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个旧市北郊教育联合会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个旧市北郊教育联合会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5-18 12:0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个旧市北郊教育联合会2017年春季学期第二次月(期中)考
七年级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2.
“隋朝的重要在于它结束了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南北民众获得休
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下列图示能够正确表现出隋朝结束分裂割据这一历
史进程的是(  )。
3.知人善用的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4.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继续完善了(
)
A.三省六部制
B.行省制度
C.郡县制
D.册封制
5.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加强了汉族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
A.突厥
B.回纥
C.吐蕃
D.靺鞨
6.“开元年间,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任数。四方丰稔,百姓殷富。”材料直接反
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团结
D.文化昌盛
7.下列内容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
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②任用贤才,虚心纳涑
③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为宰相
④建立唐朝,吸取隋亡教训
⑤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面试科举应试者
A.①②③
B.
①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8.“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9.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死了,我失去
了一面镜子。”被唐太宗誉为“镜子”的人是(

A.
魏征
B.
房玄龄
C.
杜如晦
D.
姚崇
10.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立于隋唐,完善于唐朝
B.读书人可以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
C.强调以家世背景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D.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的产生受中国科举制度的启示
11.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
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现在唐朝的(

A.唐太宗向魏征征询如何处理北方少数民族问题
B.开元全盛时,小邑犹藏万家室
C.江南地区农民使用曲辕犁耕作
D.李白使用“交子”支付酒店老板的酒钱
12.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
D.人民赋役繁重
13.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阿保机——契丹
B.元昊——西夏
C.阿骨打——金
D.铁木真——辽
14.宋辽边境“生育番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
渊之盟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的发展
D.宋辽统治者都趋向腐朽
15.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
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16.“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
的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夏启
C.秦始皇
D.忽必烈
17.下图所示行政制度影响深远,其设置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8.自元朝开始,今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版图。元朝时管理吐蕃地区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
19.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触景生情,十分惭
愧地写下两句诗“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何事发
出这种感慨?
A.文天祥宁死不屈
B.秦桧谋害岳飞
C.王彦抗金
D.杨业抗辽
20.《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州桥夜市每天热闹非凡,买卖交易直到凌晨。夏天卖
的饮食品种繁多,有沙塘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等。材料反映了宋代(
)
A.统一国家建立
B.江南地区开发
C.商品经济繁荣
D.民族政权并立
2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
灿烂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的回族最早形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2.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场所是(

A.市
B.坊
C.瓦子 D.勾栏
23.宋人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材料反映宋代造船业
十分发达,当时造船技术最为精良的是(

A.泉州
B.广州
C.温州
D.明州
24.
下列人物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曹雪芹
25.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以亲身见闻写成的一部重要书籍是(

A.《马可·波罗行纪》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二、材料分析题(共50分)
26.(12分)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
材料二: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
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但它又是人民的一项沉重负担,服役又长,
以至失误农时,故亦有众多弊端。
——百度漕运简介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此河”指什么?(2分)谁在位时开通的?(2分)
(2)当时为什么要开通这条河?(4分)
(3)结合材料二,你认为该如何评价“此河”?(4分)
27.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合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12分)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
——柳宗元
材料二: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
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是唐朝文明
更加辉煌。
材料三:“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
材料四: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灌而成的求知
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唐朝哪位君主的称呼,为什么?(4分)
⑵唐朝时,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来到唐朝学习交流。这种使团被称作什么?(2分)
⑶材料三中的“六渡出海,终抵东瀛”发生在哪位帝王在位期间?(2分)
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僧人”是谁?“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后来演绎成一部神话小说是什么?(4分)
28.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下图中,图一为大雁塔,图二为小雁塔。唐朝时,新科进士齐集大雁塔下题名
留念。武举进士则在小雁塔题名。
材料二:贞观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每年达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有人
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材料四:唐朝时,新罗、日本全面学习唐朝,都曾通过考试选官。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
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代的什么选官制度?(2分)其中的武举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开创的?(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李世民统治时期的情况,你认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进士科考诗赋在唐代有什么积极影响?(2分)
(4)读了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结论?(4分)
29.(14分)
材料一:从汉末落后到隋唐均势再到两宋超越,南方经济在迅速发展,而这一切,却是
北方人带来的。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
湖熟,天下足。’”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到何时最后完成?(4分)
(2)宋代南方经济发达,全国最大两大稻米产区是哪里?(4分)
(3)宋代的商业发达。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之一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写出其名称及最早出现的地区?(2分)
(4)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2分)
(5)我国的海外贸易中,指南针何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2分)
个旧市北郊教育联合会2017年春季学期第二次月(期中)考
七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B
A
C
B
C
A
A
C
D
D
D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D
B
C
B
C
A
A
C
二、材料分析题(50分)
26.(1)大运河,隋炀帝
(2)为了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通各方面的联系,巩固国家统一。
(3)大运河的开通,客观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但也给百姓增加了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合理即可)
27.⑴唐太宗,因为他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
⑵遣唐使
⑶唐玄宗
⑷玄奘,《西游记》
28.(1)科举制,武则天
(2)贞观年间或是太宗皇帝真长策
(3)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4)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或者中国历史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巨大的贡献。(合理即可)
29.(1)国家经济重心南移,南宋时。
(2)苏州、湖州
(3)交子,北宋四川地区
(4)市舶司
(5)北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