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端午的鸭蛋汪曾祺教学目标作者简介课文朗读课文详解结束寄语布置作业故事导入 有一位文学青年对汪老先生说:“高邮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 汪老先生当时在餐桌上,微笑着听了之后,便抿了一口酒,慢慢悠悠的说:“不是的高邮鸭蛋第二,我是第三” 知识目标:
? 积累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端午习俗,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并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情感目标:
1.能通过自主品读,体会汪曾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端午的鸭蛋》的品悟,能了解汪曾祺其人的内心的力量。
汪曾祺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还写了他的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散文《端午的鸭蛋》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作品展)课文朗读预习检测细品鸭蛋童年趣味端午风俗坎坷一生拓展延伸腌鸭蛋门楣肃然起敬苋菜籍贯囊萤映雪粽子门槛城隍庙车胤避邪蝎子yānméixiànsùjízòngkǎnnángyìnxiéxiēhuáng预习检测“这是 的鸭蛋,
因为 。”名声远扬与众不同历史悠久质细油多赞美
自豪细品鸭蛋1) “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2) “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3) “鸭蛋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4)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
5) “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了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童年趣味端午节还有哪些风俗?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端午风俗1937年,日本人占领了江南,江北告急。正读高中二年级的汪曾祺不得不告别南菁中学,并辗转借读于淮安中学、私立扬州中学以及盐城临时中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秩序都因战争而打乱。汪曾祺就这样勉强读完中学。后战事日紧,汪曾祺随祖父、父亲到离高邮城稍远的一个村庄的小庵里避难半年。
……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因这篇短文受到批评,但并未划定为右派。
1958年夏,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
1960年,汪曾祺被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动,暂留农科所协助工作。
1961年春,农科所让汪曾祺到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画一套马铃薯图谱,可惜画稿毁于“文革”中。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终因抢救无效而不幸去世,终年77岁。[2]坎坷一生一枚家乡的鸭蛋,
一枚端午的鸭蛋,
装满了 ,
承载了 。
拓展延伸 快乐是来自于内心,来自于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创造浪漫诗意,让你身处青壮年,抑或耄耋老人也不会忘记,这童年的种种趣事如同美酒,越陈越香,会成为你心灵的家园中永恒的力量。使得你热爱生活、乐观平和。寄语 1.完成同步探究
2.请大家以“一说起故乡,我就想起了家乡的……”为开头写一段话,字数不限,但要写出自豪感,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化气味。布置作业 沈 霞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中学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