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4.26
物质变化了和设计制作:人造雪景
教案
课
题
25.物质变化了+26.设计制作:人造雪景
总课时数
1
第
1课时
教
学目
标
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
(2)物质总是不断变化的。(3)知道利用食盐溶液中的水蒸发后,可以得到盐晶。2、能力培养目标:(1)能从身边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判断出物质本身是否发生变化。(2)能通过实验。描述物质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3)能通过对比实验,找出制作“雪”景最佳效果的食盐溶液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事物的变化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2)能利用不同的多种材料,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培育创新。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设计方法
重点:能从身边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判断出物质本身是否发生变化难点:能通过对比实验,找出制作“雪”景最佳效果的食盐溶液方法。设计:提问——观察——交流—实验—分析小结方法:观察法、交流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媒体:出示本课情境图片(冰淇淋融化了,水变成了水蒸气,铁锅生锈了等)问题:还有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设计意图:学生熟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但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仔细观察这些物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用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二、讲授新课活动一: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蜡烛燃烧1、讲述: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认识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现象及其规律。蜡烛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物质变化。同学们能否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实验,对其进行描述,可以从哪了方面进行描述?2、任务: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描述蜡烛发生的变化。并填写观察记录表。3、交流:从蜡烛的颜色、气味、形状以及状态的变化进行描述。4、总结:蜡烛燃烧时会伴随发光和发热等现象。【设计意图:以观察、描述蜡烛燃烧这种常见的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引出观察更多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找出一些物质变化的现象讲述:在学校、公园、小区等地方,找出一些物质变化的现象,并把变化的现象描述出来。2、提问:在自然界中,还存在着哪些物质的变化?3、交流汇报。4、总结:在自然界里,物质的变化无处不在。例如,水可以变成水蒸气,铁制品会生锈,木柴燃烧时会发光放热,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等。5、教师拓展:展示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归纳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变化,例如溶解、融化、结晶、凝结、凝固、生锈、燃烧和发霉等物质的变化现象。有的变化过程很快,有的变化过程则很缓慢。】活动二:米汤写密信1、讲述: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在许多谍战片里,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境,一张没有任何字迹的纸,经过处理后就有了字迹,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做到吗?我在用毛笔蘸一些米汤,在白纸上写几个字。晾干后能看到字迹吗?2、分组交流。3、任务:尝试将稀释后的碘液喷在这张纸上,观察现象。
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4、分组交流并汇报总结。5、总结:米汤里含有淀粉,淀粉遇碘变蓝。6、教师拓展:除了使用碘液使米汤字迹显现出来的方法之外,也可以用火烤等方法使米汤的字迹显现出来。【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这个活动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碘液喷洒米汤字迹的变化,知道利用这种物质变化的现象可以为人们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活动三:给物质的变化分类讲述: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物体在变化时,有的只是物质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产新的物质;而有的在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任务:教师展示图片。判断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交流汇报。总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白,物体在变化时,有的只是物质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产新的物质;而有的在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让学生能正确的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开来。】课外作业:设计与制作:人造雪景讲述:盐水蒸发后,可以得到盐的结晶。这些结晶看起来像雪。我们可以通过结晶的方法,利用盐溶液制造人造“雪”景。设计:利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设计一个人造“雪”景的方案。
在制作人造“雪”景前,首先应考虑用什么方法得到“雪”,再设计一个能让盐结晶附着的模型。试验:思考在水中加入食盐,制作成食盐溶液。是不是溶解的盐越多,制作出来的“雪”景越好?
在等量的水里放入不同分量的盐,比较由哪种溶液得到的结晶效果好。在选择效果好的盐溶液制作人造“雪”景。制作: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制作盐结晶的“雪”景模型。将模型放入效果
最佳的盐溶液中,加热盐溶液,让盐结晶附着在模型上。改进:对自己制作的人造“雪景”进行改进,一周后上交给老师。五、教学评价你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你的感受?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到物体在变化时,有的只是物质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产新的物质;而有的在变化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盐水蒸发后,可以得到盐的结晶。这些结晶看起来像雪。我们可以通过结晶的方法,利用盐溶液制造人造“雪”景。
布置作业
利用盐溶液制造人造“雪”景。
板书设计
物质变化了
教学后记
实验"蜡块的燃烧产生什么物质"时,我是自己进行操作,只让学生认真进行观察。课后感觉这个实验也应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因为这个实验完成起来也不难,况且学生能近距离地看到烧杯壁颜色慢慢在改变,从而知道蜡块的燃烧能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样一来,不用老师费多少唇舌去讲解,学生也能明白。这节课成功的地方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得到了新认识。激发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达成了本课题知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