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题
20170517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亲爱的同学:
此时的你已坐下,那就不要害怕,不要紧张!轻轻拿起试卷,将你的知识尽情挥洒!相信你整洁的卷面、认真的字迹一定会让人惊叹!为你加油,祝君好运!
一、积累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呻吟(yíng)
缅怀(miǎn)
窒息(zhì)
拈轻怕重(niān)
B.晕圈(yùn)
戳穿(chuō)
情愫(sù)
强聒不舍(guō)
C.匀称(chèn)
亵渎(xiè)
模样(mó)
优柔寡断(guǎ)
D.狭隘(ài)
翌日(yì)
分泌(bì)
坦荡如砥(d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在《人民的名义》中,众多官员轮番登场,尽展“官场百态”,这对官场还很陌生的年轻人来说,新奇感十足。
B.马尔克斯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C.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D.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需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元旦文艺汇演上李刚同学的幽默表演让大家难以抑制地忍俊不禁起来。
B.他志存高远,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从来没有见异思迁,真让我敬佩。
C.扬州茱萸湾成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遇到伤害的动物又栩栩如生了。
D.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庄子》记痀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B.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个性,品格,气质的差异。
C.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等等……只有静静地躺着。
D.
亲爱的,我将用什么来比拟你呢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白杨礼赞》一文中指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不平凡”三个字是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B.唐代文人刘禹锡所作的《陋室铭》表达了一种不慕荣利的情怀。题目中的“铭”是指一种一般要用韵的文体。
C.《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诗人李白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整首诗歌中都充满了豪情逸兴,充分展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写作风格。
D.短篇小说《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6.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jué(
▲
)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chóu(
▲
)怅中升华出jǐng(
▲
)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hóng(
▲
)彩。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7.默写。(每空1分,添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共9分)
⑴
▲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⑵
淮南秋雨夜,
▲
。
(韦应物《闻雁》)
⑶
▲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⑷浊酒一杯家万里,
▲
。
(范仲淹《渔家傲》)
⑸
▲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⑹抽刀断水水更流,
▲
。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⑺
▲
,泥香带落花。
(葛天民《迎燕》)
⑻韩愈的《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
,
▲
。
8.语文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9分)
在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大型文化情感类电视节目《朗读者》掀起朗读热潮之时,大桥某校也举行了以“朗读者”为主题的活动,请你按照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挑选主持人】一个优秀的活动主持人除了要有口才之外,还要有文采。假设你就是本次活动主持人,请你仿照划线句续写一句话。(2分)
选择无处不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
▲
,
▲
。
(2)【选择朗读本】此次朗读选择的经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一回目。但这一回目中有些信息被隐去了,请你为朗读嘉宾补全。(5分)
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
▲
(人名)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
▲
(人名)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
▲
(人名)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
▲
(人名)主张,这个唤作“
▲
”(回目名称)。
【活动大讨论】“朗读者”这个活动,在同学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并纷纷在班级群中发表各自的看法。
小茗同学认为:“朗读者”这样的活动远远没有《奔跑吧,兄弟》这类综艺搞笑愉悦,“朗读者”这个活动没有多大的价值,终会被淘汰。
请你针对小茗同学的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语句通顺,不少于50字。(2分)
▲
▲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题。(6分)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1)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颈联中描写的画面。(3分)
▲
▲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3分)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6分)
扬州郭猫儿,善口技。庚申(清康熙19年)中,余在扬州,一友挟猫儿同至寓。比晚酒酣,郭起请奏薄技,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宰猪矣。”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其子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①剥声,历历不爽也。父又谓子:“天已明,可卖矣。”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②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 郭猫儿》)
