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三顾茅庐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8-三顾茅庐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17 10:2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 1.《水浒传》--施耐庵 (1296-1370)---元末明初 2.《三国演义》--罗贯中 (1330?-1440?)---元末明初 3.《西游记》--吴承恩 (约1500-1582)---明 4.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约1715~1763)---清 其中《红楼梦》的在死后由高鹗续写 课文根据罗贯
中的著名古典
历史小说《三
国演义》中的
第三十七回“司
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
庐”的内容改编
而成。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第8课 三顾茅庐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三:三次
顾:拜访
茅庐:指诸葛亮的住所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唐朝诗人杜甫赞颂诸葛亮的著名诗句,其中的“三顾”一句还包含着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你想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且跟随课文《三顾茅庐》,来看看刘备是如何用真诚打动诸葛亮,让他心甘情愿地为自己打天下吧!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重点)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难点)点击下面的视频开始笔顺学习吧!
一(1)略写刘备两次去
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
有见着。
二(2-4)具体写刘备
第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
过。
三(5)写刘备和诸葛亮
的亲密友情。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这句话说明了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目的,既反映出刘备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也暗衬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描写刘备和张飞的语言表现了什么? 刘备和张飞对待诸葛亮的不同态度足以说明刘备是个惜才之人,很敬重诸葛亮。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这句话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从整体印象转入对具体景物的描写。抓住有代表性的“松林”“溪流”“竹林”三处景物,表现了景色之秀丽。而这一环境描写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儒雅、智慧的特点,给文章增添了美感。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为什么刘备提前下马呢? 因为刘备生怕马蹄声惊扰了诸葛亮,表现了他对诸葛亮的尊重。在得知诸葛亮先生在午睡时,刘备是怎么做的? 一方面告诉童子,一方面吩咐关羽、张飞,目的是不要“惊醒先生”。刘备自己则在台阶下恭候。通过一连串的细致描绘,表达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与虔诚。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刘备在听了诸葛亮的策略之后豁然开朗的感受。从刘备的反应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说明他的确是个有才能的人。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刘备所说的话体现了什么? 作者把“鱼儿”、“水”作为喻体,形象贴切,体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以及与刘备之间的亲密友情。先说说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三顾茅庐: 三:三次;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蜿蜒起伏: 蜿蜒: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起伏:高低变化 ;一般用来形容众多山岭俯仰高低不一,连绵不断地向远处延伸的样子。 青翠欲滴: 青翠:鲜绿、翠绿的颜色;欲:将要;青翠欲滴就是绿的要滴下来,滴出来的意思。给人以生命蓬勃的感觉。形容树叶颜色翠得厉害,像快要滴下来。秀丽宜人: 宜:合适的。指(景色、环境等)清秀美丽,合适人的心意或需要,让人心旷神怡。群雄纷争: 纷:纠纷;纷争:纠纷、争执。一群英雄纷纷去争夺自己的利益。 茅塞顿开: 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读下面的话,说说每句中前后两部分的关系。 (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山冈蜿蜒起伏”是本体,“卧龙”是喻体,这句话用“卧龙”比喻“山冈蜿蜒起伏”的样子。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是主体,“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是喻体。这句用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比喻刘备听到诸葛亮的一席话陡然明白了道理。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我得到诸葛亮”是本体,“鱼儿得到水”是喻体。这句话写出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友情,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认真读读课文了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我们来到小花园,只见碧绿的草坪像一块软绵绵的地毯。几株桂花树亭亭玉立,上面开满了白色的小花,犹如碧天里的星星。几丛翠竹疏疏朗朗,在阳光的照耀下,竹子映在雪白的墙上,简直就是一幅水墨画啊!这儿的景色真迷人! 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 华罗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