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化学沪教版专题复习教学案 推断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中考化学沪教版专题复习教学案 推断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5-17 14:5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推断题
【题型概述】
推断类试题的形式通常有文字描述推断、文字描述与反应式结合推断和框图题等。它是一类依据化学原理,通过对“已知”进行归纳、演绎、比较推出“未知”或得出“结论”的试题。推断类试题是集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于一体,且综合性强、考查知识面广、思维容量大、题型多变、能力要求高、推理严密,既能检查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量及熟悉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考试题中较难解答的一类试题,在历年中考中频频出现,且体现出很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
【解题方法】
解推断类试题的步骤是:首先,读审——仔细读题、审清题意,即弄清题意和要求,明确已知和未知条件,找出明显条件和隐蔽条件。其次,找突破口或“题眼”——通过分析结构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和现象特征及特征数据等,确定某一物质或成分的存在,以此做解题突破口。第三,推理——从突破口向外扩展,通过顺推法、逆推法、假设法得出初步结论,最后作全面检查,验证推论是否符合题意。
【真题精讲】
类型一
文字叙述类
例1(
2016·江苏无锡)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
、CaCO3
、NaOH、CuCl2
、NaCl和Ca
(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蓝色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Cu2+
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C.原固体粉末一定有NaCl
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
O3
、NaOH、NaNO3
、CuCl2和Ca
(NO3)2
【解析】根据该固体的可能组成分析,固体溶于水所得的沉淀物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根据沉淀加入足量稀硝酸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可确定沉淀中有碳酸钙,溶液为蓝色,可确定沉淀中有氢氧化铜,蓝色溶液中的阳离子除了铜离子,还有钙离子,A错误;氢氧化铜是蓝色固体,而样品是白色粉末,所以氢氧化铜是在样品加入溶解过程中反应生成的,即样品中一定有碳酸钙、氢氧化钠和氯化铜,无色溶液A中通入二氧化碳有白色沉淀,该沉淀是碳酸钙,说明样品中一定含有硝酸钙,但二氧化碳不与硝酸钙反应,由此说明溶液A显碱性,所以溶液A中除硝酸钙外,还有氢氧化钠,B正确;虽然溶液A中加入硝酸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该沉淀是氯化银,由于样品中含氯化铜,溶液A中的氛离子可能全部来自于氯化铜,也可能部分来自于氯化铜,部分来自于氯化钠,无法确定样品中是否一定含氯化钠,C错误;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样品中一定有碳酸钙、氯化铜、氢氧化钠、硝酸钙,可能有的是氛化钠和硝酸钠,D错误。
【答案】
B
1.
(2016·四川资阳)为检验某混合气体成分做了如下实验:将一定体积的该混合气体通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无明显现象,气体总体积减小,把剩余气体导出后,可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物能使白色CuSO4粉末变蓝色,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是(
)。
A.
HCl和CO
B.
HCl和H2
C.
CH4和CO2
D.
CO2和CO
2.
(2015·江苏无锡)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
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
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色粉末中可能有氯化钠和碳酸钙
B.白色粉末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可能有氯化钠
C.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钙
D.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和无水硫酸铜,且二者的质量比一定为1:2
【考情小结】解答此类试题要抓住常见物质的性质并能根据题给信息和实验现象作出正确的判断。
类型二
框图类
例2(2016·江苏淮安)A~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反应①是工业冶铁的主要原理。B、D组成元素相同,G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溶剂,I属于糖类,部分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
(1)物质B的化学式是

(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反应①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

(4)由上图可得出,化学反应能够实现的相互转化有
(填字母)。
A.酸和碱
B.无机物和有机物
C.不同种类的原子
D.化学能与其他形式的能量
【解析】根据“反应①是工业冶铁的主要原理”、“B、D组成元素相同”,则推测A为氧化铁,B为一氧化碳,D为二氧化碳,C为铁;根据“G是生活中最常用的洛剂”,则推测G为水;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Ⅰ)和氧气(H),氧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水,所以F是氢气,E是能与铁反应生成氢气的酸,代入图框检验,符合题意。
(1)物质B为一氧化碳;(2)反应②为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盐,属于置换反应;(3)反应①中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铁;(4)由上述分析可知:二氧化碳与水在光合作用中生成葡萄糖和氧气,而葡萄糖和氧气在呼吸作用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化学反应能够实现的相互转化有无机物和有机物。
【答案】(1)CO
(2)置换反应
(3)铁
(4)B
3.
(2016·四川广安)A~
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H为蓝色的硫酸盐溶液。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
,H中溶质的化学式:

(2)反应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反应①~③中为置换反应的是
(填序号)。
(4)写出稀盐酸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2015·四川遂宁)A~H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的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是无色液体;H是蓝色沉淀。X、Y都是氧化物,其中X是黑色粉末固体,Y常用作食品干燥剂,Z是红色固体。他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X起
作用。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考情小结】解答此类试题应抓住以下几点:①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②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③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类型三
实验类
例3(2016·江苏徐州)A、B、C、D四种物质之间的一步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它们均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是氧化物,C为碱,D由两种元素组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A的化学式为CaCO3
B.
D物质不属于盐
C.表中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D.
B→C的化学方程式为CaO十H2O=Ca(OH)2
【解析】已知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为CaCO3,由题目给的信息很容易判断出B为CaO、C为Ca(OH)2,CaCO3
、CaO、Ca(OH)2与盐酸反应都可以生成CaCl2,因此D为CaCl2,属于盐,图中有分解、化合和复分解反应,没有置换反应。
【答案】
B
5.
(2016·湖北荆门)甲、乙、丙三种物质只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的是(
)。
6.
(2015·江苏南京)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情小结】解答此类试题主要抓住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判断物质间能否反应以及是否符合图示关系即可。
参考答案
1.
B
2.
C
3.
(1)
Fe2O3
CuSO4
(2)
Fe+
CuSO4=FeSO4+
Cu
(3)
①③
(4)
6HCl+
Fe2O3=2FeCl3+3H2O
4.
(1)
催化(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2)
CaO+H2O=Ca(OH)2
(3)
Ca(OH)2+
CuSO4=Cu(OH)2↓+CaSO4
复分解
5.
B
6.
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