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广西名校模拟考试押题卷理科综合
生物试卷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项中依次是内分泌腺(细胞)、其分泌的激素名称、该激素的作用,错误的一项是
A.胰岛B细胞、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
B.下丘脑、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增加
C.肾上腺、肾上腺素、升高血糖浓度
D.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增强机体代谢
2.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C.不适合用取样器取样法对其丰富度进行调査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不属于生产者
3.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活细胞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A.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C.细胞核控制遗传和代谢,真核生物的细胞都有至少一个细胞核
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狍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
4.下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0的变化,某个同学在分析时,做出了如下判断,你认为其中判断有错误的是
A.甲为光合作用,乙为呼吸作用
B.甲中的H2O在类囊体薄膜上被消耗,乙中的H2O在线粒体中被消耗
C.甲过程全在叶绿体中进行,乙过程全在线粒体中进行
D.甲和乙过程中都有[H]的产生与消耗
5.下列有关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都无法用显微镜检测
B.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就是通过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来改变生物性状的
C.在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要用到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杂交育种是通过基因重组和人工选择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6.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
B.给肉牛注射生长素,可以使肉牛快速生长,早日出栏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增加一
D.某人出现尿糖现象,说明一定患了糖尿病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
29.(8分)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距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图乙字母)。
(2)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3)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湖泊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
(4)若要研究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特点,应该以___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研究。
(5)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为3/5,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2/5,则河蚌增加10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小球藻_________g。
(6)自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稳定性降低。
30.(11分)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三种重要有机物A、C、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X所指的元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中文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它在人体细胞中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中,其转录产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中。
(3)E具有多样性,其原因为____________(写出1个)。过程②发生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结构Ⅱ的名称为____________,分布场所为____________。癌变细胞的结构Ⅱ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导致癌细胞容易____________。
31.(10分)土壤盐分过多对植物造成的危害称为盐胁迫,植物表现为吸水困难、生理功能紊乱等。用
600
mmol/L的NaCl溶液浇灌海滨锦葵幼苗来探究盐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盐胁迫的不同阶段,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不同,前期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此时细胞内C3生成速率____________;后期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影响了_______________的生成进而影响暗反应。
(2)发生盐胁迫时,液泡膜上的转运蛋白在H+―ATP酶的作用下,以___________方式将进入细胞的Na+运进液泡,以降低细胞质Na+浓度;此外细胞质中还能产生并积累大量可溶性小分子物质,有利于________,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
32.(10分)某养殖场饲养的栗色鹌鹑种群中,偶然发现—只白羽个体,长大后发现是雌性(ZW)。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用栗羽雄性个体与之交配,F1均为栗色,雌雄比例1:1。F1雌雄个体交配得到的F2中出现白羽个体,且均为雌性。
(1)白羽为__________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白羽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上述(2)小题的推测成立,写出遗传图解(相关基因用A、a表示),并用文字说明对实验结果的预期。
37.[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刚果红(CR溶液)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用含有CR的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培养基(成分见下表):注:“+”表示有,“-”表示无。
酵母膏
无机盐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水
培养基
+
+
+
-
+
+
(1)据表判断,培养基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配制培养基时,在各种成分都熔化后灭菌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__(多选)。
A.酒精灯
B.培养皿
C.显微镜
D.无菌水
E无菌滴管
F.接种环
G.玻璃刮铲
(3)有同学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如图甲所示。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_____。
(4)教师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条件进行纤维素分解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图乙,推测菌株______________更适合夏季分解植物秸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为某地一生态工程建设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水返还农田、菜田、果园、苗圃、鱼塘,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原理。
(2)该生态工程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原理。
(3)沼气池中的产甲烷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___________,该成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产甲烷菌与酵母菌的细胞结构相比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工程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实现能量的_______________,提高能量的_______________。
(5)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年高考广西名校模拟考试押题卷
理科综合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B
【解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汛吸收,结果是使尿量减少。
2.D
【解析】土壤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无法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C选项正确。硝化细菌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D选项错误。
