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
课题
劝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点
了解比喻、对比在表达中的具体作用。
能力点
具体理解比喻和对比手法在语境中的作用。
教育点
辩证认识学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重难点
1.具体理解比喻和对比手法在语境中的作用。2.了解文中“于”“之”“而”以及“绝”“劝”“日”“知”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它是荀子的代表作品,也是《荀子》一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篇。本文紧紧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阐述议论,劝勉、鼓励人们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并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学习。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仍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PPT)播放录音和画面,让学生听范读正音。明确目标,安排自学
(PPT)展示教学目标合作学习,交流探究1、复习初中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2、学生试译难句,
(1)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明确: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明确:(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明确:所以木头经过绳墨的加工就会变得很直,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就会变得锋利无比,君子广泛的学习并能够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不会有过错。
四、
教师重点讲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句中“舟楫”是合成双音词,偏义复词,联系上下文,偏指舟。“水”,名词用如动词,“游泳”。“绝”是会意字,从“纟”,从“刀”,从“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横断丝织品,“绝江河”很像横断水流,所以“绝”引申为“横渡”。“江河”古人专指长江、黄河,现在的词义扩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译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擅长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五、讨论、点拨
1、作者是围绕什么来阐明自己的中心论点的?
明确:文章开头,作者先提出中心论点:学习是不能停止的。第一段讲学习的重要性,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第二段,讲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可以弥补不足,取得更高的成就。2、这两段采用的手法是什么
明确:比喻
第一段
“取”“为”“輮”“受绳”“就砺”比喻学习。第二段“登高”“顺风”“舆马”“舟楫”比喻知识。3、本段语言有什么特色。
骈句。句式整齐。六、检测反馈阅读《太史公自序》选段。完成1—3题。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百年之间,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日:“於戏!余维先人尝掌斯事,显于唐虞,至于周,复典之,故司马氏世主天官。至于余乎,钦念哉!钦念哉!”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儆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
《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第七十。
太史公日: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
(
遗风
)
(2)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
没有
)
(3)礼乐损益,律历改易。(
改变
)
(4)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
观点,主张
)
2.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或用法。
(1)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
所以
)
(2)显于唐虞,至于周。(介词“在”)(
介词“到”
)
(3)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结构助词“的”
)
(4)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目的连词“来
)
3.翻译下列句子。
(1)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译文: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经》和《书经》也不断地出现。
(2)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译文:正本藏在名山,副本留在京都,期待后世圣人君子观览。
板书设计重点
实词
虚词论点及手法教后记
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还算不错,但对文章手法和风格理解不够。学生对文章的背诵还是不够熟练,课下应该多读多背。劝学
课题
劝学(节选)
课型
文言文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2.
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能力点
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2.
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育点
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重难点
1.理解、掌握“绝”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通过课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学习能够改变、提高自己,能够弥补不足,那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段。(板书课题和作者)
师:首先,我们来展示一下我们的预习成果。(PPT)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义。
蛟龙(
)
跬步(
)
骐骥(
)
驽马(
)
锲(
)
镂(
)
六跪(
)
二螯(
)
蛇鳝(
)
二、明确目标,安排自学(PPT展示教学目标)(教师预设)大声朗读第三段,并结合课下注释,请回答:这一段的主要说明了学习的什么问题。明确: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提示自读:注意一些文言断句,如蚓无∕爪牙之利,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注意字音字形。三、合作学习,交流探究(PPT展示问题)1让学生结合课下的有关注释,疏通文意,翻译第三段。
2学生讨论翻译:堆土成为高山,风雨自然会从这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自然会在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大千里;不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良马跳跃一次,不会超过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雕刻一下就放弃,即使腐朽的木头也不能被刻断;雕刻如果不停止,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能饮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的缘故。提示要求:用铅笔在不理解的生字词下面画上三角号,借助工具书查出字音或词义,如果词语的义项很多,要依据语境,选出适合于语境的义项。
3
用多媒体将译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照文言文原文和译文加深理解。四、教师重点讲解(PPT展示问题)1、重要实词: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功:筋骨之强
强:用心躁也
躁:2、重要虚词:风雨兴焉
焉:圣心备焉
焉:而神明自得
而:锲而舍之
而:蟹六跪而二螯
而:3、词类活用: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
用心一也
一:积善成德
善:4、古今异义用心一也
用心:爪牙之利
爪牙:5、特殊句式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定语后置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式五、讨论、点拨1、大家齐读第四段。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土﹙积﹚山→风雨兴水﹙积﹚渊→蛟龙生跬步不积→无以至千里小流不积→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舍之﹚→朽木不折锲﹙不舍﹚→金石可镂蚓﹙用心﹚→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蟹﹙用心躁﹚→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2、划分这段的层次,然后练习背诵。
第一层(积土—无以成江海)
学习要不断积累。第二层(骐骥—金石可镂)
学习要坚持。第三层(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学习要专一。
提示学生:此段较长,可按上述层次,一层一层地练习背诵,最后连贯地背诵全段。六、检测反馈1.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为下列各句黑体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在那里 B.什么 C.助词 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A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A.量词;功劳,功勋
B.驾驶;工作,事情
C.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
)
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
⑥蟹六跪而二螯(
)
4.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指出下列黑体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
A.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指:
今义指:
B.用心一也
古义指:
今义指:
9.准确翻译下边文句。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译:
附板书设计
提高自己
学习的重要性
改变自己学不可以已
学习的重要作用:弥补不足
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
积累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坚持
专一教后记
学生对课文理解和掌握都非常不错,关键问题是能否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课下应该加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