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传输器的研究 表格式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3.22 传输器的研究 表格式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5-16 09:3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2
传输器的研究
教案


传输器的研究2
总课时数
1
第2课时

学目

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并了解更有效的传播声音的方法。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3、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物体传播声音的观察研究,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设计方法
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传播的途径有哪些。设计:提出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方法:观察、实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景,提出悬念,让学生自主探究:1、多媒体课件引入:2、听取学生的各种回答;3、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的探究任务———传输器的研究2(板书课题)。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1、活动:做个“土电话”(1)出示已做好的“土电话”,并让学生用它来玩“做鬼脸”小游戏。师:这是个土电话,老师小的时候经常做来玩的,你们说这个土电话能通话吗?谁愿意上来试一试。师:你为什么能做出这样有趣的表情和动作。生:因为我能听见他说“做鬼脸”的指令。师:大家还想玩吗,那就请大家自己做一个土电话,看谁做得又好看又实用。(2)学生制作并在室内实践。(3)学生总结并汇报“土电话”是怎样传播声音的。(4)教师评价并小结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用“土电话”时,棉线要尽量拉直等等。)2、活动:两用喇叭筒(1)多媒体课件出示江(刘三)姐在山峰间与人对唱山歌的片段。师:大家猜想一下江(刘三)姐为什么要用双手合在嘴前来唱山歌呢?大家试一下做一个两用喇叭筒,试试看,用它能不能使声音传得更远?听听远处同学说话,有什么感觉?(2)学生制作。(3)学生在室外走廊上实验。(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发现了喇叭筒能将声音定向传播和定向收集的作用。(5)教师评价实验结果,并提出喇叭筒本身没有扩大声音的作用。(三)引申与运用:师:我们刚刚探究了声音传播问题,那么声音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呢?生:谈谈有关声控技术运用的例子(如声控走廊灯)并与同学交流。(四)总结并结束课程:1、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自主评价。2、教师总结并要求学生收拾好材料,并协助作好卫生工作。
布置作业
有关声控技术运用的例子
板书设计
传输器的研究2
教学后记
在学生认识到“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后,再次提供音叉,让学生设计实验,用视觉看到物体的振动。这样处理,使探究“振动”的内涵由易到难,由显到隐,由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逐步丰富概念外延。思维的顺应和激活,实现了教学的“层递性”。
课堂中,重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既拉进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消除科学的神秘感.同时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自觉的利用身边简单器材在课下进行小发明,小创作。
但是在课堂上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不能灵活运用科学探究的环节;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学生参与程度不足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适宜的情境,激起学生思想的火花。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其作用是诱发学生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状态。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科学的无限魅力,让学生主动去寻求知识。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努力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实践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贯彻“以教材知识点为基点,以开放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调动的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