【注】①燖(xún):把已宰杀的猪或鸡等用热水烫后去掉毛。②砉(huā
):拟声词,哗的一声,常用形容迅速动作的声音。例如:破裂声、折断声、开启声、高呼声等。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善口技
(
▲
)
(2)不置灯烛
(
▲
)
(3)俄闻父呼其子曰
(
▲
)
(4)其子遂缚一猪
(
▲
)
1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
A.于席右设围屏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
B.久之
持就火炀之(《活板》)
C.则闻群猪争食声
至则无可用(《黔之驴》)
D.其父烧汤声
其真无马邪(《马说》)
翻译下列句子。(6分)
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
13.结合本文内容,从描写角度上分析本文是如何表现郭猫儿的口技表演的。(4分)
▲
▲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3分)
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
白剑峰
①每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时候,中国人总有几分落寞。很多人不由自主地追问:为什么获奖的都是西方科学家 中国人离诺贝尔奖有多远 中国人为什么拿不了诺贝尔奖 在中国人的心底,似乎隐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诺贝尔情结”。
②客观地说,诺贝尔奖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诺贝尔奖又是一个独特的标志,代表了一个国家科学家的素质。当我们回望历届诺贝尔奖获得者时,就会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身上,除了有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更有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而这恰恰是比诺贝尔奖本身更重要的东西,也是容易被世人忽略的。
③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例如,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分别发现了导致艾滋病和宫颈癌的病毒。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无疑为人类战胜重大疾病带来了曙光。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等三位科学家在基因治疗研究领域成果卓著,造福了无数肿瘤患者,因而也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
④历史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面对荣誉的桂冠,求者不得,得者不求。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这些人长期淡泊名利,甘于寂寞。在科学的禁区,他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这种探索也可能意味着一生的徒劳和失败。而支撑着他们永不放弃的,就是造福人类的伟大梦想。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时曾说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⑤由此可见,诺贝尔奖与其说是一个光环,不如说是一种精神。对于中国科学界来说,最缺少的不是光环,而是“诺贝尔精神”。眼下,中国不乏才智过人的学者,但鲜有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巨匠。一些人过分关注科研的“果实”,忽略了生长的过程;过分关注个人的小得失,忽略了社会的大利益。因而,他们常常是在利欲的驱使下从事科研活动,作风浮躁,急功近利。此种短期行为,注定只会催生“学术泡沫”,而无益于人类的长远进步。事实上,获得诺贝尔奖,绝非一朝一夕的
“突围”,而是经年累月的苦守。真正的科学家,必须怀着造福人类的“大功利心”,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耐得寂寞,不慕纷华。惟其如此,才能孕育出非凡的科学之果,最终被历史铭记。
⑥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懂得了这一点,中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通读全文后回答:在作者看来,“比诺贝尔奖更重要的”是什么?(2分)
▲
请指出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
▲
16.请你为“在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大多数人根本无意于得奖。”这个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
▲
17.有人认为删去第⑤段也不影响全文的整体表达。你是怎么看的呢?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
▲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9分)
冬夜
何君华
(1)离家还有七八里路的时候,中巴车还是抛锚了,像一个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人,趴在寂静的山村公路上再也不肯动弹。
(2)乘客早就质疑这破车不行,叮儿当啷的,路上肯定要出问题。但当时司机叼着烟说:“坐不坐?不坐拉倒,哪那么多废话?”
(3)乘客们没办法,只得一个一个上去了,徐刚也跟着上去了。因为除了这辆破车,镇上实在看不到任何别的车辆。
(4)果不其然,半路车坏了。
(5)司机又叼起一支烟,冲车里仅剩的四个乘客喊道:“都下去走吧,车动不了了。”
(6)徐刚只得拎着行李疲倦地走下车,漫天飞舞的大雪依然在跳跃,大地早已被染成了白色,白茫茫一片,分外耀眼。
(7)村庄霍地胖了一圈。
(8)已经是除夕夜的十点钟了,不会再有任何一辆车来,徐刚只能拎着行李往家的方向走。
(9)这个年,徐刚本来是不打算回来的,他在电话里对娘说:“娘,我过年不回来了,工地不放假。”
(10)娘说:“儿,回来吧。”
(11)隔了一天徐刚又给娘打电话:“娘,火车票不好买。我去了车站一趟,没买着。”
(12)娘说:“儿,回来吧。”
(13)娘反反复复就是这一句话,徐刚只好决定回来。
(14)包工头跑了,徐刚一年白干了,这个年怎么过?
(15)徐刚的心情如同这寒冷的冬夜一样荒凉,他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乡村公路上,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一年到头,两手空空,怎么面对娘呢?(16)或许是雪压断了电线,公路穿过的村庄竟没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徐刚的心情也降到了冰点。
(17)徐刚茫然地朝前走着,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此刻正走在回家的路上,除了娘。此刻娘一定站在屋门口等他,想到这里,徐刚赶紧加快了脚步。
(18)所有的鸟都躲了起来,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徐刚踩在雪地上的脚步声嘎吱作响。终于,他走到了青石桥头。
(19)过了青石桥头就是家,徐刚没有加快步伐,反而减慢了步子。他又犹豫起来:“怎么面对娘呢?”
(20)这时,桥头的一座白色雕像突然开口:“是我的儿吗?”
