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24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人间四月天,一树树的花开,相依相wēi,随风摇弋,轻舞旋律。纷纷扬扬飘落的,绽放着美丽,流光yì彩,馨香满怀,明媚了岁月,芬芳了生命,带来了美好。让人生多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份浪漫,将希望的火种点燃,将平淡的生活描绘得金璧辉huáng。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①相依相wēi
____
②花bàn_____
③流光yì_____彩
④辉huáng_____
(2)从上面的选段中找出连个错别字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改成_______
_______改成__________
2.默写。
(8分)
①居高声自远,
。
(_________《蝉》)
②
,欲饮琵琶马上催。
③桃李不言,
。
④荷叶罗裙一色裁,
。
(王昌龄《________》)
⑤
,月晓风清欲堕时。
(陆龟蒙《白莲》)
⑥多谢浣纱人未折,
。
(郑谷《莲叶》)
3.名著阅读(4分)
(1)
右图为连环画上的两幅插图,图中两个人物是
《西游记》中的
、
。(2分)
(2)
下面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
)(2分)
A.
《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
孙悟空善于变化,化作仙丹被熊怪吞入肚中成功救出宝象国公主;变作小虫混入茶水进入罗刹女腹中借得芭蕉扇灭火;无底洞天竺公主吃下悟空所变的红桃,腹痛难忍现出玉兔原形。
C.
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八戒骗了回去。
D.
《三打白骨精》中,白骨精先后变成少女、老婆婆、老翁,但三次都被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识破,最后一次在山神土地以及其他各位神仙的帮助下,孙悟空将白骨精打回原形。
E.
阿城《孩子王》中的“老杆儿”和上面两位未入仙班时一样是个调皮王,不按文革时的规定学语录,写作也不抄“红旗飘扬,战鼓震天”这样的社论,终于被迫休学。
4.阅读下列新闻,回答相关问题。(6分)
从去年开始,我国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出现了共享单车(即“摩拜单车”)。它与原本的公共自行车不同,不用办卡,没有车桩,用二维码就能开锁,在APP上就能找车。
(1)企业针对“知晓度”和“使用率”,在20-45岁人群中随机抽取300名进行了小型调查:(2分)
不知道“摩拜单车”
安装“摩拜单车”APP,但未曾使用
偶尔使用“摩拜单车”
经常使用“摩拜单车”
固定使用“摩拜单车”
2%
23%
31%
25%
19%
从表格可知,调查结果是:
(2)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从中发现的问题。
(2分)
材料一:近日,朝阳区大望路华贸桥附近的八王坟东公交车站遭遇“围城”,近千量停放在这里的共享单车占据了进出站车道,给进出站的公交车带来了不便和隐患。(2017.3.24《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有网友称,福州新兴新村3号楼过道外的电线上,竟然悬挂了一辆共享单车,严重威胁到从楼底经过的居民的人身安全。
(2017.3.26《福州晚报》)
(3)假如你随爸爸一起出行,你爸爸使用共享单车后随意停放在路边,你将对他说些什么?(2分)
_______
___
第二部分(46分)
阅读古诗,回答5—6题。(5分)
赠荷花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5.这首诗前四句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手法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2分)
6.古人常以荷花比喻君子、美德,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赞美其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品格,本诗描写了荷叶、荷花哪些独特品质 请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6分)
【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憫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蜘蛛杀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飙下:带着一股风跳下。
②踞:趴。
③盬(gǔ):吸饮。
7.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好事___
(2)虎大骇,远遁
遁___
(3)果腹而去
果腹___
(4)蜘蛛引丝疾上
疾___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
(1)驴不胜怒,蹄之。
(2)蛇复昂首待之。
9.填空。(4分)
(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__
__”到“觉无异能者”,再到“___
__”。【乙】文“如是者三四次”中的“是”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
”。(请用选文原句填空)
(2)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方法不同:甲文侧重描写虎的_
__
;乙文侧重描写蜘蛛的__
_
。
10.驴和蜘蛛的斗争过程,引人深思。请分别说说你从它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3题。(8分)
蝴蝶的飞行策略
①蝴蝶喜欢飞来飞去,时而“狂随柳絮”,时而“舞入梨花”,但是不论在何处,它们一直腾挪翻转,从来不愿沿着平缓的路径飞行。蝴蝶的这种灵动舞步,引起了人们的疑惑:既然蝴蝶有着(相对于它们而言)如此巨大的翅膀,应该能够很容易地协调飞行姿态,它们为何还要选择如此曲折颠簸的飞行方式呢?
