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课型:新授课
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
1.知道黄金分割的定义;能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会判断某一点是否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2.通过找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培养学生理解与动手能力.
进一步理解线段的比与成比例线段等相关内容;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理解黄金分割的现实意义,并能动手找到和制作黄金分割点和图形,让学生认识教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感受黄金分割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黄金分割的定义,作出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
难点:用黄金分割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选择美的图片提出事物之间存在的黄金比例,导入课题;以五角星为模型,结合上节比例线段的知识,以自学的方式获得黄金分割的相关概念;进而动手确定线段黄金分割点的方法,并通过习题加深对黄金分割的理解.
学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通过合作交流和同伴互助,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内容1:黑板上方有我们伟大祖国的国旗,国旗中的五角星中存在黄金分割.
2.建筑中的黄金分割,古埃及胡夫金字塔:文明古国埃及的金字塔,形似方锥,大小各异.但这些金字塔底面的边长与高这比都接近于0.618.
3.
摄影和绘画中的黄金分割: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魅力所在是画面中处处有黄金分割.
4.
为什么翩翩起舞的芭蕾舞演员要掂起脚
为什么身材苗条的时装模特还要穿高跟鞋 为什么她们会给人感到和谐、平衡、舒适、美的感觉 因为她们的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比值接近0.618.
5.宇宙的钥匙图片
神秘的0.618,人们把0.618称作宇宙的钥匙.
这些美丽、壮观的作品怎么都与0.618有什么关系呢?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黄金分割.
处理方式:展示课件,学生欣赏摄影作品,比较其构图方式与自己平时拍照经验的不同,体会摄影家构图方式的巧妙,结合课本P97读一读《耐人寻味的0.618》.从而揭示其中蕴含着黄金分割律,初步体会黄金分割的美学价值.
设计意图:营造一个感受美、关注美、探究美的氛围,唤醒学生对美的感受;在述说美的原因中,产生认知冲突,在好奇与兴趣的环境中产生探索新知的愿望.
二、分析探索,
新知学习
活动内容1:学生以手中的标准五角星为操作材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1)从图中找出相等的角、相等的线段.
(2)在图中找出两对相似比不同的相似三角形.
小亮认为,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处理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度量、计算、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达到对意会、感悟.
设计意图:利用五角星,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探究和综合运用线段比的情境。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黄金分割所描述的线段之比,获得对黄金分割最直观的认识,为下一步自学定义打下基础
活动内容2:
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黄金比.
处理方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填空
(1)黄金分割的定义:如图,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
黄金分割.
(2)黄金分割点:点
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一条线段有
个黄金分割点.
(3)黄金比:
与
的比叫做黄金比,比值为
.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将变形为
.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获得对黄金分割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给出导向性信息,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把握概念中的关键点。使学生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直观到抽象的学习过程,从而深刻理解和把握定义的内涵和外延.
三、拓展升华,
动手创造
活动内容:利用黄金分割,我们可以创作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事物.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一起创造美!
根据课本97页“随堂练习”的步骤完成作图,并思考:
(1)若设AB
=2,那么BD,AD,AC,BC分别等于多少?
(2)点C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吗?
处理方式:学生利用三角板、圆规等根据课本步骤完成作图,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验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推理验证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态度.对于学困生进行帮辅指导.
设计意图:求作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本环节先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引导学生推理探索,使黄金分割点的作法自然生成,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强调关键点,体现了知识由特殊到一般的螺旋上升。学生不仅掌握了作法,更能理解作法的合理性.
四、感悟新知,学以致用
古希腊人对黄金分割非常崇拜,很多的建筑都能体现黄金分割,例如巴台农神庙.整个神庙气势宏伟,各部分比例匀称,体现了和谐之美.如果把图中用蓝线表示的矩形画成矩形ABCD,并以矩形ABCD的宽为边在内部作正方形AEFD,那么我们可以惊奇地发现.
想一想:点E是AB的黄金分割点吗?矩形ABCD宽与长的比是黄金比吗?
