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贵州省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进一步学会分析、总结学习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地协调人地关系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2)贵州省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
贵州省应该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多彩贵州、喀斯特地貌、黄果树瀑布、遵义会议会址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二、新课学习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读图说一说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
提问:贵州省主要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情况如何?(学生回答)
明确: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表崎岖。
地势:从河流流向来看,河流多为自西向东流,可判断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
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
提问:贵州省属于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征?(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活动1:
1.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讨论回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明确:
贵州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水少,耕地面积少。
贵州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2.分析下表,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表中5个城市,比较它们所处纬度的高低。
(2)想一想,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读图分析回答问题)
明确:
(1)纬度从高到低排列:上海、武汉、重庆、长沙、贵阳
(2)贵阳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因而夏季气温低于其他城市。
3.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讨论回答)21教育网
明确:
贵州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所以冬天温和;从地形方面看,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海拔较高,所以夏天不热。因此形成了“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21·cn·jy·com
拓展延伸:贵州——“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
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走进贵州,就走进了山之国,几乎找不到大一点的平整土地,“地无三尺平”的说法近乎实情。www.21-cn-jy.com
省会贵阳建在群山环抱的“坝子”里,山民生活贫困、落后,但山里风光无限,进入贵州就像进了大公园,到处悬崖峭壁,峡谷川流,气魄雄伟,有惊心动魄之感。贵州雨水多,虽有“天无三日晴”之说,但冬暖夏凉,气候在全国仅次于昆明,而且不像昆明那样多风,避寒避暑都是好去处。
提问:贵州省有哪些自然资源?(学生回答)
明确:
矿产资源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水能资源主要河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贵州由于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贵州境内石灰岩广布,土层较薄,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21cnjy.com
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干旱、冰冻、冰雹等。
播放视频:贵州省的石漠化现象严重
活动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贵州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当地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容易遭到水流的冲刷侵蚀,土层之下是坚硬的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在滥垦乱伐之后就会出现大范围的石漠化。当地山高坡陡,气候暖湿,加之降水集中,更加剧了石漠化过程。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人口增长 耕地不足 毁林开荒 土壤侵蚀 石漠化 耕地不足 ……”的恶性循环。 2·1·c·n·j·y
(1)就石漠化发生的过程来看,主要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
(2)有哪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石漠化过程呢?请将你的看法填入下列空白图框中。
(3)议一议,应该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1)主要问题出在毁林开荒这一环节;
(2)陡坡开荒、滥垦乱伐、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3)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开展水土保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包括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还了解了贵州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通过学习,我们要树立正确地协调人地关系的观念。【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课堂练习
1.下列河流流经贵州省的是( D )
A.长江 B.汉江 C.岷江 D.乌江
2.贵州省“地无三尺平”的原因是( C )
A.黄土覆盖,水土流失严重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喀斯特地貌显著,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平原各种地形兼备
3 .下列说法属于贵州省气候特点的是( C )
A.全年高温多雨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D. 终年炎热少雨
4.贵州省石漠化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A )
A.土层贫瘠,植被根系浅
B.过度放牧和樵采
C.陡坡开荒
D.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
五、作业布置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量采用了地图、阅读资料、课外拓展、播放视频等多种资料,让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既直观又不难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每一个细节的设计,全面、多方位考虑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好每一个细节,最佳利用好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5张PPT)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
资源利用(第1课时)
情境导入
多彩贵州
情境导入
喀斯特地貌
黄果树瀑布
情境导入
情境导入
遵义会议会址
(一)自然地理概况
读图说一说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
新课学习
贵州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
新课学习
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表崎岖。
地势:
从河流流向来看,河流多为自西向东流,可判断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
新课学习
贵阳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新课学习
活 动1
1.贵州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这些说法反映了贵州地理环境的哪些特点?说说你的理解。
贵州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水少,耕地面积少。
贵州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新课学习
活 动1
2.分析下表,完成下列任务。
(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表中5个城市,比较它们所处纬度的高低。
纬度从高到低排列:上海、武汉、重庆、长沙、贵阳
(2)想一想,贵阳夏季气温明显低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贵阳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因而夏季气温低于其他城市。
新课学习
活 动1
3.有人说,“纬度较低”和“海拔较高”的共同影响,形成了贵州“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贵州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
所以冬天温和;从地形方面看,贵州地
处云贵高原东部,海拔较高,所以夏天不热。因此形成了“寒暑适中”的气候特征。
拓展延伸
贵州——“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
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走进贵州,就走进了山之国,几乎找不到大一点的平整土地,“地无三尺平”的说法近乎实情。
省会贵阳建在群山环抱的“坝子”里,山民生活贫困、落后,但山里风光无限,进入贵州就像进了大公园,到处悬崖峭壁,峡谷川流,气魄雄伟,有惊心动魄之感。贵州雨水多,虽有“天无三日晴”之说,但冬暖夏凉,气候在全国仅次于昆明,而且不象昆明那样多风,避寒避暑都是好去处。
新课学习
矿产资源
主要有:煤、汞、
重晶石、磷、铝土等
水能
资源
主要河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贵州自然资源丰富
贵州由于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
新课学习
(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贵州境内石灰岩广布,土层较薄,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气象灾害:干旱、冰冻、冰雹等
自然灾害
新课学习
视频:贵州省的石漠化现象严重
新课学习
活 动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贵州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当地土层瘠薄,植被根系浅,容易遭到水流的冲刷侵蚀,土层之下是坚硬的石灰岩,成土过程异常缓慢,在滥垦乱伐之后就会出现大范围的石漠化。当地山高坡陡,气候暖湿,加之降水集中,更加剧了石漠化过程。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人口增长 耕地不足 毁林开荒 土壤侵蚀 石漠化 耕地不足 … … ”的恶性循环。
新课学习
(1)就石漠化发生的过程来看,主要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
主要问题出在毁林开荒这一环节
(2)有哪些人为因素加剧了石漠化过程呢?请将你的看法填入下列空白图框中。
(3)议一议,应该如何协调当地的人地关系?
搞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开展水土保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生态移民等。
陡坡开荒
滥垦乱伐
过度放牧
过度樵采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贵州省的自然地理概况,包括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还了解了贵州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通过学习,我们要树立正确地协调人地关系的观念。
课堂小结
1.下列河流流经贵州省的是( )
A.长江
B.汉江
C.岷江
D.乌江
D
课堂练习
2.贵州省“地无三尺平”的原因是( )
A.黄土覆盖,水土流失严重
B.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C.喀斯特地貌显著,流水侵蚀作用强烈
D.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平原各种地形兼备
C
课堂练习
3 .下列说法属于贵州省气候特点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 冬暖夏凉,湿润多雨
D. 终年炎热少雨
C
课堂练习
4.贵州省石漠化现象产生的自然原因是( )
A.土层贫瘠,植被根系浅
B.过度放牧和樵采
C.陡坡开荒
D.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
A
课堂练习
1.识记本课知识点。
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内容。
作业布置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自然地理概况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板书设计
谢谢观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