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人生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人生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16 11:2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 这个世界真的很美丽,但是又有太多的诱惑。人们因此也有太多的理想和欲望。能满足自己理想和欲望就是一种快乐;未能实现的理想和欲望则是一种痛苦和失望。面对人生的困境和磨难,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河都能流入大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珍惜自己,哪怕生命只有一霎那,也能成为一种永恒。
同学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年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来看看丹麦作家勃兰兑斯对人生的看法。
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丹纳)。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这部巨著。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如史雷格尔兄弟、霍夫曼、夏多布里昂、拉马丁、雨果、拜伦、乔治·桑、巴尔扎克、斯丹达尔(司汤达)、梅里美、海涅、维尔特等。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作者被迫到柏林寄居7年。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瞻( )望:
攫( )取:
增益:
臆( )测:
馈( )赠:
乐此不疲:学习生字词zhān敬仰并寄予希望。jué夺取。增进收获、收益。yì主观的推测。kuì赠送。 很快乐地做某件事,不感到疲倦。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主要描写了几个场面?
课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高塔”等四种情景纯属虚拟,是为说理而设置的,也就是说课文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夹叙夹议,而不是空发议论,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全文按所描写的场面自然地分为四个部分。
整体感知:1、本文主要描写了几个场面?
攀登高塔(1-4)
挖掘坑道(5-6)
攫取领地(7)
工场劳作(8-9) 第一部分描述人类攀登高塔的情景,说明人类生命表现形式尽管千差万别,但其中又有共同性和必然性。我们一起来看看。攀登高塔至多不过一百来级
中空
到达一定的高度就会摔下来
这里主要说人类攀登高塔的总的规律,提示人类生命表现形式的千变万化和人类命运的相似性、一致性,此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它至多不过有一百来级”,这是总体而言;“但是任何人都很难从那样的高度摔下来”,下面讲述从各种高度“摔下来”的情景,这是讲述各人命运的个体表现。另外,人的生命历程有攀登就必然摔落,攀登和摔落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这也是人类生命存在和表现的一种规律。 攀登高塔至多不过一百来级
中空
到达一定的高度就会摔下来
比喻人的生命历 程,有攀登就 有摔落 ,有生 就有死。 最初
——容易,很慢,没有困难,新鲜流连,充满希望。
越往上走
——越困难, 缺乏新鲜感, 不再留恋。攀登高塔青年老年接着谈人类攀登时的心理感受,即攀登时观景的感受。课文通过对比来描写这种感受。最初的攀登是指年轻时的生活历程,心理感受是新鲜,带着留恋,带着对未来的希望;再往后攀登就艰难起来,缺乏新鲜感,不再留恋什么。接着再谈人类攀登时的又一种心理感受,即一种希望,盼望长生久视,表现人类对自身生命的珍惜之情。一年登上一级
十年登上一平台
人们祝贺
表现人的一种
希望,盼望长 生久视,突出 人对自身生命 的珍惜之情。
攀登高塔最后第4段总结上文,强调人的一生旅程渺远,但在精神世界上却具有惯常性、一致性。
我们再看第二部分(5-6段),描述一些人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情景。挖掘坑道人们在坑道中探索道路,乐此不疲。
经历了忧伤与欢愉,为 安静的职业忙碌一生。
这里描写这些人在地下坑道劳作的情景。他们在寻找坑道深处埋藏的矿物,当然这种矿物是虚拟的,应该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思想资源。 挖掘坑道矿物
——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思想资源。
那么挖掘的人们呢?第6段描写这些人在劳作时的精神意识、思想活动。作者抓住他们的工作和精神世界的特点来描述,他们的工作具有“安静”的特点,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复杂而简单,他们善于遗忘,有优伤又有欢乐,甚至还一有幼稚的幻想,就像阿基米德在临死前那样提出请求:“不要弄乱我画的圆圈。”为了劳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挖掘坑道矿物
——指人类的精神财富、思想资源。
挖掘的人们
——指从事研究工作,为了劳作、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的人们。
表现了他们不屈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我们再看第三部分(7段),描述一些人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他们搜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更多的人。攫取领地 开疆辟土、征服人群、占有欲强,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的人们。
爱冒险,爱生命,爱争斗;
精力充沛,头 脑活跃,勇敢 面对生活的挑 战。这一部分只有一段,描写这些人开疆辟土、征服人群的情景和他们的内心感受。作者用简练的笔法,对他们的性格和情态所做的描写,是全文中最精彩的。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撤旦叛逆,向救世主显示他的独立王国。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许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难以理解的。撤旦在西方文化词典中是一个魔鬼、坏蛋的代名词,作者用它来形容那些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也许是客观地实在地描写这类很有特点的人群。只是客观地描写他们的辛劳和勇敢,而不愿做感情好恶的判断。
第四部分(8^-9段),描述一些在一种工场中劳动的人们,现在我们来看工场劳作。工场劳作 工作琐碎、微小,但经过漫长的道路会成为大师。

工场不大,人们却生活在一个广大的“空间”。作者描写他们劳作的情景,着重写他们工作的琐碎、微小,他们的专心、细致、勤奋,以及取得成就的道路的漫长。而且他们工作性质和他们的性格都是二元对立的,一方面他们的工作琐碎、微小,另一方面他们必将经过漫长的道路成为大师;一方面他们的工场不大,另一方面他们却生活在一个广大的“空间”;一方面“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变老了”,另一方面他们以辛勤的劳动和丰硕的成果延缓了沙漏计的转动,让时间放慢了脚步。与描写前几类人相比,对这一类的描写显然更为充分、细致。这些描写,主要是表现他们:工场劳作表现这些人们的刻苦勤奋、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综上所述,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以及几种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奋斗、劳作的情景,根据这一思路,我们不妨把作者的“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小 结本文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人生是美好的,但人生历程又是不平坦的。正如古人所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人们的生活中总会有些不顺心的事情发生,那么我们如何面對呢?如以受害者的姿態去生活, 任由困難支配自己, 必定苦不堪言。但如果我們能以創意去想 解決的方法, 便可創造更多可能的選擇。 即使困難依舊存在, 但內在的心境可以改變; 這過程必能叫我們能有所成長。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篇《人生》,希望它能带领大家去寻找适合你自己的人生之路,找到那些真情真义的朋友,找回自己曾经失去成功的信心,找到自己的快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