②其实,这是蝴蝶对抗捕食者的一种进化策略,因为飞行的路径越古怪,捕猎者就越难抓到蝴蝶。与那些为了充分利用气体动力学而设计强壮翅膀的鸟类相比,蝴蝶并不是非常专业的飞行员,它们所追求的并不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而是敏捷的变向能力。而且,蝴蝶“乱飞”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干扰捕猎者的预判,还能让捕猎者难以近身。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对蝴蝶的飞行方式做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蝴蝶在推进自身向前时伴随着许许多多的上升下落,这样可以在周围产生汹涌的气体湍流,这种湍流干扰了捕猎者的攻击路线。所以,毒性大的蝴蝶往往比无毒的蝴蝶飞得更平缓,因为它们不怎么屑于采用这种逃避的策略了。
③这种高难度的“乱飞”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蝴蝶的身体特点。人们很久以来就知道,蝴蝶的前翅与它们的肌肉连接,而后翅只是被动地由前翅带动,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科学家们试着通过逐渐消减蝴蝶的后翅,来调查一下后翅的作用。他们发现,即使所有的后翅都被去掉,蝴蝶仍然可以持续地飞行,而且飞行路线仍然可以像往常那样曲折,但是飞行和转弯的速度慢了许多。很明显,蝴蝶的后翅并不用来提供飞行升力,而是专门用来增强身体转弯时的灵活性。
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通过解剖估算了蝴蝶身体各个部分的重量,然后通过高速摄影机记录了蝴蝶的飞行运动,发现蝴蝶在飞行时,除了翅膀,其身体也承担了很重要的作用。蝴蝶可以改变身体和翅膀的相对位置来调整重心,增强身体的可操作性(比如转身),这就好像溜冰选手或者跳水运动员通过摆动手臂和腿来改变身体重力的空间分布,因此可以做出漂亮的动作。帝王蝶尤其精通此道,它们可以在比其自身身长还短的距离内实现90度转弯。
⑤然而,蝴蝶还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它们大都色彩鲜艳,更容易引起捕猎者的注意,这似乎违反了蝴蝶的进化策略。现在科学家们发现,蝴蝶艳丽的外表体现了它们的生物智慧。蝴蝶最初是从飞蛾进化而来的,飞蛾喜欢夜间活动,它们率先进化出了大翅膀和闪避的本领对抗蝙蝠。蝴蝶只在白天活动,它们也有着巨大的翅膀,对于鸟类而言无论如何都是很容易看到的,于是它们索性将身体进化成很显眼的色彩,以此用作一种宣传——蝴蝶是非常难捉的。如果一只年轻的缺乏狩猎经验的鸟儿看到了一只鲜艳的蝴蝶,它会想“哇哦,瞧瞧这块肥肉,它是我的了。”但很快这只鸟发现,蝴蝶不仅难以赶上,即使抓到了它们,它们也是很滑的,因为蝴蝶翅膀覆盖着鳞片,容易逃脱。久而久之,鸟就会意识到抓获蝴蝶实在是太费力了,渐渐地就失去了对蝴蝶的兴趣,转而考虑其他的猎物了。
⑥所以,蝴蝶以它独特的生物智慧,既保护了自己,又在自然界留下了一道艳丽的风景。
11.
选出下列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2分)
(
)
A.
蝴蝶“乱飞”产生的汹涌的气体湍流能够干扰捕猎者的攻击路线。
B.
蝴蝶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还有敏捷的变向能力。
C.
