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之光 课件+教案+素材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文明之光 课件+教案+素材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5-17 15:29:44

文档简介

第1课
文明之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联系时代及社会生活认识彩陶。
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时代、造型、纹饰、质地、工艺等方面描述彩陶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彩陶,并运用相关美术知识和历史知识。
2学情分析
学生本学期刚升入八年级,对相关历史知识了解不算多,但有一定兴趣。
3重点难点
通过对彩陶的欣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彩陶工艺美术发展不同时期的现象、历史源流以及审美特点,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祖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增强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引导阶段
观看松滋桂花树遗址视频和图片,介绍其概况。
(松滋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耕耘狩猎,休养生息,形成了原始社会部落。上世纪70年代初,松滋桂花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掘,出土了大批石器、陶器,明确了大溪文化(宜昌巫山县境内)、屈家岭文化(京山县屈家岭)、湖北龙山文化(现命名为石家河文化(天门市石河镇))的叠压、演化、传承关系。桂花树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东南与公安毗邻的王家大湖南端,面积约17万平方米,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桂花树遗址的发掘,证明了在松滋这片土地上,7000年前就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该遗址于1974年发现,同年湖北省博物馆等进行试掘。文化堆积厚达2.5~5.5米,文化内涵以大溪文化为主。石器采用了切割、钻孔等技术,器形规整,有铲、斧、锛、凿、雕刻器等。陶器数量多,器形有鼎、碗、钵、簋、盘、豆、罐、瓮、壶、双腹杯、直筒瓶、器盖、器座等。部分红陶器器表或上部施有深红色的彩衣。其它还出有玉刀、玉镯、玉璜、玉坠、陶球等。考古发掘还发现了少量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文化遗存。)
提问: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关于彩陶的联想,想象舞蹈纹盆中这组人物的装扮,说明他们为什么跳舞
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活动2【讲授】发展阶段
一、原始陶器艺术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
马家窑(分马家窑、半坡、马厂三个类型)、
半坡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活动3【活动】欣赏评析
1、仰韶文化
彩陶
《旋纹尖底瓶》新石器时代,
高54厘米,
口径6.5厘米,
1972年陕西临潼县姜塞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瓶为细砂红陶,是当时的汲水工具,小口,尖底,深腹,腹侧有两耳,可系绳。当瓶空时,重心靠上;汲水时,瓶倒置水中,水便注入瓶内,使重心下移,瓶自动竖起,使用方便。这是仰韶文化遗存中特有的产品,距今约6000年,设计美观,实用性很强,体现了当时仰韶人的智慧。
2、马家窑文化
《涡旋纹彩陶瓶》高50厘米,口径18.4厘米。1956年甘肃永靖县三坪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细泥红陶,通体磨光,敛口,口沿外有四望,口沿、肩、上腹部分三层绘旋纹和水波纹。此罐造型巨大,比例匀称,纹饰繁缛瑰丽,线条流畅,动感强烈。是马家窑类型彩陶中的精品,被誉为“彩陶之王”
3、半坡类型
(1)《彩陶罐》新石器时代
半坡类型的彩陶器型,最有特点的是:
长颈(短颈、或无颈而有折沿)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形象丰富浑厚,稳重大方,是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最成功的造型之一。
利用了纹样和底子相互成型的手法,获得阴阳双关、虚实相生的奇异美妙效果。
(2)《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
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造型特点是:
将虚实、疏密、正反、阴阳等关系较好地协调组织在一个空间平面之中。图样的多次重复,使看上去简单的图样显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4、马厂类型
《彩陶蛙纹瓮》新石器时代,容器,马厂类型,青海柳湾出土,高52厘米,口径19厘米,青海省彩陶中心。
5、庙底沟类型
庙底沟类型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型线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形等纹饰,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饰图样。
6、松滋桂花树遗址
活动4【练习】思考练习
说一说人面纹盆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据学者考证人面鱼纹盆是一个小孩葬具的盖。据此你能推断人面鱼纹的用意吗 分析彩陶中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的联系。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1.辨识具象纹样表现的内容。
2.分析抽象纹样表现的内容(鱼纹、鸟纹)。
3.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 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
4.感受:谈谈具象与抽象的彩陶装饰纹样给你的不同视觉感受。
尝试: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活动5【测试】巩固练习
1、彩陶出现在时代。
2、新石器时代著名文化有、、、等。
3、代表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最高水平的是文化。
4、陶器的器型包括杯、钵、碗、盆、、、

