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方寸之间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方寸之间 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5-17 16:1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方寸之间
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方寸之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和预期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包含“欣赏评述”内容。教材从介绍印章种类及篆刻表现形式入手,进而深入介绍治印的基本步骤。目的是使学生对篆刻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篆刻。教材通过比较印面呈现的不同风格,使学生体会其中文字内容与表现形式之间的内在关系,感受艺术家的性情与人格修养。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关篆刻艺术形式特点与刀法运用的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在治印的动手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并运用篆刻章法的变化原则修改或者设计印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探索新知的兴趣及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
教学难点是篆刻章法中虚实、疏密关系的运用。攻破这一难点,我将展示大量的篆刻艺术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虽然对篆刻了解很少,可是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意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去探索和掌握技能。而且之前学生学过一些版画知识和版画技法,这为他们学习篆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制印的过程中,也会在刀法、钤印、阴阳刻的处理等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具体的技法问题,因此我将给予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最终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从对篆刻的整体介绍出发,使学生对篆刻艺术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接着通过观察与分析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分析的学习方法中明确印章的组成部分、朱文、白文、名章、闲章、肖形印等印章品类及表现形式。最后学生在欣赏学习和动手尝试中感受篆刻这门中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因此我将运用以下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讲授法、
讨论法等。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方法将相互渗透、相互联系。
学法和教法相呼应。在学法上,我准备采用下面几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因为本单元的课程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我将用两课时进行教学,这里我主要对第一课时的教学进行设计。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为五大块:
一、感受主题,激情导入:每小组的桌上放一包裹,包裹用印有甲骨文的棉布包着,里面是一个纸盒子,纸盒的六面上粘贴着不同表现的形式的篆刻作品。盒子里放着篆刻用的工具材料。请同学们自已以探索的方式打开包裹,发现盒子,导入课题。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本节课开个好头。本环节用1-2分钟完成。
二、欣赏分析,设问导疑:本环节主要围绕研究盒子展开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盒子五个面上的印章作品,对比分析,了解印章的分类;打开纸盒子,利用好奇心引导学生去探索,认识工具;专家引领,视频演示冲刀法和切刀法;利用工具,在实践中体验篆刻的乐趣,并总结出冲刀法和切刀法的不同。本环节可用11分钟完成。
三、深入探究,合作实践:本环节在了解制印的基本步骤后篆刻人生第一枚印章,制印过程中老师不断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本环节可用23分钟完成。
四、巩固新知,检测反馈:本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在展示板上贴出本小组的作业卷轴,通过自评、互评、及师评等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评价作品的能力,同时体会成功的成就感。本环节可用8分钟完成。
五、总结归纳,知识拓展:老师用激励的话语使学生感受篆刻这一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并培养学生做事专注的态度。本环节可用1分钟完成。
在本课的板书设计上我将篆刻的学习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方寸之间
一、印章分类:名章、闲章、肖形章
朱文印、白文印
二、制印技法:冲刀法、切刀法
三、印章制作步骤
五、说预期效果
这节课预设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有关篆刻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动手治印的活动中掌握篆刻工具的基本使用技能及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设计中我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安排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并辅以专家微课视频让教学规范化直观化的达成教学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体会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