蝴蝶的后翅能增强其身体转弯时的灵活性,从而帮助蝴蝶加快飞行和转弯的速度。
D.
蝴蝶用外表艳丽的色彩向捕捉者传达了一种信息:蝴蝶是非常难捕捉的。
12.
“而后翅只是被动地由前翅带动,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分析加点词语“似乎”的作用。(3分)
13.
选文第四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8题。(17分)
给燕子留个门
干亚群
当河里最后一块冰被我们捣碎后,叮叮咚咚的水流声从村东一直响到村西。也就这么几天里,村里又多了一份热闹,门前的枣树上开始有叽叽喳喳的声音。老人便把门开得大大的。我们感到不解。老人说,燕子回来了,它们要筑巢,如果关着门,燕子会觉得主人不欢迎它们。
敞开的门,有春风灌进来。春风仿佛在铺一条无形的路,是空中温暖的路。燕子顺着赶过来。春风把沿途的树都弄绿了。于是,有一天,我们听见燕子的叫声,看见燕子的身影——像黑色的闪电。
老屋横梁上的那只燕子窝,跟我们玩的那种烂泥炮形状差不多,上宽下窄,不过看起来有点疙里疙瘩。我们也不知道哪一年筑的,每年的春天总能看到两只燕子飞进飞出,然后孵出一窝小燕子。去年的燕子窝在守候今年的燕子。
村里的房屋多是平房,有些还是茅草房。燕子似乎并不嫌弃,只要人们开着门,有一处可容它们筑巢的地方,它们就会把巢安在那儿。老人们说,家有燕子窝,那是一家人的福气,说明这家风水好。所以家里有老人的,每到春天总是盼望着门前喃呢的声音。我们那儿并不重视喜鹊,而把燕子看成喜鹊的化身。村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如果身体不适,他们就把能不能熬过冬天作为给自己的一个命数。二月初燕子准时飞回来,那些躺了一冬的老人不管可不可以下床,都要起来在门口坐一坐,听听燕子的喃呢,看看燕子忙碌地衔草加固巢,心里觉得有一种踏实。
我们不知道鸳鸯是怎么一回事,却知道家里的燕子是双飞双宿的。大清早,等门一开燕子马上飞去了,当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肯定衔着草什么的,有时独自回来,有时两只一块儿。你一口草我一口泥,共筑着它们的窝。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村里小夫妻哪天吵架了,做妻子的就会责备自己的男人,怎么连燕子都不如,它们还懂得温情。刚才还气呼呼的男人,此时默不作声,一个人提了只筐出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筐里准有妻子爱吃的水果。
燕子等窝筑好后开始产卵,大约一个月后窝里便会伸出几张黄黄的小嘴。此时是燕子最最忙碌的时候,两只燕子飞进飞出,喂养着它们的小宝宝。老人说,燕子一顿烟的工夫要飞出三次,一天下来将近要飞一百多次,直到小燕子能独立觅食为止。而小燕子长大的那阵子,家里是颇为热闹的。一会儿叽叽喳喳,一会儿唧唧啾啾,尤其当燕子爸爸与燕子妈妈从外面觅食回来的时候,横梁上是一片喧闹。只只张大着黄口,争先恐后地要食吃。等老燕子飞走了,它们才个个缩回窝里安静下来。再过一段时间,小燕子开始学飞,扑棱棱地从窝里飞到窝外,再由屋檐下飞到树枝上,这样一路地飞远。如果还不到迁徙的时候,小燕子们绝不会飞走,到了晚上还是会飞到自己的窝里。
我们家约定俗成,最晚进门的人,总会看一看燕子是不是到齐了,然后关门——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就像大人牵挂会玩的孩子迟归那样,我也会提醒家里人:给燕子留着门。
村里开始有人建房,原来居住的老房子得拆掉。上了年纪的人遵循一个原则,五黄六月是不可以动土木的。所以村里很多人建房子多选择在秋天,这时候燕子已准备南飞了。那些拆了老房子的人家,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整个地端下来,然后放在树杈上,希望明年燕子归来的时候还能发现这个标记。然而,那些建了新房子的人家第二年再也不会有燕子进出。整天锁着的大门和平整的天花板,让燕子越飞越远了。
当村里最后一栋楼立起来的时候,村子变得寂寞起来。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以至回忆燕子确确实实的叫声,却模糊了。村民习惯了关门。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给燕子留个门》,略有删改)
14.村里人的哪些行为表现了对燕子的重视和喜爱?请简要概述。(4分)
15.请结合语境,分析“这是晚上最后一道仪式”中“仪式”一词的妙处。(3分)
16.“年复一年,燕子只是在记忆里呢喃,又渐渐消隐。”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17.请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到了傍晚,如果另一只还没有回来,那只先回来的燕子肯定停在门前的树上或屋檐下,歪着头一动不动,直到另一只回来,然后轻轻几声叽叽,便飞进窝里再也看不到它们的影子。
18.“村民习惯了关门”,你赞同村民的这种做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60分)
19.