(21)徐刚吓了一跳,但马上听出那是娘的声音,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22)“娘,是我。”徐刚连忙扔下行李,掸掉落在娘头上和身上的雪花。
(23)“娘,怎么不在家里等?”徐刚责问道。
(24)“我来望我的儿呀,儿,你回来了啊!”娘摸徐刚的脸,娘的手在颤抖。
(25)徐刚握着娘的手说:“娘,我们回家吧。”
(26)娘也说:“儿,我们回家。”
(27)徐刚远远地看到了山坳上家里的灯,那是一盏微弱的、昏黄的、跳跃着的煤油灯,整个雪夜里唯一的一缕光。
(28)徐刚和娘坐在灯光下吃饺子。
(29)徐刚说:“娘,包工头跑了。”
(30)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1)徐刚说:“娘,我一年白干了。”
(32)娘把饺子夹到徐刚碗里。娘说:“儿,吃饺子。”
(33)好像所有事娘都不关心,娘反反复复就是一句话:“儿,吃饺子。”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年第2期)
18.结合上下文,请简要分析第6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
19.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4分)
①心里盼望着早点到家,又盼望着永远走不到家。
▲
②娘在青石桥头站成了一座白色的雕像。
▲
20.以“冬夜”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
▲
无论儿子诉说什么,小说中的娘总是重复着“儿,吃饺子”这句话。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娘为何总是重复着这句话。(80—100字)(5分)
▲
▲
▲
▲
▲
▲
▲
▲
▲
三、写作(63分,含书写分3分)
22.
人这辈子,不是活过了多少日子,而是记住了多少日子。每一个被你记住的日子,都将成为生命里不可复制的那一天。就像面对行刑队时,想起了父亲带自己去看冰的那天,这是《百年孤独》里奥雷里亚诺上校的回忆。再也没有那夜似的的好豆,也不再有那夜似的好戏。那是《社戏》里,迅哥独特的记忆。你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请以“那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八年级语文答案
B(2分)
2.A(2分)
3.B(2分)
4.D(2分)
5.C(3分)
(4分)嚼
惆
憬
虹
(9分)(1)临风一唳思何事
(2)高斋闻雁来
(3)谈笑有鸿儒
(4)燕然未勒归无计
(5)枯藤老树昏鸦
(6)举杯销愁愁更愁
(7)翅湿沾微雨
(8)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8.(1)(2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选择。(答案不唯一)
(2)(5分)刘唐
吴用
白胜
吴用
智取生辰纲
(3)(2分)“朗读者”这个活动也许真的没有其他综艺节目搞笑,但这个活动是很有意义,富有正能量。现在的人都很少坚持读书了,而人是离不开书籍的,所以这个活动不会被淘汰,只会越来越受欢迎。
9.(1)(3分)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2)(3分)“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1分)。
(4分)(1)擅长,善于
(2)放置
(3)不久
(4)捆绑
(2分)
A
12.(6分)(1)过了一会儿,很多只鸡(被惊吓得)乱叫,每只鸡的声音都各有各的特点。
(2)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3)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13.(4分)本文主要是通过正面描写(2分)的手法表现了郭猫儿模拟了屠户家天明前杀猪,天明后卖肉的全过程(1分),体现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1分)。
14.(2分)一种执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外,一种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
15.(4分)举例论证(2分)。举六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例子,论证“诺贝尔奖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也就是对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的观点(1分),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分)。
16.(3分)屠呦呦在研究起初并没有以诺贝尔奖为目标,只是想着能用自己的知识挽救人们的生命,造福人类。就在她埋头研究之际,她的成果获得了世界的认可,她也得到了诺贝尔奖的青睐。
17.(4分)我认为第5段不能删去(1分),第5段主要论证了中国科学界缺少诺贝尔精神(1分),与第4段形成了正反对比论证(1分),使得作者的表述更加全面。同时也点出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现实观照意义(1分)。
18.(4分)①写出当时雪下得很大的情景,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②烘托人物痛苦、无助的心情。
19.①运用心理描写,刻画出徐刚既想回家又怕回家的矛盾心理。
②运用外貌描写(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母亲等待之久、盼儿之切。
(6分)答案示例:①题目表明小说发生的时间和环境;②暗示出徐刚在打工、返乡途中的遭遇或者暗示出徐刚在打工、返乡途中痛苦无助的心情;③冬夜是母亲在门前守候儿子的背景(寒冷的冬夜与微弱温暖的灯光形成对比),更好地突出了小说母爱的主题。
21.(5分)在母亲的心目中,孩子比其他所有的东西都重要,体现了母亲深沉的爱。(生活体验略)
22.参考中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