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节选)唐·白居易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唱琵琶篇。
--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解题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白居易画像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著名诗人, 文学家。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文章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贞元十五年(798)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赞善大夫。后因直言极谏,被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晚年好“佛”,长居长安过着隐士的生活,75岁去世。著有七十一卷的《白氏长庆集》。他的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
《琵琶行》是中国文化界人人皆知的名篇。诗中虽有较浓重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诗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预习展示
1.注意下列字形字音:
荻花 瑟瑟 拨弦 掩 抑 抹 幽 咽
霓裳 冷 涩 乍 迸 帛 舫
2.《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 结合注释1回答。)
dí sè xián yì mǒ yè ní cháng sè zhà bèng bó fǎng视频朗读整体感知请概括诗歌每节的内容。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琵琶女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讨论:诗人为何泣下最多? 琵琶女白居易才貌双绝昔才高位显名动京师年长色衰今被贬放逐漂沦憔悴音乐同
是
天
涯
沦
落
人相
逢
何
必
曾
相
识 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交代 、 、
和 。说明写作的原因,并为全诗定下了 的
感情基调。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概况 凄切 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
1.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惊异 悲凉伤感
2.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醉 雄浑激昂
3.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伤悲 凄凉悲伤
??&自主学习1.琵琶女演奏的过程可以分为那几个层次?
2.诗人描写了那几个有代表性的乐段?每个乐段的旋律和情感有怎样的特点?
3.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段来描写音乐?
4.本诗是如何表现音乐的过程性的?找出第一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第一曲音乐特点意象表现手法排遣孤寂 打动 主客人
(忘归、不发)萧瑟、凄凉的景物以人衬声以景托声写琵琶声的作用是什么?是怎么写的?作用:1、引出琵琶女,开启下文;
2、激发诗人好奇感,为下文诗人的“邀见”
做铺垫,写出了主客由“悲”而“喜”的心情; 间接描写、虚写悲凉,伤感1.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2.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3.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4.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5.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6.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7.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8.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9.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10.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1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 琶 行 琵琶女演奏的过程可以分为那几个层次?1.弹奏前调弦校音。
2.演奏内容。
3.演奏效果---弹奏后的环境描写。第二曲开始:大弦——急雨小弦——私语错杂弹 —落玉盘间关—滑幽咽—难冷涩—绝不通—歇银瓶 — 迸铁骑—鸣收拨 划—如裂帛发展:高潮:《霓裳》《六幺》过程特点方法结束:浊杂粗重轻细凄切清脆圆润婉转不畅声弦暂歇雄浑激昂清脆尖利以议评声以喻摹声以形绘声以人衬声以景托声直写间写雄浑、激昂、大气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悄无言 秋月白戛然止 余音绕梁尾声: 妙解琵琶语
——有情之乐,无言之诗
转轴拨弦三两声……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
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低沉抑郁欢快明朗冷涩凝绝高亢激越水寒月冷秋瑟瑟
曲妙色佳誉京都
色衰客稀商人妇
昔盛今衰令人思
喜悲痛恨低沉抑郁欢快明朗冷涩凝绝高亢激越 善解佳人意——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乎情。第三曲凄凉、悲伤却坐、促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皆掩泣无尽感伤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点评:(虚 写)小 结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长篇叙事诗,颇富抒彩,它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鉴赏诗歌要准确而深入把握艺术形象。长篇叙事诗多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主题。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身世感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境。讨论:诗人为何泣下最多?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与琵琶女虽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但是两人遭遇的感觉相似,同是盛极而哀的“天涯沦落人”,两人虽是偶遇却似知已。诗人在这段细述浔阳城的环境特点,虽未指斥朝政,却语语不满,字字牢骚,如此来表达郁闷悲愤的心情,这恰好说明了为何诗人能够深悟琵琶女所谈之曲。琵琶女感我“此言良久立”,她在思何?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同情她,她亦怜惜诗人,两人感情相通、相互了解,“更坐弹一曲”,“凄凄不似像前声”,溶进了他的遭遇不平的愤懑之情,而诗人听曲如听诉自身遭遇,在极富感染力的乐曲中,他泪湿青衫,任情奔溢。 板书设计琵 琶 行(并序) 白居易琵琶女京倡京官商妇谪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音乐描写特色A、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B、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C、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结合;
D、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 作 业结合本诗的学习,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