请你以“生活因_____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
(1)①偎
②瓣
③溢
④煌
(2)
弋
改成
曳
璧
改成
碧
2.略
3.(1)红孩儿(圣婴大王)
哪吒
(2)B
E
4.(1)被调查人群中,绝大多数知道“摩拜单车”,超过半数使用过“摩拜单车”。
(2)乱停放影响交通;有人为破坏现象。
(3)内容上劝说爸爸将共享单车停放在合法的停发点,语言委婉,语言连贯。
5.①对比,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的命运,花移栽金盆,备受殷勤,叶受到遗弃,化作泥土,又拿荷花和其他的花作对比;②拟人,二三、四两句把荷叶、荷花当作人来写,写出了荷叶伸张卷曲。荷花开放合拢,率性而为的姿态。
6.①诗人描写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矫揉造作的美德;②诗人描写红花绿叶互相映衬,红衰翠减不离不弃,赞美了荣辱与共、坚贞不渝的品质。
7.A.喜欢多事;
B.逃跑;
C.吃饱肚子;
D.飞快(迅速)
8.(1)驴不能忍受(或“禁不住”)愤怒,用蹄子踢虎。
(2)蛇又昂着头等待着(吃)蜘蛛。
9.(1)甲文:A
以为神
B
技止此耳;
乙文:C
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
(2)A
心理,
B
动作。
10.示例:从驴的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
(1)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
(2)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
从蜘蛛的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
(1)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2)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攻其不备,也能出奇制胜。
11.B
12.“似乎”是“好像”的意思,表猜测,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人们对“蝴蝶后翅对于它的飞行方式不起作用”的认识,只是一种猜测,并不确定,没得到科学的证明;“似乎”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
举例子、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蝴蝶可以通过改变身体和翅膀的相对应位置来调整重心,完成灵活的转身。
14.春天开门欢迎燕子归来;村里的老人看燕子,听燕子的呢喃;晚上给燕子留着门;把拆下来的燕子窝放在树权上。
15.仪式一词一般用在比较神圣的典礼上,在文中大词小,写出晚上做最后一件事的庄重和认真,体现了我们对燕子的喜爱。
16.岁月流走,村里迎来一座座新楼后,燕子却在慢慢离去,人和燕子的和谐共处,如一家人一般生活的热闹场景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17.通过对燕子的神态、声音、动作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燕子双飞双宿的生活习性,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燕子间的温情,也表达了我对燕子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与下文写夫妻和谐相外的情景相映衬。
18.示例一:不赞同,门犹如一道屏障,隔离了人和燕子,门又像一把锁,封闭了人心的善与爱,村民的这种习惯,是对燕子的拒绝,是人性的怎么。在村民一次次的关门中,人类和鸟儿和谐共处的画面在一点点消逝,人类善良的心灵也在慢慢硬化。
示例二:不赞同。燕子到来,带来了热闹,带来了福气,关门,拒绝了燕子,疏远了燕子,村子变得寂寞,人心也变得空虚。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走向僵化。
示例三:赞同。关门并没有完全剥夺动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建房改善自身生存条件是合情合理的。
1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