么联系?
讲解:这两段内容之间有因果关系,第一段说:“苦恼”是“果”,第二段是摆出导致“苦恼”的三种“因”。
一、二两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提出了本文要谈论的问题,摆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第3段
提问一:第三段的中心是哪句?这个中心意思的提出与上文有何关系?
讲解:本段的中心是“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句话。本文的总论点就是这句话,说明怎样才能实现理想。这一论点的提出,是针对上文中摆出的由于“刻苦勤奋不足”等原因而不能实现理想这一个问题,而提出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提问二:本段三句话,彼此如何相联?
讲解:第一句“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从正面提出论点。第二句“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从反面说明论点。第三句“有理想的青年,都应从眼前的现实起步,以非常艰苦的奋斗,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是本段的结论,它的内容与前两句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所以“有理想的青年,都应……”,又是作者恳切的引导,体现了作者为文之旨。
第4段
提问一:第四段包含几层意思?
讲解:第四段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第二层(“马克思……成功了”),用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的感人事迹和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的动人事例作论据,证明本段的论点。第三层(“那些杰出的人物”到段末),分析论据,论证论点,联系实际,激励青年:“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被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涛激励着他们去艰苦奋斗”,“今天,我们为实现四化而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空前的事业,……有志于为这一崇高理想而奋斗的青年要敢于面对现实,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怨天尤人,以凌云的壮志,用刻苦勤奋的汗水浇开灿烂的理想之花”。
提问二:本段突出写了马克思、诺贝尔的什么思想精神?如何写出了他们的这种思想精神?
讲解:本段突出写了马克思、诺贝尔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而刻苦努力,忘我奋斗的思想精神。写马克思,第一句“马克思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奋斗一生,”突出马克思理想崇高,奋斗不息,接着概述,“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有典型事例介绍“他不断在图书馆钻研,数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层”。写诺贝尔,先强调指出他“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怀有崇高的志向,接着概述,他“废寝忘食,4年里做了几百次试验”,详细描写最后一次试验的情况,“他聚精会神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在旁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诺贝尔从浓烟中跳出来,面孔乌黑,身上还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第5段
提问一:第五段包含几层内容?
讲解:第五段包含两层内容。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的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是第二个分论点。第二层(第二句直至段末),用富兰克林、爱迪生、鲁迅、巴尔扎克四位世界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的名言和事迹作论据,证明论点。
提问二:本段写道:“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无数次试验的时间从哪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两天三夜的极度紧张中挤出来的”,巴尔扎克“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94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其中有三个问句,这三个问句是否同一类型?
讲解:这三个问句不是同一类型。前两个是设问句,问后需作答以明其意。最后一个是反问句,问中其意已明。
第6段
提问一:第六段第一句“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可怕的”,是不是本段的论点?是不是总论点下的又一个分论点?为什么?
讲解:这句是本段的论点,因为从第二句“人生七十古来稀”起的内容就论证这个论点的。分三步作论证:先是计算生命时日而指出“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继而引朱自清《匆匆》中“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的话作为论证;最后以“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的断语作结。这句话不是总论点下的又一个分论点,因为这段的内容说明时间为什么应该珍惜,这是第二个分论点所说的有理想的人“珍惜时间”的原因,这段在文章中属于论述第二个分论点的范围,不是提出另一个新的分论点。
提问二: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讲解:本段用了三种论证方法:一、数字(计数)论证。“人生七十古来稀,1/3要睡去,要除去幼年玩耍的时间,学习与工作大约只有30几年,1万多天。虚度一日就等于耗费生命的万分之一。”二、引用论证。引用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中的一段话。三、对比论证。“对时间的态度,可以检验一个人的世界观。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自然不爱惜时间。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逐段讲解
第7段
提问一:第七段包含几层内容?
讲解:第七段包含四层内容:第一层(首句),提出本段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是第三个分论点;第二层(“奋斗的必要……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讲道理阐明论点:第三层(“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奋斗不息顽强精神”),针对青年中存在的问题,用高尔基、华罗庚、开普勒、道尔顿、爱因斯坦等世界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迎难而上”的事例证明论点,激励青年;第四层(“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到段末),归纳总结,鼓励青年迎难奋进,为崇高理想的实现奉献自己的一生。
提问二:本段针对什么而写?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讲解:本段针对前面摆出的青年中存在的第三个方面的问题(“自以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而写。先提出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接着讲明“奋斗的必要”的道理,然后分两部分论述,以解决青年中存在的这方面的问题。一、针对“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个问题,用伽利略、布鲁诺“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而坚持科学信念;以高尔基“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的实例证明论点,激励青年“迎难而上”,“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什么呢?”二、针对“有的青年埋怨自己的岗位平凡这个问题,用华罗庚“年轻时在一个中学干杂活,夜间在如豆的昏黄油灯下演算,打下了牢固的根基,后来才成为著名的数学家”;开普勒“长期操劳杂役,业余苦钻,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作过“中学教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当过“小职员”等等事例来阐明“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这一论点,启发青年认识到“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崇高理想和为这理想而奋斗不息的顽强精神”。最后以热情鼓励作结:“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当为崇高理想而奋斗一生的双臂收拢时,抱住的必将是令人欣慰的硕果。”
提问三:本段何处用了对比论证、比较论证?