等。
5、彩陶纹样可以分为具象纹样和纹样,主要表现为鱼纹、纹和纹。
6、松滋桂花树遗址属于大溪文化、文化和文化(又名石家河文化),以文化为主。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活动7【作业】课后拓展
建议同学们在网上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进一步的了解中国古代彩陶文化
。为我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共28张PPT)
彩陶部分
湘美版八年级下册美术第一课《文明之光》
松滋桂花树文化遗址部分出土文物
松滋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耕耘狩猎,休养生息,形成了原始社会部落。上世纪70年代初,松滋桂花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掘,出土了大批石器、陶器,明确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湖北龙山文化(现命名为石家河文化)的叠压、演化、传承关系。桂花树遗址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东南与公安毗邻的王家大湖南端,面积约17万平方米,是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花树遗址的发掘,证明了在松滋这片土地上,7000年前就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该遗址于1974年发现,同年湖北省博物馆等进行试掘。文化堆积厚达2.5~5.5米,文化内涵以大溪文化为主。石器采用了切割、钻孔等技术,器形规整,有铲、斧、锛、凿、雕刻器等。陶器数量多,器形有鼎、碗、钵、簋、盘、豆、罐、瓮、壶、双腹杯、直筒瓶、器盖、器座等。部分红陶器器表或上部施有深红色的彩衣。其它还出有玉刀、玉镯、玉璜、玉坠、陶球等。考古发掘还发现了少量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文化遗存。
彩陶大致出现在什么时代?
你能描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场景吗
 
彩陶艺术记录了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也体现了他们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趣味。
依据这组人物的装扮,说说他们为什么跳舞?
这个彩陶罐的装饰纹样会让你联想到什么 你能尝试根据彩陶器物的造型和纹样装饰推断其用途,并由此进一步想象原始人类的生活情景吗
彩陶
舞蹈纹盆
新石器时代
一、原始陶器艺术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中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晚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
化遗址
仰韶文化(黄河中游地区,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
马家窑文化(分马家窑、半坡、马厂三个类型)(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1924年发现于甘肃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其中半坡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
旋纹尖底瓶
新石器时代
彩陶
《旋纹尖底瓶》新石器时代,
高54厘米,
口径6.5厘米,
1972年陕西临潼县姜塞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瓶为细砂红陶,是当时的汲水工具,小口,尖底,深腹,腹侧有两耳,可系绳。当瓶空时,重心靠上;汲水时,瓶倒置水中,水便注入瓶内,使重心下移,瓶自动竖起,使用方便。这是仰韶文化遗存中特有的产品,距今约6000年,设计美观,实用性很强,体现了当时仰韶人的智慧。
1、仰韶文化
二、作品欣赏
旋纹罐,高50厘米,口径18.4厘米。1956年甘肃永靖县三坪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细泥红陶,通体磨光,敛口,口沿外有四望,口沿、肩、上腹部分三层绘旋纹和水波纹。此罐造型巨大,比例匀称,纹饰繁缛瑰丽,线条流畅,动感强烈。是马家窑类型彩陶中的精品,被誉为“彩陶之王”。
2、马家窑文化
《涡旋纹彩陶瓶》
半坡类型彩陶纹样的造型特点是将虚实、疏密、正反、阴阳等关系较好地协调组织在一个空间平面之中。图样的多次重复,使看上去简单的图样显得丰富多彩,富有魅力。
3、半坡文化
半坡类型的彩陶器型,最有特点的是长颈(短颈、或无颈而有折沿)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形象丰富浑厚,稳重大方,是我国早期陶器工艺史最成功的造型之一。
利用了纹样和底子相互成型的手法,获得阴阳双关、虚实相生的奇异美妙效果。
彩陶蛙纹瓮,新石器时代,容器,马厂类型,青海柳湾出土,高52厘米,口径19厘米,青海省彩陶中心。
彩陶蛙纹瓮
4、马厂文化
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形,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常用圆点、弧型线构成的新月型、叶形、花瓣形等纹饰,以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纹饰图样。
庙地沟类型
三大显著特点:
1、色泽多样化,
2、黑陶制作成熟,
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
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
新石器时代.白陶双层口鬶,大汶口文化,这是个鸟形的鬶,最特别的是它的双层口沿,口沿四周还饰有三角形镂孔,双层的口很少见,既可阻挡灰尘杂物,又是很强的装饰效果。
白陶双层口鬶
松滋桂花树遗址出土文物(大溪文化为主)
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
思考·练习
  仔细观察,说一说人面鱼纹是由哪几种图形构成的。
彩陶纹样有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之分,两者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 。
具象纹样
抽象纹样
彩陶鱼纹图案的变化 
彩陶鸟纹图案的变化
学习活动一
归纳:从具象纹样到抽象纹样都有哪些改变
鱼纹、鸟纹的变化都有哪些共同规律
巩固·练习
1、彩陶出现在
时代。
2、新石器时代著名文化有



等。
3、代表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最高水平的是
文化。
4、陶器的器型包括杯、钵、碗、盆、
5、彩陶纹样可以分为具象纹样和
纹样,主要表现为鱼纹、
纹和
纹。
6、松滋桂花树遗址属于大溪文化、
文化和
文化(又名石家河文化),以
文化为主。
新石器
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
半坡文化
马厂文化
半坡
罐、瓮、盂、瓶、
釜、灶、鼎、器盖和器座等。
抽象


屈家岭
龙山
大溪
尝试练习
以彩陶蛙纹为参照,用抽象的方式设计两个与之不同的蛙纹图形。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拓展
建议同学们在网上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题材收集、归类整理彩陶纹样,进一步的了解中国古代彩陶文化
。为我们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