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除加、除减
混合运算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0÷6=
24÷8=
56÷7=
36÷9=
56÷7=
21÷3=
35÷5=
40÷8=
27÷3=
45÷9=
63÷7=
64÷8=
42÷6=
32÷4=
48÷6=
49÷7=
学习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
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我买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
我买3本作文本。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作文本
英文本
算术本
我知道,
可以这样算。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18元
作文本
作文本
作文本
作文本
作文本
英文本
6元
4元
10元
也可以这样算。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6元
4元
?元
18÷3+4
=6+4
=10
有减法又有除法,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10÷5
=3-2
=1(元)
答:每本算术本比原来便宜了1元。
(2)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订正:
15-6×2
=15-12
=3
4+12÷4
=4+3
=7
4-15÷5
=4-3
=1(元)
答:小男孩儿买的笔便宜,每枝便宜1元。
9
×
3+8
=27+8
=35(分)
答:海豚队一共获得35分。
4.
57-28÷4
16+24÷8
80-8×7
乘除法
加减法
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先算(
),再算(
)。
本节课要求大家熟练的掌握除加和除减两步式计算,并能对运算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教学反思
一、情境引入(5分)
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1.提问:“原价每本3元”、“现价每本5元”和“现价5本10元”表示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理解原价和现价的含义,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学生提出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关注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25分)
解决问题一:1.提出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钱?)后,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方法一:在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表示的意思,再引导他们说一说怎样用算式表示;
还可以怎样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方法二:让学生对应图示,说说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方法三:结合情境说说思考的过程,以及每部分的实际含义。怎样书写呢?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解决问题二:出示: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必须知道哪些信息,需要先求什么独立解决集体交流重点讨论:为什么先算10÷5,为什么3-要写在10÷5前面?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什么?5.集体计算3-10÷5。
独立列式解决问题。三种方法:直接画图解决问题画图并分布列式解决问题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再次体验运算顺序,根据算式说说每部分的实际意义,并算一算。
读题明确题意。分析题中要求。独立尝试解决问题。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对于画图策略的应用。关注交流讨论的实效性。关注学生对于算式意义的理解。关注算理的理解。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通过计算全班体验先除后减的运算顺序。
三、讨论总结(10分)
哪种做法对?让学生说一说,选择合适的方法判断算式的正误。适时追问:为什么这样做是对的?如何避免这样的错误?你有没有好办法介绍给大家。
总结除加、除减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在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不参加运算的部分照抄,保证等号两边相等。
强化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分步:
10÷5=2(元)
综合:3-10÷5
3-2=1(元)
=3-2
=1(元)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第4课时
买文具(二)(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理解并掌握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指导要点
学生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教学反思
一、情境引入(5分)
出示课件,观察情境图。提问:“原价每支5元”、“现价4支12元”表示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从图中读懂数学信息。理解原价和现价的含义,从复杂句子中分析数学信息。学生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文具店里的钢笔每支贵多少元?
关注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探究新知(25分)
解决问题一:提出问题(淘气买的钢笔比现在
(?http:?/??/?www.21cnjy.com?)文具店里的钢
(?http:?/??/?www.21cnjy.com?)笔每支贵多少元?)后,引导学生理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从情境中选择哪些信息可以解决问题。2.要求学生先独立解决问题。讨论交流,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
怎样列算式?这样列你是怎么想的?怎样书写呢?有除法又有减法,先算什么?为什么?解决问题二:结合上面的情境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法算是在情境图中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然后完整的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即“买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花了多少元?”
根据问题提取有用信息。说清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为什么先求淘气买的钢笔每支多少元,再说说算式每部分表示的实际含义。再次体验运算顺序,根据算式说说每部分的实际意义,并算一算。
有减法,又有除法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关注学生对于众多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关注交流讨论的实效性。关注学生对于算式意义的理解。关注算理的理解。渗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
三、巩固练习(10分)
课后练习3题、第4题。
先独立解决,再集体讨论。
强化对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的理解。
板书设计:
买文具(二)
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