讲解:本段有三处用了对比论证:“奋斗的必要,正是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四化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四化面前止步”;“无志之人,将使生命比岗位更平凡;有志之人,将在平凡岗位上成功”;“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决不应让困难攫住自己的心灵,而要在奋斗中舒展自己的双臂”。比较论证:“有的青年埋怨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天的处境,总不致像伽利略、布鲁诺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致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
第8段
提问:第八段是文章的结束段,有三句话:“1.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亿万人民共攀四化高峰的坚实的阶梯。2.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3.让我们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这三句之间的层次关系,下面几种理解哪是正确的?为什么?
A.1
│
2
‖
3
B.1
│
2
‖
3
(并列)(因果)
(因果)(递进)
C.1
│
2
‖
3
D.1
│
2
‖
3
(并列)(递进)
(因果)(因果)
讲解:D是正确的。理由如下:这个结束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总结全文,强调中心论点,突出文章主旨,这就是1、2两句;1与2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攀登四化高峰的“阶梯”,所以“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高峰”。二是发出号召,这就是第三句;1、2与3之间是因果关系,因为“奋斗”是攀登四化高峰的“阶梯”,只有“一级级攀登”才能“一步步接近”那“理想高峰”,所以我们应当“在四化的伟大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
二、难点研讨
1·本文的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什么样的关系
分析:本文出现了这样几个论点:
①奋斗,是理想的阶梯。
②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③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④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上述四个论点中,②③④是并列关系,均从属于论点①,这三个论点从不同角度--目的、态度、意志三个方面深入论述论点①。通过分析,不难看出论点①是中心论点,②③④是分论点。分论点对所论述的那一侧面内容来说是论点,而对中心论点来说,又是中心论点的论据。
2·《理想的阶梯》这个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结构形式来展开论证的
分析:《理想的阶梯》这个标题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实现四化这一理想比喻成一座高峰,要攀上这座高峰,就一定要架设起一架阶梯,人们踏着这架阶梯往上攀登,才能达到理想之巅。这架阶梯就是奋斗。直截了当地说就是,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理想;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
(一)[①②]是引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二)[③④⑤⑥]是本论部分,把中心论点剖分为三个分论点: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这部分的意思是说,奋斗这座阶梯有三个梯级,一个是刻苦勤奋,一个是珍惜时间,一个是迎难而上;奋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地说,做到了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就是实行奋斗。
(三)[⑦]是结论部分,重申和深化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本论部分三个分论点是从三个侧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的,这三个分论点没有先后之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因此,我们说本文的结构形式是'并列开拓式'。
3、'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作者是怎样提出这一论点的 文章的第l没能否略去不写 为什么
(作者从青年们的热门话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谈起,指出青年中普遍存在的三种现象,并针对三种现象提出了'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这一观点。
文章的开头一段不能略去,因为从青年们的热门话题谈起,才能引起青年们的阅读兴趣,达到增强文章的吸引力的效果。)
4、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述的 论述部分与课文第2段有什么联系 作者提出中心论点后,接着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要求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三个方面论述的中心句) (三个方面:分别从'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阐明中心论点。这三个方面是并列关系,共同构成排比段落。各方面的第1句是中心句,也是全文的分论点。三个方面既独立成章,又相辅相成,结为一个整体,共同为中心论点服务,阐述论证了中心论点。
另外,这三个方面又是与第2段中三个'有的……'相对应的,因此三个分论点又 围绕中心论点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提出来,它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阐述了'奋斗'的内容。)
三、教学小结
这是一篇立论文章。主体部分围绕中心论点,针对青年中存在的三种现象,从三个不同方面举例说理,层次分明地向人们阐述了'怎样实现理想'的问题。 阅读议论文,首先要读懂论点。作者在文章中要表明的主要见解和主张就是中心论点。为了更好地论述它,有时把文章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分述一个问题或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叫做分论点。分论点起证明、发挥中心论点的作用,为阐明中心论点服务。如本文就是从'刻苦勤'、'珍惜时间'、'迎难而上'三个并列方面阐明中心论点的。 要读懂论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本文采用的是事实论据,这就要求在选择论据时,必须注意:(1)要真实。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如果论据不真实,论点也就难以成立。(2)要典型。论证是否有力,不在于论据多少而决定于论据是不是有代表性,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不能是偶然的、个别的、片面的事实,(3)要充分。论据与论点之间要求有逻辑关系,即论据确能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观点与材料必须统一。 还要读懂论证。选用确凿、典型的事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叫例证法。本文主要采用了这种方法。例证法,只摆出论据是不够的,还要说明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论点成立,这就要靠析理,如第6段在列举华罗庚等人的事实之后,作者写道:'他们的职业、岗位不也都很平凡吗 可见,根本问题不在于岗位,而在于有没有一个真正崇高的理想和为这一理想而顽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析理使论据和论点的关系真正成为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四、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