3.D
【解析】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核只是代谢的控制中心,A选项错误。核孔也具有选择性,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大分子,无法进出细胞核,B选项错误。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和高等植物的成熟筛管细胞都没有细胞核,C选项错误。核孔是大分子物质RNA和某些蛋白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有些大分子,如胰岛素就无法进出,D选项正确。
4.C
【解析】图中过程①是暗反应,②是水的光解,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甲过程是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乙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选项错误。
5.D
【解析】基因突变引起的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血细胞检测出来,A选项错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最终通过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来改变生物性状,B选项太片面,错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因为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不会出现种子,C选项错误。杂交育种利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育种过程通过淘汰不需要的性状(如隐性性状)达到筛选目睹,在筛选过程中越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被淘汰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保留下来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D选项正确。
6.A
【解析】甲状腺激素可以饲喂,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A选项正确。生长素是植物激素,对动物没有促进生长的作用,B选项错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会增加耗氧量,分泌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减弱,耗氧量减少,C选项错误。尿糖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糖尿病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一次性吃糖过多等,D选项太片面,错误。
29.(8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答案】(1)A、D(2分)
(2)竞争
(3)垂直
(4)种群
(5)130
(2分)
(6)抵抗力
【解析】(1)根据图乙信息可知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中的C02,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甲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A、D。
(2)甲图中鲢鱼与河蚌有共同的捕食对象,因此两者是竞争关系。
(3)由于光照减弱,水体中的植物垂直分层出现了变化,因此导致了鲢鱼向上层转移,说明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4)研究能量流动时以种群为单位进行研究
(见必修三P93)。
(5)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则河蚌增加10g体重,最少需要小球藻=10×÷20%+10×÷20%÷20%=130(消耗小球藻最少,则能量传递效率为20%)。
(6)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降低了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30.(11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答案】(1)N、P
(2)脱氧核糖核酸
细胞核
细胞质
(3)组成B的b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答对其中一个即可)(2分)脱水缩合
(4)糖被(或糖蛋白)
细胞膜的外侧
减少
扩散转移
【解析】(1)由图中可知,a是核苷酸,b是氨基酸,所以X代表N、P。
(2)A是DNA,中文名称是脱氧核糖核酸;DMA在人体细胞中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转录产物是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3)E是蛋白质,蛋白质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或是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b是氨基酸,B是多肽,b形成B的过程是脱水缩合。
(4)细胞结构Ⅱ有保护识别的作用,是糖被(或糖蛋白),其分布在细胞膜的外侧;癌细胞的糖蛋白明显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
31.(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答案】(1)(气孔关闭导致)胞间C02浓度降低
降低(1分)
色素含量降低
[H]、ATP
(2)主动运输(1分)
提高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1)分析第二个曲线图可知,前期胞间C02浓度降低程度比色素含量变化程度更大,故此阶段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主要是因为胞间C02浓度降低导致细胞内C3生成速率降低,由题目可知,前期和后期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不同,且后期色素含量变化更显著,而色素含量降低影响光反应产生[H]、ATP的过程,从而影响暗反应。
(2)运输Na+需要H+—ATP酶的作用,说明需要水解ATP,即该运输过程消耗能量,所以是主动运输;积累
大量可溶性小分子物质,可以提高细胞的渗透压(或吸水能力),从而提高耐盐性。
32.(10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答案】(1)隐(1分)
栗色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出现白羽个体(栗羽雄性与白羽雌性个体交配后代均为栗色)
(2)Z
(1分)
F2中白羽个体均为雌性,且母本为栗色
(3)如图所示(4分)
基因型、表现型、符号箭头比例、结果预期(各自占1分)
【解析】(1)根据课本对隐性性状的定义,栗羽个体杂交的子代表现出白羽性状,说明白羽是隐性。
(2)F2中出现白羽个体,且均为雌性,说明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根据鹌鹑的性染色体情况,以及交叉遗传的特点,可判断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3)验证遗传的实验设计,根据交叉遗传的规律,应该使用隐性雄性亲本和显性雌性亲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应该出现雄性与母本性状相同,雌性与父本性状相同的结果。
37.(15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答案】(1)不能(1分)
液体培养基不能分离单菌落
调整pH值
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2)CF
(3)菌落1
(4)J4
发酵过程会产热,J4菌株在较高温度下酶的活性更高
【解析】(1)培养基中含水,可知该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无法分离单菌落;各成分都融化灭菌前,需要调整pH;实验中培养了菌落,为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结束后,应该将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2)样品稀释过程中,需要用到酒精灯、无菌水、无菌滴管,涂布平板过程中,需要酒精灯、培养皿、玻璃刮铲,这两个过程都不需要显微镜和接种环(平板划线法中使用)。
(3)降解圈越大,说明降解纤维素能力越强,所以应该为菌落l。
(4)夏季天气炎热,而且发酵过程会产热,需要选用在高温下纤维素酶活性更强的菌株,分析图中曲线可知,J4菌株在较高温度下酶的活性更高。
38.(15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
【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
(2)物种多样性
(3)分解者(1分)
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或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4)多级利用
利用率
(5)环境容纳量(或K值,或环境承载力)
【解析】(1)沼气工程中物质循环利用体现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该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苗木,饲养牛、猪、鸡等多种畜禽,增加了物种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
(3)产甲烷菌分解沼气池中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产甲烷菌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酵母菌相比,细胞结构的最大区别是产甲烷菌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或没有成型的细胞核)。
(4)沼气工程能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5)生态工程中,需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比如鱼塘中投放的鱼苗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或K值,或环境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