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画布上的阳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点,培养对美术作品进行综合审美评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较好地运用比较的欣赏方法赏析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进对人类艺术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内在联系的体会和理解。
2教学难点重点
教学重点:印象派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印象派作品如何表现光和色彩
3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去海边看过美丽的日出吗 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顿时海面上波光粼粼。阳光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展示深圳海边日出景色,请学生观察照片上的色彩,分析色彩成分和色彩
成分的比例。若学生的感受不够强烈,可出示一张日落照片进行对比。
师:同学们感觉和分析是否完整呢 画布上的阳光和照片中的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关于日出的作品,看看画家他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色彩瞬间的印象的。(引入课题)
二、作品欣赏——《日出·印象》
1.你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画面的瞬间景象的感受和印象:旭日朦胧的光色,船、物、大气、水、阳光交融成一片。
画中是画家家乡勒阿弗尔的港湾。作品表现了太阳刚刚升起时光辉灿烂的一瞬间,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透过淡紫色的晨雾,船上人影依稀可辨,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画家把从一个窗口上看到的这一印象收入画布上,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
2.同学们觉得这幅画是如何表现画面的光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感受、色调、物象的清晰度、物象的色彩、日光的色彩和笔触进行分析
①光源:橙红色,天空受光照射变成橙色,水面有的直接变成光源色,受影响有的偏黄,有的偏紫。
②物体的色彩:强调瞬间的色彩氛围,没有仔细描绘物象的具体轮廓。银灰色的海面,在光与物的影响下,色彩丰富多彩。
③笔触:短小而清晰的笔触,把不同的色彩一点点地排列上去,看上去有一种光影在颤动的效果。
三、色彩分析
活动:请再一次感觉深圳海边的照片,分析照片中有哪些色彩成分及色彩成分比例
小结:欣赏了作品《日出·印象》后,我们再一次感受日出照片的色彩成分,同学们对照片的色彩有了更为丰富和全面的分析,而且我们还发现,绘画色彩并不是简单的物体固有色的明暗变化。《日出·印象》是19世纪后期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这幅《日出》从当时人们的眼光看,只是一幅草图,甚至遭到展览单位的拒绝。当时的批评家嘲笑莫奈不过是凭印象作画,是印象主义。没想到印象画派由此得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通过几幅作品的比较,来感受印象派的艺术魅力。
四、作品赏析
1、欣赏、比较《牧羊女》、《农家女》
学习活动:
对比印象派前的作品《牧羊女》和印象派的作品《农家女》,从题材、构图、色彩等方面说一说它们分别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分析画家对写生色彩的认识,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之间的关系以及微妙的变化。
印象派前的作品以棕色调为主,印象派的作品色调有冷有暖,色彩丰富,光与色交融,画面具有生命力。
印象派认为“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主张在作画时要整体的观察、比较,找出正确的色彩关系,特别是物体暗面和暗面色彩的微妙变化。为此,他们一直坚持在室外阳光下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作画。为了记录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色彩变化,画家常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物体进行写生,追求转瞬即逝的真实。
2、欣赏《父亲》、《卖水的人》、《草垛》、《阿戎堆的桥》
思考练习:观察比较印象派的作品与印象派前的作品,在下面的表述中有两对描述词语放错了边,你能指出来吗
棕褐色调
笔触明显
阳光感强
明暗突出
无笔触感
画面厚重
画面轻松
色彩绚丽
印象派前的作品
印象派的作品
小结:分析得很准确!看来同学们对印象派的作品特点已经有所体悟了,那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印象派的艺术特点吧!
五、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1.
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褐色调的造型观念。
2.
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和色束,强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3.
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内容或画什么,重复地对同一题材和同一对象进行描绘。
六、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
今天我们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欣赏了印象派作品。我们知道了印象派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卫,更不是抽象,它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将科学的色彩学理论运用于绘画。在这里,老师要留给你们一道思考题,检查检查你是否真的理解了印象派作品对于光和色的表现。莫奈有一组很著名的《鲁昂教堂组图》,全作有20幅,是画家在同一位置,面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照下画的。
请你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推测这三幅《鲁昂教堂》分别画于什么时间段 (共12张PPT)
画布上的阳光
义务教育教科书(湘版)九年级下册——
《日出·印象》
莫奈(法国)
1、你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画中是画家家乡勒阿弗尔的港湾。作品表现了太阳刚刚升起时光辉灿烂的一瞬间,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透过淡紫色的晨雾,船上人影依稀可辨,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画家把从一个窗口上看到的这一印象收入画布上,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
2.同学们觉得这幅画是如何表现画面的光的感受?
议一议:
光源:
色彩:
笔触:
橙红色,天空受光照射变成橙色,水面有的直接变成光源色,
受影响有的偏黄,有的偏紫。
强调瞬间的色彩氛围,没有仔细描绘物象的具体轮廓。银灰色的海面,在光与物的影响下,色彩丰富多彩。
短小而清晰的笔触,把不同的色彩一点点地排列上去,看上去有一种光影在颤动的效果。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11.14-1926.12.5.),法
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
始人之一。
《日出·印象》是19世纪后期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
这幅《日出》从当时人们的眼光看,只是一幅草图,
甚至遭到展览单位的拒绝。当时的批评家嘲笑莫奈
不过是凭印象作画,是印象主义。
试从题材、构图、色彩等方面说一说这两幅作品分别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
印象派
《农家女》毕沙罗
印象派前的作品以棕色调为主,印象派的作品色调有冷有暖,色彩丰富,光与色交融,
画面具有生命力。
观察并思考
印象派
前《牧羊女》米勒
印象派认为“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主张在作画时要整体的观察、比较,找出正确的色彩关系,特别是物体暗面和暗面色彩的微妙变化。为此,他们一直坚持在室外阳光下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作画。为了记录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色彩变化,画家常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物体进行写生,追求转瞬即逝的真实。
棕褐色调
笔触明显
阳光感强
明暗突出
无笔触感
画面厚重
画面轻松
色彩绚丽
印象派前的作品
印象派的作品
印象派前
思考练习:观察比较印象派的作品与印象派前的作品,在下面的表述中有两对描述词语放错了边,你能指出来吗?
印象派
《父亲》
《卖水的人》
《草垛》
《阿戎堆的桥》
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2、
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和色束,强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1、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褐色调的造型观念。
3、
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内容或画什么,重复地对同一题材和同一对象进行描绘。
试一试:
请你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结合你的生活经验,推测这三幅《鲁昂教堂》分别画于什么时间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