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功(课件+练习+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1.1功(课件+练习+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5-17 08:57:15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请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大功告成 事半功倍
生活中功有成效和贡献的意思,那么物理学中讲到的“功”是什么呢?
功劳 立功—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11.1 功
推力使小车向前进
拉力使物体升高
实例分析
思考:实例中的推力和拉力产生了什么效果?力是否做功?
总结:图中的推力和拉力对物体移动做出贡献则说明力对物体做了功。
s
F
F
F
s
共同点:
1.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一、力学中功的定义
一、力学中的功
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1、功的含义
F
s
F
拉力对车做了功
实例1 马拉车运动
马拉车
 叉车举高货物
F
s
叉车举力做了功
实例2 叉车举高货物
没有做功(劳而无功)
因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s=0
F≠0
分 析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搬而未起
思考:人用力搬石头而没搬动,做功了吗?收到成效了吗?
想一想 议一议
1、当你抱着一摞书不动时,你累吗?你对书做功了吗?为什么?
2、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对讲台做功了吗?
没有做功(不劳无功)
因为物体虽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距离,但在水平方向上人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分 析
s ≠ 0
F = 0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思考: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人对冰壶做功了吗?
分 析
3、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
想一想 议一议
没有做功(劳而无功)
因为虽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移动了距离,但是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
分 析
F≠ 0
s≠ 0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思考:提箱子在水平路面上行走,人做功了吗?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s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F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在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
2.有距离,但是和距离同一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
3.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也有距离,但是力和距离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即移动的距离不是这个“力”产生的)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请体验将一本书举过头顶和将10本书举过头顶,做的功一样多吗?为什么?
这个体验说明了做功的多少与什么有关呢?
将一本书举过头顶和将十本书举过头顶做的功不一样,十本书举过头顶做的功更多;说明了做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有关,力越大,做功越多
想一想 议一议
2、请体验将物理教材举过肩和举过头顶,做的功一样多吗?为什么?
这个体验说明了做功的多少与什么有关呢?
将教材举过肩和举过头顶做的功不一样,且举过头顶做的功更多;说明了做功的多少与距离的远近有关,移动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
想一想 议一议
二、功的计算
1、功的大小
功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计算公式: W=Fs
F —力—牛(N)
S —距离—米(m)
W—功—焦(J)
3、单位:焦耳,简称焦(J) 1J=1N·m
例题1:质量为50Kg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匀速运到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解: 因为马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F=f=800N
马移动的距离
S=3000m
所以马做的功是
W=FS=800N×3000m=2.4×106J
例题解析
例题2:如图,一个人用2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使重力为
10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了0.5m。试求:
(1)人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
(2)如果这个人把物体匀速举高1.5m,举力做了多少功?
G
G
h
解:(1)人对物体做的功:
W=Fs=20N×0.5m=10J
(2)举力做功:
W=FS=Gh=100N×1.5m=150J
F
s
F
例题解析
一、力学中的做功
1.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  ,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     ,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
二、功的计算
1.功等于   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的乘积.
2.功的公式   .
3.功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
距离

距离

距离
W=Fs
焦耳

J
课堂小结
物理微课堂
1、下列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学生提着书包上楼
B、人用力推讲桌,但没推动
C、某同学提着一桶水沿水平路面运动了10米
D、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A
巩固练习
A
B
C
A、W1=W2 B、W1>W2
C、W12.一个人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沿 水平方向拉木箱,使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拉力F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W1和W2的关系是 ( )
A
巩固练习
A.1000焦耳
B.2000焦耳
C.3000焦耳
D.不能确定
3.起重机把重为1000N的货物竖直提高2m后,又沿水平方向移动1m起重机钢绳做了( )功
B
巩固练习
4、甲同学用10N的水平拉力将重300N的箱子沿水平地面匀速移动了10m,乙同学将这只箱子匀速举高2m,甲同学做功_____J,乙同学做功____J。
100
600
巩固练习
5、重50牛的物体,在20牛顿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前进了0.5m,试问拉力、重力各做了多少功?
解:拉力做功:W=FS=20N x 0.5m=10J
重力做功:G=50N S=h=0m
W=Gh=50N x 0m=0J
巩固练习11.1《功》同步练习
1、填空题
1、力学里的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2、把一个鸡蛋举高2m,做的功大约是_____J.
3、用20N的水平拉力把重为100N的物体沿水平桌面拉动2m,拉力所做的功为___J,重力做的功为_____J21教育网
4、小明同学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帮助邻 ( http: / / www.21cnjy.com )居张奶奶将一袋15kg的米匀速背上15m高的六楼,上楼共用时3min.在此过程中,小明对这袋米做了 _____ J的功,(g取10N/kg)
5、如图所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为985g火炬手持火炬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20m,火炬手对火炬做的功为 __________J.若使火炬匀速升高lm,火炬手对火炬做的功为__________J. (不计空气阻力及燃料质量的变化,g取10N/kg)21cnjy.com
2、选择题
6、如图所示,为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a到b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
B. 在b到c的过程中,运动员对铅球没有做功
C. 在c到d的过程中,没有力对铅球做功
D. 在a到d的过程中,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的变化
7、甲比乙高,如果举起相同质量的杠铃所用时间相等,如图所示,则( )
A.甲做功较多 B. 乙 做功较多
C. 甲、乙做功相等 D. 无法确定
8、下面关于做功的几个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起重机将货物吊起时,起重机的拉力对货物做了功
B.人用力托着一箱货物站着不动时,人对货物做了功
C.汽车载着货物在水平公路上行驶时,汽车对货物向上的支持力做了功
D.某个人将铅球推出,铅球落地后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重力对铅球做了功
9、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拉力拉着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的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1·cn·jy·com
A.在粗糙的地面上做功多 B.在光滑的地面上做功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3、计算题
10、一辆桑塔纳汽车在一段平直的长吉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的牵引力为2×103N,求:www.21-cn-jy.com
(1)汽车受到的平均阻力;
(2)汽车5 s内行驶的路程;
(3)汽车5 s内做的功;
11、一个人用20N的水平向右的拉力,使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了0.5m。试求:
(1)人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
(2)如果这个人把物体匀速举高1.5m,举力做了多少功?
11.1《功》参考答案
1、填空题
1、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鸡蛋的重力G=0.05kg×10N=0.5N W=Fs=Gs=0.5×2J=1.0J
3、W=Fs=20×2=40J 重力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则做功为0
4、W=Fs=Gs=150×15J=225J
5、 重力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则做功为0 W=Fs=Gs=9.85×1J=9.85J
2、选择题
6、C
【解析】有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7、A
【解析】 根据W=Fs得F一定时,移动距离越大做功越多
8、A
【解析】做功两个因素: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9、C
【解析】做功两个因素: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计算题
10、2×103N 150m 3×105J
【解析】(1)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牵引力等于摩擦力,所以f=2×103N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由得,s=vt=30×5m=150m
(3)W=Fs=2×103N×150=3×105J
11、(1)10J (2)150J
【解析】(1)W=Fs=20N×0.5m=10J
(2)W举=F举h=Gh=100N×1.5m=150J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