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特征与农业》(第2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青藏地区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高寒牧场。
了解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的种植业形成了河谷农业。
了解在高寒条件下人们的衣、食、住、行的发展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及资料引导学生分析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青藏地区的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体会到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建设边远地区的雄心壮志。21教育网
【教学重点】
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及资料分析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当地人们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情况。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资料分析、讨论法、教师讲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高、寒)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的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共同来了解一下青藏地区的畜牧业和农业。
二、新课学习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高寒牧区
(1)主要牧区
青藏地区有哪几个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牧区有什么特色?(高寒牧区)
(2)优良畜种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2.河谷农业区
(1)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地势高,气温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2)河谷农业
农业区: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农业区?(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为什么青藏地区的种植业集中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豌豆
阅读材料:青稞高产地区
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种植青稞和小麦。这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青藏地区居民的生活
衣--传统服饰:藏袍
食--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牛羊肉
拓展延伸:视频:《舌尖上的中国之糌粑制作》
住--
农区和城镇的房子:碉房。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厚实。21·cn·jy·com
牧民的房子:牛毛毡搭成的帐篷。抵御寒冷、避免烈日照射、适应游牧生活。
行--
公路:历史上的青藏高原是个交通不便的区域,西藏解放以前没有公路,也没有一座现代桥梁。从拉萨到四川成都,翻雪山,越深谷,要走好几个月,冬季大雪封山,对外交通就完全中断。现如今青藏地区以公路运输为主。www.21-cn-jy.com
铁路: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
拓展延伸:视频:《天路——青藏铁路》
修建青藏铁路的意义:促进青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修建青藏铁路的难题:冻土、缺氧
活动: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阅读教材90页的图文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条件。
1.以拉萨为例概括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发展农业所具备的热量条件。
在6、7月份最高气温接近20℃,适合农作物的成熟。
2.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
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
3.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2·1·c·n·j·y
【课堂练习】
1.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是(D)
A.河西走廊 B.河套平原
C.雅鲁藏布江谷地 D.湟水谷地
2.青藏牧区的牧场属于(C)
A.绿洲牧场 B.山地牧场
C.高寒牧场 D.温带草原牧场
3.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的原因是(A)
A.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B.水源充足,热量丰富
C.气温较低,没有病虫害
D.地势高,土壤肥沃
4.牦牛是下列哪个地区的牲畜品种 (C)
A.新疆 B.内蒙古 C.青藏 D.宁夏
5.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D)
A.柴达木盆地 B.藏北高原
C.阿里地区 D.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6.关于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D)
A.草场资源不足,加上过度放牧,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方
B.长期种地不养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
C.暴雨集中,土质疏松,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气温低,牧草矮小,载畜能力低
【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什么?(受高寒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地区形成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各具特色。)21cnjy.com
【作业布置】
1.青藏地区有哪些牧区?牧区有什么特色?
2.说一说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板书设计】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2课时)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高寒牧区
河谷农业区
青藏地区居民的生活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全面了解了青藏地区在高寒环境下形成的富有特色的畜牧业及农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7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2课时)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复习提问
高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青藏地区的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寒
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青藏地区的畜牧业和农业。
情景导入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高寒牧区
主要牧区
青藏地区有哪几个牧区?
牧区有什么特色?
新课学习
优良畜种
藏山羊
牦牛
藏绵羊
新课学习
河谷农业区
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地势高,气温较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青 藏 高 原
“世界屋脊”
海拔4000米以上
新课学习
河谷农业
农业区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江谷地
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
青藏地区有哪些主要农业区?
新课学习
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为什么青藏地区的种植业集中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新课学习
主要农作物
豌豆
——河谷农业
青稞
小麦
新课学习
阅读材料
青稞高产地区
雅鲁藏布江河谷主要种植青稞和小麦。这里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
新课学习
青藏地区居民的生活
衣
传统服饰:藏袍
新课学习
食
糌粑
青稞酒
酥油茶
牛羊肉
新课学习
拓展延伸
视频:舌尖上的中国之糌粑制作
住
碉房
青藏高原土层浅薄,林木稀少。当地人们在建造房屋时,往往就地取材,主要以石块为原料。房屋墙体厚实。
牛毛毡搭成的帐篷
牧民的房子
农区和城镇的房子
抵御寒冷
避免烈日照射
适应游牧生活
新课学习
行
历史上的青藏高原是个交通不便的区域,西藏解放以前没有公路,也没有一座现代桥梁。从拉萨到四川成都,翻雪山,越深谷,要走好几个月,冬季大雪封山,对外交通就完全中断。
羊肠小道猴子路
云梯溜索独木桥
拓展延伸
公路
现如今青藏地区以公路运输为主
青藏地区公路分布图
拓展延伸
青
藏
铁
路
西宁
拉萨
青藏铁路——西宁至拉萨
拓展延伸
铁路
视频:天路——青藏铁路
拓展延伸
修建青藏铁路的意义:
促进青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修建青藏铁路的难题:
冻土、缺氧
拓展延伸
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活动
在6、7月份最高气温接近20℃,适合农作物的成熟
1.以拉萨为例概括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发展农业所具备的热量条件。
阅读教材90页的图文材料,从不同角度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条件。
新课学习
河谷地带,水源充足,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
2.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水源条件。
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因此,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3.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新课学习
1.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区是( )
A.河西走廊 B.河套平原
C.雅鲁藏布江谷地 D.湟水谷地
2.青藏牧区的牧场属于( )
A.绿洲牧场 B.山地牧场
C.高寒牧场 D.温带草原牧场
D
C
课堂练习
3.青藏地区种植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的原因是 ( )
A.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B.水源充足,热量丰富
C.气温较低,没有病虫害
D.地势高,土壤肥沃
4.牦牛是下列哪个地区的牲畜品种 ( )
A.新疆 B.内蒙古 C.青藏 D.宁夏
A
C
课堂练习
5.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柴达木盆地 B.藏北高原
C.阿里地区 D.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
6.关于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场资源不足,加上过度放牧,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方
B.长期种地不养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
C.暴雨集中,土质疏松,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气温低,牧草矮小,载畜能力低
D
D
课堂练习
我们学了什么?
课堂小结
受高寒自然环境的影响,青藏地区形成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各具特色。
青藏地区有哪些牧区?牧区有什么特色?
说一说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作业布置
1
2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
(第2课时)
高寒牧区
河谷农业区
青藏地区居民的生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