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4.28 把物质混合起来和牛奶变塑料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27-4.28 把物质混合起来和牛奶变塑料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5-17 06:0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7-4.28
把物质混合起来和牛奶变塑料
教案


27.把物质混合起来+28.牛奶变塑料
总课时数
1

1课时

学目

1、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把不同物质混合后,有的生成了新的物质,有的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2)知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新的物质是二氧化碳。(3)初步认识白醋和牛奶混合后产生的物质经过冷却处理后的形态变化。(4)知道白醋和牛奶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塑料。2、能力培养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仔细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2)能够准确描述物质变化的特征。(3)能通过实验,判断物质混合后,物质本质是否发生了变化。3、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观察到物质变化的情况下,制定探究物质变化现象的实验。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设计方法
重点:知道把不同物质混合后,有的生成了新的物质,有的没有生成新的物质。难点:能通过实验,判断物质混合后,物质本质是否发生了变化。设计:提问——观察——交流—实验—分析小结方法:观察法、交流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教师演示实验:将小苏打放进白醋里,学生观察现象。问题:把小苏打放到白醋里为什么会有泡泡产生?【设计意图:将白醋和小苏打进行物质混合,引导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观察混合时的变化现象,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讲授新课活动一:产生泡泡的秘密1、讲述:有些物质混合在一起后,会立即发生变化,例如白醋和小苏打。小苏打和白醋是厨房里常见的物质。仔细观察这两种物质,并描述它们的特征2、任务: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明显的反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和描述变化的现象。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1)取少量小苏打,装进气球里。
(2)将气球口紧套在装了白醋的透明塑料瓶瓶口。
(3)将气球中的小苏打倒入塑料瓶,与瓶中的白醋混合。3、交流: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大量的气体。4、总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在液体中释放出来,就形成了气泡。【设计意图:本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气体,这些气体在液体中释放出来,就形成了气泡。】活动二:这是什么气体1、思考: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呢?2、任务:利用吸管将气球里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并记录现象。3、思考: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否证明这些气体是哪种气体?4、分组交流并汇报。5、总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气体。6、任务:生活中存在很多物质混合的现象。这些物质混合后,是否都像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一样发生变化呢?观察并描述更多的混合现象。【设计意图:本活动主要的科学探究技能是观察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判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活动三:牛奶变塑料讲述:牛奶是常见的一种营养饮料。当牛奶与白醋混合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牛奶与白醋混合是否可以制成塑料呢?2、任务:按下列步骤实验,尝试用牛奶制成塑料。观察沉淀物的产生,并填写观察记录表。(1)将白醋加入热牛奶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2)用纱布将牛奶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沉淀物过滤出来。(3)将沉淀物放入不同形状的模具里压实,并晾干。3、分组交流并汇报。4、总结:最初沉淀物与冷凝后的塑料的区别主要在于塑料更加坚固,冷凝或干化沉淀物的方法有很多,如放置、风干等。【设计意图:生活中有很多物质混合后产生沉淀现象,但很少同学会想到这些沉淀物是产生的新物质,更少同学会想到这些沉淀物可以通过放置或风干使物质更加坚固。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物质的变化是多么的有趣和神奇。】活动四:牛奶变塑料1、讲述:热牛奶与白醋混合后产生了很多的沉淀物,这些沉淀物就是塑料。2、任务:仔细观察并比较牛奶与用牛奶做的塑料有哪些不同?并填写观察记录表。3、分组交流并汇报。颜色、气味、状态和手感等方面都不同。4、总结:牛奶与白醋混合后得到的沉淀物是塑料。【设计意图:本活动主要的科学探究技能就是观察。牛奶和塑料有诸多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知道白醋和牛奶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塑料。】四、教学评价你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你的感受?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到把不同物质混合后,有的生成了新的物质,有的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新的物质是二氧化碳。白醋和牛奶混合后产生的物质经过冷却处理后的形态变化。知道白醋和牛奶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塑料。
布置作业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把物质混合起来
教学后记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特征和性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即化学变化),认识到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产生新物质,有些物质混合后生成新物质;并对身边的混合物进行调查,巩固混合物的概念。本课某些活动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容易吸引学生,但怎样引导学生去关注观察混合时物体或物体之间是否发生了变化,怎样验证是否生成新物质,得出物质混合后的两种不同情况,完善混合物的概念。通过本课的教学,有几点是今后在类似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揭示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科学概念,利用实验活动引发认知冲突,完善科学概念。教学中注意用简单整洁的语言进行引导。在实验要求和引导思考、小结的过程中,本意想学生清楚一些,少出差错,所以想通过较多的语言来达到效果。但是却发现收效不大。本来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加上急于动手实验,如果还长片累赘的交代要求,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就越少。转换成简单整洁的语言,再加上投影要求,更有利于学生实验中按要求完成任务;引导语言简练些,学生更好理解老师的意图,及时调整教师和学生的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