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口技》学案(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16 15:5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口技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正确翻译课文
2、能够流利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4、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学习重点:1、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学习难点: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感受中国[来源:学科网ZXXK]
古代民间艺术的精神奇妙
一、预习 导学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 A.jué  B.jiào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A.jiān  B.jiàn
3.宾客意少舒( ) A.shǎo  B.shāo
4.曳屋许许声( ) A.xǔ  B.hǔ
5.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A.jǐ  B.jī
6.夫齁声起( ) A.hān  B.hōu
7.夫叱大儿声( ) A.chì  B.chī
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A.jìng  B.jǐng
9.曳屋许许声( ) A.yè  B.zhuài
10.盆器倾侧( ) A.qǐng  B.qīng
(二)下边对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改正
过来,写在括号内。
1.虽(虽然)人有百手( ) 2.会(适逢)宾客大宴(举行宴会)( )
3.但(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 4.两股(大腿)战战( )
5.不能名(说出)其一处( ) 6.几欲先走(行走)( )
7.当是(这)时,妇手拍儿声( )8.妇抚儿乳(吃奶)( )
9.中间(其中)力拉崩倒之声( )10.京中有善(擅长)口技者( )
二、学习研讨
(一) 创设情境
(二)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要求:1、学生边听边划出疑难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的基本轮廓。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学生齐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明确:全文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五)指名复述课文
说明:1、最好用讲故事的形式,尽量扣准课文内容。?
2、教师应进行点评。?
(六)教师总结,学生练习背诵课文2、3、4段
三、巩固练习
根据课文填空:
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这篇文章节选自 朝
编选的笔记小说 [来源:学§科§网]
2、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
⑴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
微的样子:
⑵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⑶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 ) ⑵妇抚儿乳(抚: )
⑶施八尺屏障(施: ) ⑷众宾团坐(团: )
⑸妇拍而呜之(呜: ) ⑹奋袖出臂(奋: )
⑺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 ;几: ;走: )
⑻儿含乳啼(乳: )
⑼侧目,微笑(目: )
⑽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一时: ;妙: ;毕: )
⑾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 ;少: ;舒: ;稍: )
⑿会宾客大宴(会: ;宴: )
⒀虽人有百手(虽: )
⒁不能指其一端(指: ;一端: )
⒂群响毕绝(毕: ;绝: )
⒃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于是: )
⒄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 )
七年级语文下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够正确翻译课文
2、能够流利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4、体会作者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的写法
学习重点:1、了解细腻生动的描写、清晰明了的思路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
学习难点:赏析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感受中国
古代民间艺术的精神奇妙
一 、温故知新:
翻译句子并解释加线的词语
1京中有善口技者。
2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3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4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5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6既而儿醒,大啼。
7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 之。
8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9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
大儿声,一时齐发, 众 妙 毕 备。
10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 绝。
二、学习 研讨
(一 ) 指名朗读2、3、4段
(二)研读分析 理解描写上的有条不紊、层次分明的写法。
(三)口技表演描摹了几个场面?请进行简略概括??
三个场面:
(四)齐读课文1、5段 思考:
1、课文第一句“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起何作用??

2、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是不
是简单的重复?为什么?

分析理解:课文除了直接从正面写表演的过程,还有侧面的衬托,哪些
地方是?侧面描写?有何作用??

三、巩固练习
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场面
声音种类
声音特点
作者评论
听众反应
梦中惊醒

渐入梦乡
火起群乱[来源:学科网ZXXK]
?
答案:
一、略
二、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
第二部分:第2、3、4段,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
第三部分:第5段,写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
三、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略
第二课时
1、善:同擅。统领全篇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妙绝:奇妙极了
而已:罢了
团坐:围绕而坐 少顷:一会儿 坐,同“座”
吠:狗叫 觉:睡觉 呓(yì)语:说梦话
既而:不久[来源:学科网ZXXK]
乳:喂奶;乳头 呜之:哄小孩入睡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一时:同一时候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
摹仿得极像。毕,全、都。
会:适逢,正赶上 厅事:大厅 施:设置,安放
二、(三) 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起群乱。
(四)1、一个“善”字统领全篇。
2、 不是。 列数道具,以道具的简单衬托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3、 作者描写三个声响场景及观众反应,都是为了突出体现口技者的高超技术,但它们是从不同角度来描写的。写声响场景是正面描写,写听众反应是侧面描写。这样写都是为了说明口技者技艺高超,这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