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5
盐城市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
第I卷(选择题
共69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我国高速列车制造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高速列车制造要使用轻质金属材料。下列可以作为轻质金属材料的是
A.铝合金
B.
铁合金
C.
碳纤维
D.
硅纤维
2.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A.
B.
C.
D.
3.陶瓷家族中有“全能冠军”之称的工程陶瓷由氮元素与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X3N4。已知
为第三周期元素且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则元素为
A.
B.
C.
D.
4.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形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10与19
B.
6与16
C.11与17
D.14与8
5.下列离子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的是
A.
B.
C.
D.
6.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
A.冰融化成水放出热量
B.化学键断裂过程一定放出能量
C.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7.关于铵盐的叙述:①
铵盐易溶于水;②
铵盐中的氮元素均为-3价;③
铵盐受热易分解;
④
铵盐都只能跟碱反应,都不能跟酸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8.下列物质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的是
A.MgCl2
B.Na2O
C.NaOH
D.HCl
9.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
B.1H和2H
C.H2O和D2O
D.CH3CH2OH
和CH3OCH3
10.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右图一致的是
A.
B.
C.
D.
11.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操作时的最佳顺序是
①
加入足量氯水 ②
加入足量高锰酸钾溶液 ③
加入少量硫氰化钾溶液
A.①③
B.③②
C.③①
D.①②③
12.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Si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是常见的阻燃剂,它们分解时发生吸热反应
C.水玻璃浸泡过的木材既能防腐又能耐火
D.常温下,铁槽、铝槽可存放冷的浓硝酸、浓硫酸
13.能够用于鉴别SO2和CO2两种无色气体的溶液是
A.品红溶液
B.
BaCl2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澄清石灰水
1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通过一步化学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A.Al2O3→NaAlO2
B.Fe→FeCl3
C.Na2O2→Na2CO3
D.S→SO3
1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铜跟稀HNO3反应:Cu+2H+=Cu2++H2↑
B.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
AlO2-+2H2O
C.向水通入中NO2:3NO2
+
H2O
=
2H+
+
2NO3-+
NO
D.NH4Cl溶液和AgNO3溶液混合:NH4Cl
+
Ag
+
=
Ag
Cl↓+
NH4+
16.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备氨气并做喷泉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制备氨气
C
吸收氨尾气
D
喷泉实验
17.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酸性:
B.碱性:
C.稳定性:
D.非金属性:
18.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X(g+2Y(g)
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气体总质量最保持不变
B.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2:2
C.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X、Y、Z的浓度都相等
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其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4>
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X>Y>Z
B.单质的非金属性:X<Y<Z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Z
D.原子序数:X>Y>Z
20.下列关于硫酸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浓H2SO4具有氧化性,稀H2SO4无氧化性
B.由于浓H2SO4具有脱水性,所以可用作干燥剂
C.稀H2SO4与铜不反应,但浓H2SO4在加热条件下可与铜反应
D.在受热的情况下浓硫酸也不与铁、铝发生反应
21.向MgSO4和Al2(SO4)3的混合溶液中,
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像中,
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
纵坐标表示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22.下列除杂质的方法(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或操作不正确的是
A.Na2CO3(NaHCO3):加热
B.SiO2(CaCO3):加入盐酸后再过滤
C.NH3(H2O):通过浓硫酸
D.Fe2O3(Al2O3):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再过滤
23.
标准状况下,将4.48
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100
mL的水中,气体体积缩小为2.24
L,假设溶液的体积不变,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比为1∶1
B.剩余气体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1
D.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1
mol
第II卷(非选择题,共31分)
24.(共1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针对表中用字母标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J的单质的电子式
▲
,L的氢化物的电子式
▲
(用元素符号表示)
(2)T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
▲
周期第
▲
族.
(3)A与M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
▲
化合物,B与Z原子形成的化学键是
▲
键;
(4)J、H、T三种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用化学式表示)
(5)写出B、Q两种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5.(共9分)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A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2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
100
240
464
576
620
①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指0~1、1~2、2~3、3~4、4~5
)
▲
min,原因是
▲
。
②求2~3分钟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
▲
。(设溶液体积不变)
(2)B学生也做同样的实验,但由于反应太快,测不准氢气体积,故想办法降低反应速率,请你帮他选择在盐酸中加入下列
▲
以减慢反应速率。(填写代号)
A.蒸馏水
B.冰块
C.HNO3溶液
D.CuSO4溶液
(3)某温度下在10L密闭容器中,3种气态物质
A、B、C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右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6.(12分)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用下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
___,其作用是____▲
______。
(3)实验时在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
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E中收集到的物质是____▲
______。
2017.5
盐城市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选项
A
B
C
C
D
D
B
C
D
B
C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选项
A
D
C
B
C
C
D
C
D
C
A
24.(共10分)
(1)N
N
;
H
O
H
(每空1分)
(2)三;IVA(每空1分)
(3)共价;离子(每空1分)
(4)HNO3>
H2CO3>
H2Si
O3
(2分)
(5)Al(OH)3
+
NaOH
=
NaAlO
+2H2O
(2分)
25.(共9分)
(1)①2~3(1分);
因该反应放热,随着反应,溶液温度升高,故反应速率加快(2分)
②0.1
mol/L min(2分)
(2)AB(2分)
(3)2C
A
+3B
(2分)(反应物、产物对,没配平、没有可逆符号得1分)
26.(共12分)
(1)Ca(OH)2
+
2NH4Cl
==
CaCl2
+2NH3
↑+2H2O
(2分)(反应物、产物对,没配平、没有加热符号没有气体符号得1分)
(2)碱石灰;除去水蒸气或干燥氨气
(每空2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3)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或有红色物质生成;2NH3
+
3CuO
==
3Cu
+
N2
+
3H2O(每空2分)(反应物、产物对,没配平、没有加热符号没有气体符号得1分)
(4)N2(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