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数学下册课后补习班辅导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讲学案苏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凌海市七年级数学下册课后补习班辅导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讲学案苏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5-16 08:2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
二.
重点、难点:
1.
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混合运算。
2.
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三.
知识要点
1.
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
a)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b)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注意]:
①对于多个有理数相乘,由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推出:
a)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即确定符号后把绝对值相乘。
b)
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在含有加减乘除的算式中,没有括号指明运算顺序时,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乘号的三种形式“×”,“·”,“省略不写”。
对“·”和“省略不写”只能在适当的时候用。
如:“5×4”可以写成“5·4”但不能写为“54”;“1×”不能写成“1”。
(2)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a)
交换律:
b)
结合律:
c)
分配律:
[注意]:
在使用分配律时,乘时一定要带着符号乘。
如:
2.
有理数的除法
(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即a÷b=a×(b≠0)。
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成有理数的乘法,所以有理数的除法有与乘法类似的法则:
a)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b)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注意]: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在a×b=c中,如果已知乘数c和一个因数b求另一个因数a,或已知乘数c和一个因数a求另一个因数b的运算都是除法。
(2)
倒数
在有理数范围内,我们也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作互为倒数。
如:-2与-互为倒数,因为-2×(-)=1。
由倒数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倒数仍是正数,一个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0没有倒数。0为什么没有倒数呢?
0没有倒数的原因有两个:
①若0能作除数,有=b(a≠0),则有0×b=a,这样的b不存在。
②若=b(a=0),则有0×b=a,作为商b不唯一确定。所以0不能作除数,也就没有倒数。
3.
有理数的乘方
(1)乘方
一般地,几个相同的因数a相乘,即a×a×a×…×a,记作an。这种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幂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an读作a的n次方。an看作是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
如:(-5)2,底数是-5,指数是2,(-5)2=25,读作-5的二次方或-5的二次幂。
[注意]:
①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例如,5就是51,指数1通常略去不写。
②二次方也叫平方,三次方也叫立方。由22=4,(-2)2=4,02=0可知“一个数的平方是一个非负数。”要注意(-2)4≠-24,,32≠3×2,32≠23,(2×3)2≠2×32
③由乘法法则可知:
a)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b)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3)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写成的形式,这种记数法称为科学记数法。
4.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若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典型例题】
例1.
计算=
分析:-1的奇次方为-1,-1的偶次方则为它的相反数1;0的任何次方都为0。
解:原式=1+(-1)+1+0=1
例2.
若规定一种运算“
”:,如,,
那么的值等于
解:
例3.
根据二十四点算法,现有四个数3,4,-6,10,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使其结果等于24,则列式为
解:(答案不唯一)
例4.
计算①

分析:先确定符号。
①小题有三个负因数相乘积为负。再利用乘法交换律先计算的值。
②小题把小数转化为假分数,因数一正两负乘积为正,再统一约分。
解:①原式=
②原式=
例5.


分析: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②小题把化为再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解:①原式=
②原式=
例6.
计算:①


分析:③小题可以直接计算,也可以把写成24+后利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解:①原式=-1+0+6.5=5.5
②原式=
③原式=
例7.
计算①

分析: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中,加、减叫作第一级运算,乘、除叫作第二级运算,乘方叫作第三级运算。没有括号时,先做第三级运算,再作第二级运算,最后做第一级运算。在同一级运算中,按照由左到右的顺序进行。有括号时,按照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顺序进行运算。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一定要注意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①小题还可以逆用乘法分配律,从而简化运算。
解:①原式=
=
=
=
=
或:原式=
=
=
=
②原式=
=
=
例8.
计算




分析:绝对值是非负数,所以不论是偶次方还是奇次方,结果都是非负的,但是不要把绝对值或者乘方以外的负号带到运算里面去。
解:①原式=
②原式=
③原式=
④原式=
例9.
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等于2,试求
值。
解:由题意,得a+b=0,cd=1,|x|=2,x=2或-2.
所以=
当x=2时,原式==4-2-1=1;
当x=-2时,原式==4-(-2)-1=5。
例10.
半径是10cm
,高为30cm的圆柱形水桶中装满水,小明先将桶中的水倒满2个底面半径为3cm
高为6cm的圆柱形杯子,再把剩下的水倒入长,宽,高分别为40cm
,30cm和20cm
的长方体容器内,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是多少 (取3,容器厚度不算)
解:水桶内水的体积为×102×30
,倒满2个杯子后,剩下的水的体积为:
(×102×30-2××32×6)
∴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高度为:
(×102×30-2××32×6)÷(40×30)
=(9000-324)÷1200=8676÷1200≈7cm
答:长方体容器内水的高度大约是7cm。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1.
比较大小(用符号“>”,“<”或“=”连接=
|-1|
|-2|
|(-1)×(-2)|,|-5-3|
|-5|-|-3|。
2.
n为自然数,则


3.
用四舍五入法得到2.14581精确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
;这时它的有效数字有
个;如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它的近似值是

4.
设有理数a,
b

c
,满足a+b+c=0,abc>0,则a,b,c中正数的个数为
个。
5.
定义a⊙b=
是有理数范围内的一种运算,则⊙⊙=_________。
6.
计算:
1)5÷(-2)×(-)
2)。
3)
4)
5)
6)
7)
8)
7.
某小区有个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m
的正方形(如图)。计算实际种花的面积是多少
(取3)
8.
小王和小张在玩“24”点游戏,他们互相给对方四张牌,要求对方根据牌上的数字凑成“24”点,他们互给对方的牌上的数字如下:①黑桃1,方块2,红桃2,黑桃3;②方块1,草花3,草花7和红桃12。请你帮他们凑成“24”点。
【课后阅读】
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六种错误
1.
概念不清
例1:计算:
错解:原式=
分析:解错的原因是对乘方的概念认识不清,23表示3个2相乘,其结果是8,而不是指数与底数相乘;
犯了类似的错误。
正解:原式=
2.
运算符号的错误
例2:计算:
错解:原式=
分析:错解的原因是误认为-14=(-1)4,事实上,(-1)4=14与-14互为相反数。
正解:原式=
3.
错用运算律
例3:计算:
错解:原式=
分析: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正解:原式=
4.
对负分数理解不清
例4:计算:
错解:原式=
分析:将负分数
错误地理解为
。负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都是负数,即
正解:原式=
 5.
5.
违背运算顺序
例5:计算:
错解:原式=
分析:乘除是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进行。错误地先计算了
,违背了运算顺序。
正解:原式=
6.
违背去括号法则
例6:计算:
错解:原式=
分析:错解的原因是去掉“-”和中括号时,没有将
改变符号。
正解:原式=
【试题答案】
1.
=;>。
2.
+1;-1。
3.
2.146;4;2.15。
4.
1
分析:若a,b,c全为正,则a+b+c=0不成立;a,b,c中有两个正一个负,则abc>0不成立;若a,b,c全为负,则a+b+c=0也不成立,所以a,b,c中只有一个正数。
5.
解:⊙=
()⊙=
∴⊙⊙=1
6.
1);
2);
3)16

4);
5);
6)-4.73;
7);
8)-1。
7.
解:
答:实际种花的面积是
8.

②(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