处理方式:以现实问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情绪高涨,讨论热烈.而且让学生归纳表述结论,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是黄金分割定义的应用,也是对黄金分割之美的欣赏.寓学于乐,寓所学知识于欣赏之中,既有感性的体会,又有理性的思考,体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五、小结归纳,颗粒归仓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基本内容和存在疑惑点,建议学生积极发言,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存在问题.
1.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2.学习本节课后,还有哪些疑惑?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自觉总结,并自觉地应用到现实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六、达标检测,反馈提高
A组:
1.把一条长10cm的线段黄金分割,分割点可有
个点,则较长线段的长是
cm.(精确到0.01)
2.已知点P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P>BP,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P:BP=AB:AP
B.AP≈0.618AB
C.AP=AB
D.BP=AB
3.如图,把窗台看成线段AB,点C是
AB的黄金分割点为了美观,现把原来放在A处的一盆花移到点C处,若AB=2米,则这盆花应由点A向点B的方向移动___米.
B组:
4.科学研究表明,当人的下肢与身高比为0.618时,看起来最美,某成年女士身高为153cm,下肢长为92cm,该女士穿的高跟鞋鞋跟的最佳高度约为
cm.(精确到0.1cm)
处理方式:学生做完后,教师出示答案,指导学生校对,并统计学生答题情况.学生根据答案进行纠错.
设计意图:分层设练,使学生知识、技能螺旋式的上升,也是一种思维与能力的训练.
作业布置:
1.(必做题)课本98页习题4.8第1,2题.
2.(选做题)身高176cm的女模特的肚脐以下部分长106cm,她的高跟鞋的鞋跟高度是多少厘米时最美观?(精确到1cm)
.
板书设计:
§4.4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4)
黄金分割的定义
例题
投影区
学
生
活
动
区
C
A
B
1
1(共19张PPT)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念.
(判定定理1: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A
C
B
D
E
如图,D,E分别是△ABC的边AC,AB上的点,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DE∽△ABC.
添加∠ADE=∠B或∠AED=∠C.
添加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SAS、ASA、AAS、SSS
(HL
)
类比“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你认为什么条件下,还能有三角形相似?
猜想:三边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3)
通过探索,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并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解决数学问题.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吗?
猜想
请同学们与同位合作,分别画 ABC与 DEF,使
都等于一个定值(自己设定),并设法比较∠A与∠D的大小. ABC与 DEF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A
B
C
D
E
F
∵
∴ΔABC∽ΔDEF.
4
8
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3:
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已知△ABC和△DEF,根据下列条件判断它们是否相似.
(3)
AB=12,BC=15,AC=24,
DE=16,EF=20,DF=30.
(2)AB=4,BC=8,AC=10,
DE=20,EF=16,DF=8;
(1)AB=3,BC=4,AC=6,
DE=6,EF=8,DF=9;
是
否
否
(注意:大对大,小对小,中对中)
【例题】
如图,在△ABC和△ADE中,
,∠BAD=20°,求
∠CAE的度数.
A
E
D
C
B
1.如图,△ABC与△
A′B′C′相似吗 你有哪些判断方法
C
B
A
A′
B′
C′
2.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为(
)
B
A
C
B
A
C
D
C
B
A
D
3.在四边形ABCD中,AB=2,BC=3,
CD=6,
AC=4,
DA=8,AC平分∠BAD吗?说明你的理由.
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识别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两角分别相等
(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
(3)三边成比例
运用定义
三个角对应相等
三边对应成比例
两三角形相似
A组
1.依据下列各组条件,判定△ABC与△A′B′C′是不是相似,并说明理由.
(1)∠A=120°,AB=7cm,BC=14cm,∠A’=120°,A’B’=3cm,B’C’=6cm;
(2)AB=4cm,BC=6cm,AC=8cm,A’B’=12cm,B’C’=18cm,B’C’=24cm.
2.在如图所示的网格图中,画出一个与图中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
B组
如图在△ABC中,∠C=90°,BC=8cm,AC=6cm,点Q从B出发,沿BC方向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P从C出发,沿CA方向以1cm/s的速度移动.若Q、P分别同时从B、C
出发,试探究经过多少秒
后,以点C、P、Q为顶点
的三角形与△CBA相似?
基础作业:
课本P120,第8、11题.
拓展作业:
课本P123,第2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