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数学下册课后补习班辅导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讲学案苏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数学下册课后补习班辅导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讲学案苏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5-16 08:1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
(等积变形问题、比例分配问题、工程问题、路程问题)
二.
重点、难点:
灵活应对各种类型的应用题,抓住题目中的“总线”
三.
知识巩固
实际问题中,常见的a=bc型数量关系。
(1)总价=单价×货物数量;
(2)利息=利率×本金;
(3)路程=速度×时间;
(4)工作量=效率×时间;
(5)质量=密度×体积。
【典型例题】
一.
等积变形问题:
“等积变形”是以形状改变而体积不变为前提。常用等量关系为:原料体积=成品体积。
例1.
现有直径为0.8米的圆柱形钢坯30米,可足够锻造直径为0.4米,长为3米的圆柱形机轴多少根?
分析:等量关系为:机轴的体积和=钢坯的体积。
解:设可足够锻造x根机轴,
由题意得,
解得x=
x==40
答:可足够锻造直径为0.4米,长为3米的圆柱形机轴40根。
二.
比例分配问题:
这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设其中一份为x
,利用已知的比,写出相应的代数式。
常用等量关系:各部分之和=总量。
例2.
甲、乙、丙三个人每天生产机器零件数为甲、乙之比为4:3;乙、丙之比为6:5,又知甲与丙的和比乙的2倍多12件,求每个人每天生产多少件?
分析:应设一份为x件,则其他量均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等量关系为:(甲日产量+丙日产量)-12=乙日产量的2倍。
解:设一份为x件,则甲每天生产4x件,乙每天生产3x件,丙每天生产×3x件(即件),由题意得,
4x+-12=2×3x
解得:x=24
∴4x=4×24=96(件),3x=3×24=72(件),=×24=60(件)
答:甲每天生产96件,乙每天生产72件,丙每天生产60件。
三.
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中的三个量及其关系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经常在题目中未给出工作总量时,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
例3.
一件工程,甲独做需15天完成,乙独做需12天完成,现先由甲、乙合作3天后,甲有其他任务,剩下工程由乙单独完成,问乙还要几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
分析:设工程总量为单位1,等量关系为:甲完成工作量+乙完成工作量=工作总量。
解:设乙还需x天完成全部工程,设工作总量为单位1,
由题意得,(+)×3+=1,
解这个方程,+
+=1
12+15+5x=60
5x=33
∴x==6
答:乙还需6天才能完成全部工程。
例4.
一个蓄水池有甲、乙两个进水管和一个丙排水管,单独开甲管6小时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乙管8小时可注满水池,单独开丙管9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先将甲、乙管同时开放2小时,然后打开丙管,问打开丙管后几小时可注满水池?
分析:等量关系为:甲注水量+乙注水量-丙排水量=1。
解:设打开丙管后x小时可注满水池,
由题意得,(+)(x+2)-=1
解这个方程,(x+2)-=1
21x+42-8x=72
13x=30

x==2
答:打开丙管后2小时可注满水池。
例5.
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一部份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分析:这里可以把总工作量看作1。
解:设先安排x人工作4小时,根据两段工作量之和应是总工作量,得
去分母,得4x+8(x+2)=40
去括号,得4x+8x+16=40
移项及合并,得12x=24
x=2
答:具体应先安排2人工作。
四.
路程问题:
路程问题中的三个量及其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
有时候有些题目不是单纯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但是本质是相似的。
例6.
妈妈的工厂距离小新家3千米,小新11点骑车去接妈妈。已知小新骑车的速度是4千米/时,妈妈骑车的速度是6千米/时,他们同时出发,则他们在途中相遇需要多长时间呢?相遇后妈妈和小新立即又以4千米/时速度一起回家,请问他们到家时已经几点了?
分析:小新与妈妈相遇的时间=他们相遇后回来的时间
解:设他们相遇需要x小时,根据题意得,
4x+6x

3
解得x

0.3
0.3×2

0.6(小时)
0.6
×60

36(分钟)
答:他们在途中相遇需要0.3小时;到家时已经11点36分钟了。
例7.
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起步价为6元,起步里程3千米(3千米以内按起步价付费),3千米后每千米收1.5元。某人乘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共付费16.5元。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分析:因为16.5>6,所以路程一定超过3千米。所以付的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6元的前3千米,二是每千米1.5元的后面几千米。
解:设超过3千米以后又行驶了x千米,则甲、乙两地的路程为(3+x)千米。由题意得
6+1.5x=16.5
解得x=7
∴3+x=10(千米)
答:甲、乙两地的路程为10千米。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一项工作,甲单独做20小时完成,乙单独做12小时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小时,剩下的部分由甲、乙合做。剩下的部分需要几小时完成?若设剩下的部分需x小时完成,则可列方程为(

A、1=


B、+

C、20x+12x=1-
D、1=


2.
甲、乙二人去商店买东西,他们所带钱数的比是7∶6,甲用掉50元,乙用掉60元,二人余下的钱数之比是3∶2,则余下的钱数分别是(

A、140元,120元  
B、60元,40元
C、90元,60元   
D、80元,80元
3.
某车间有26名工人,生产A、B两种零件,每人每天平均可生产A零件12个,或生产B零件18个,现有x人生产A零件,其余人生产B零件。要使每天生产的A、B两种零件按1∶2组装配套,问生产零件A要安排多少人,直接设元,据题意正确的方程是(

A、12x=18(26-x)    
B、2×12x=18(26-x)
C、12(26-x)=2×18x  
D、18x=12(26-x)
4.
育红学校七年级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1)班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2)班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时。前队出发一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后队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该联络员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分析:联络员的速度总是不变的,关键在于求出他总共骑了多长时间。
5.
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2小时后两人相距36千米,再过4小时后两人又相距36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
【试题答案】
1.
分析:这是工程问题,整个工程的工作量设为1,则甲乙二人所完成的工作量之和应等于整个工程的工作量,即++=1。故选D。
2.
分析:若设甲余下的钱数为3x元,则乙余下的钱数为2x元,甲所带的钱数为(3x+50)元,乙所带的钱数为(2x+60)元,由所带钱数之比是7∶6,即7(2x+60)=6(3x+50),4x=120,x=30,所以3x=90,2x=60,故选C。
3.
分析:若生产零件A要安排x人,则生产零件B要安排(26-x)人,每天可生产零件A(12x)个,零件B(18(26-x))个,由两种零件按1∶2组装配套,即2×12x=18(26-x),
故选B。
4.
解:设(2)班经过x小时后两队相遇。则(1)班走了(x+1)小时,由题意
6x=4(x+1)
解得:x=2
∴12×2=24(千米)
答:该联络员共行驶了24千米。
5.
解: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乙的速度为(x-2)千米/时,根据题意,得
4x+4(x-2)=72

x=10
∴x-2=8
∴2×10+36+2×8=72
答:A、B两地的距离为72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