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驿路梨花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5-18 17:17:11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有一种精神值得
我们继承和发扬
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课文朗读
教师寄语
作业布置
学习目标
文本详解
拓展延伸
驿路梨花
1、掌握文中“撵”“竹篾”“修葺”“陡峭”等生字词。
2、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细读文本,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4、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继承发扬雷锋精神。
学习目标:
生平简介
作品简介
彭荆风,江西鄱阳人。1929年出生,1950年毕业于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1949年参军,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昆明军区创作员、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委员,云南作协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佧佤部落的火把》、《绿色的网》、《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爱与恨的边界》、《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文学评论集《彭荆风谈文学》,电影文学剧本《边寨烽火》(合作)、《芦笙恋歌》(合作)、《绿色的网》等。
靠自学成为作家。解放前只读过初中两年就因家贫失学,进报社当学徒、校对、记者、副刊编辑,还办过文学团体"牧野文艺社"。1949年6月在南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进入云南边疆,1955年由边疆连队调到昆明军区任创作员。在云贵高原各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过多年,担任过编辑、连队文化教员、专业作家。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离开文坛22年,"文革"中坐牢7年。
热爱乡土,热爱祖籍萍乡,热爱出生地鄱阳,热爱小时呆过的赣州、铅山、上饶。多次回乡访亲探友,给当地业余作者讲话或辅导,认真负责生动。其创作获奖无数……
生平
简介
获奖作品
《今夜月色好》获全国第八届优秀短篇小说奖;
《红指甲》获首届金盾奖;
《蛮帅部落的后代》获全国第二次少儿文艺创作三等奖;
报告文学《覆盖再覆盖》获1987年全军当代军人风貌奖;
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短篇小说《阴阳有隔》荣获第二届边疆文学·昊龙年度文学年度短篇小说奖。
《挥戈落日》,长篇纪实文学。获得云南省文学创作一等奖。
《驿路梨花》,短篇小说集。1978年出版。内收描写云南边地少数民族生活的短篇小说11篇。
背景资料
《光明日报》(1977.11.27)
  文章新颖别致,通过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我从1950年春,随军进入云南以来,三十多年大部分时间都在那里生活。……我写《驿路梨花》是在被迫搁笔多年后的1977年秋。那时,党中央重新提出了学习雷锋。……我想起了边疆许许多多朴实的人和事,我想起了我曾经见过的那深山大岭里的小茅屋,默默为茅屋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以及为了后来的旅客,临行前都要给小茅屋做点事的先行者。想起这些,一股无形的力量迫使我立即拿起笔来。
课文朗读
哈尼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
正音和释义:
撵(

驿(

陡(

篾(

陋(

修葺(

恍惚(

麂(

niǎn

dǒu
miè
lòu

huǎnghū

迷茫:
悠闲:
恍惚:
漫步:
折损:
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闲适自得。
这里指梦中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这里指对方礼节过重,自己承受不起。
预习检测
整体感知
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归纳小结
预习检测
整体感知
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归纳小结
通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思考:
1、本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贯穿全文的人物是什么人?
2、理清文本思路,试着完成下图:
本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贯穿全文的人物是“我们”。
梨花姑娘
照料小屋
解放军
搭盖小屋
梨花妹妹
照看小屋
瑶族老人
送粮修屋
“我”和老余
修葺小屋


预习检测
整体感知
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归纳小结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见闻
2、本文的悬念贯穿全文,这个悬念是什么?
小茅屋的主人是

见梨树,猜有人家
见小屋猜谁是主人
是他(瑶族老人)?
是她(哈尼小姑娘)?
是他们(解放军、梨花)?
初误会
再误会
解误会
是它的建造者和照料者
巧设悬念,先后两次形成“设悬念——释悬念——带出新悬念”的格局,收到了回还往复、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归纳小结
预习检测
整体感知
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课文有几处描写梨花的语句?这些描写起什么作用?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2、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实写,
以自然环境美烘托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
虚写,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引用诗句,是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题。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表达了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归纳小结
预习检测
整体感知
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梨花
梨花
一种花
梨花姑娘
雷锋精神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
本文写法借鉴:
归纳小结
预习检测
整体感知
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雷锋精神
解放军修建小屋
梨花照料小屋
梨花妹妹照料小屋
瑶族老人送粮食
“我”和老余修葺小屋
驿路梨花处处开
雷锋精神代代传
本文写法借鉴:
归纳小结
预习检测
整体感知
思考讨论
合作探究
本文写法借鉴:
拓展延伸
我们还需要雷锋精神吗?请联系生活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寄语
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他人,更为了自己,我们继承发扬雷锋精神,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成更加和谐美好的新世界。
作业布置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用《原来如此》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倒叙或插叙,设置悬念,使文章能吸引读者。
谢谢作品登记表
(该表格信息均在网上填写并确认)作品编号:
作品名称
驿路梨花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作品大小
3.58MB
项目
基础教育组
课件□微课□课例□翻转课堂教学课例□基于网络的PBL教学课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移动终端课例□创意创作教学课例□云端一体互动课堂教学课例□教师网络空间□
小学□初中□高中□
幼儿教育组
课件□微课□课例□
特殊教育组
课件□微课□课例□
教学点组
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中等职业教育组
课件□精品开放课程
精品视频公开课□
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
高等教育组
课件□精品开放课程
精品视频公开课□
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
作者信息(请按各项目限额人数准确填写)
姓名
所在单位(按单位公章填写)
张利
湖州市织里镇中学
仅限精品开放课程填写
仅限精品开放课程填写
联系人
姓名
张利
手机
13857272396
固定电话
电子邮箱
370629669@
通信地址
湖州市织里镇大港路1155号
邮编
313008
作品特点
充分运用PPT软件特点,采用了丰富多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片和课文的朗读录音,大量运用超链接设置,通过18张PPT,从基础字词到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再到归纳小结,拓展延伸,教师寄语,最后到作业布置,完整的再现了《驿路梨花》的文本美和主题美,能让学生在充分领略文本之美的同时,更好的感受到雷锋精神的魅力,并在此基础上能继承发扬雷锋精神,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社会生活。
作品安装运行说明
PPT2007版
共享说明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制作成集锦出版或在“大奖赛”网站共享□是
□否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推荐给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1世纪教育网eduyun.cn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
□否
我(们)在此申明所报送作品是我(们)原创构思并制作,不涉及他人的著作权。
作者签名:
2017年5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