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
探究技能:猜想和植物能够利于阳光
教案
课
题
探究技能:猜想、植物能够利于阳光
总课时数
1
第
1课时
教
学目
标
通过猜想的方法,知道植物在光照下,能释放气体。运用猜想的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能将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的现象联系起来,对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合理的猜想。通过探究,知道绿色植物能够在阳光下制造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初步了解叶片制造营养物质的过程和意义,理解没有太阳、没有植物,地球就没有生命。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设计方法
重点:通过探究,知道绿色植物能够在阳光下制造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难点:能将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的现象联系起来,对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合理的猜想。设计:提问——观察——猜想——交流—实验—分析小结方法:观察法、交流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探究技能:猜想1、导入
观看视频。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金鱼藻只释放很少的气泡,甚至不会释放气泡;当有光线照射到金鱼藻上,经过一段时间,可见到金鱼藻的叶片释放出较多的气泡。2、提问
金鱼藻释放气泡的多少是否与光照强弱有关呢?3、猜测
金鱼藻在接受阳光照射后会释放出小气泡。4、学生自主设计实验5、汇报各小组的实验设计对比实验:往烧杯里加入适量的清水,取几株长势较好的金鱼藻固定在烧杯的底部。将烧杯放置在室内没有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再将烧杯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或使用白炽灯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活动:这是什么气体1、提问:金鱼藻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不断产生气泡。由此可知,产生气泡与光照因素有关;那么,金鱼藻产生的是什么气体呢?2、目的:探究金鱼藻在阳光照射下产生什么气体3、实验原理:a、气体的特殊性质(可燃性、密度、是否支持燃烧)b、当气体进入装满水的试管后,由于气体需要占用空间,试管里的水会被排出。(气体占据空间原理)4、实验方法:a、在烧杯里添加适量清水,取几株金鱼藻放在烧杯底部,用干净的漏斗将金鱼藻罩住。b、当有气泡从漏斗口冒出时,开始收集气体;将试管装满水,倒放入水中并套在漏斗的开口上。c、当收集到的气体占试管体积一半的时候,将试管轻轻提起,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然后将试管向上取出。d、点燃小木棍。当小木棍即将熄灭时,移开堵住试管的手指,将带火星的小木棍迅速放在试管口。e、观察小木棍的情况。5、现象与推论:带火星的小木棍伸入试管后会复燃,说明金鱼藻产生的气体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6、具有助燃性的气体是:氧气7、结论:金鱼藻在阳光照射下产生氧气三、活动:绿叶里的“加工厂”1、植物生长需要空气、水分,因为植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这些物质的参与;那么,叶片为什么要吸收阳光,阳光对植物有什么重要作用。2、在叶子的“加工厂”里,原料代表的是:二氧化碳、能源代表的是:阳光、产品代表的是:营养物质、排放物代表的是:氧气。3、注意:工厂排放物多指污染物,而叶片产生的氧气却有益我们的生存环境。4、思考:绿色植物不断地释放氧气,空气中的氧气会不会越来越多?5、讨论结果:a、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b、几乎所有生物的呼吸都需要氧气,并排放出二氧化碳。四、联系实际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a、植物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植物是自然界的生产者,我们生活所需的一切基本都来自太阳能,而植物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我们可以利用的形式。没有植物的话,自然界就会灭绝。b、如果没有植物,自然界会是怎样的情景?自然界缺少了能量来源,生物会逐渐死亡,自然界会生机断绝。c、人们过度砍伐森林,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会加剧温室效应、
减少物种的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多样性、水土流失
布置作业
思考植物的生长还需要什么
板书设计
植物利用阳光阳光
二氧化碳+水
→
氧气、营养物质绿叶
教学后记
第一个活动主要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各小组的汇报,教师对学生错误的知识与习惯进行纠正。第二个活动,让学生理解绿色植物可以释放出氧气。活动三主要让学生对植物对阳关的利用有了充分的认识与理解,明白什么是光合作用。第四个活动以问答形式进行,让学生把阳光、植物与人类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的意识。
原料
能源
工厂
产品
排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