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中》(第2课时)一课一练
一、基础达标
1.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复兴之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发展中还是面临很多挑战,下列哪个不属于面临的挑战( )21·cn·jy·com
A.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B.区域发展不平衡
C.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D.地震、泥石流、旱涝灾害多发
2.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要想全方位走向世界,谋求更大发展,中国应选择( )
A.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协调人地关系
B.闭关锁国,防止外国学到我们的技术
C.只与经济发达的国家进行合作、对话
D.国内不同区域的经济差异要进一步拉大
3.海洋岛屿主权争端,事关主权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经济利益。下列关于国家主权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主权是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
②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
③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最重要的因素
④主权和人权是辩证统一的,人权至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下列做法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是( )
A.经常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B.过节时多给朋友寄贺卡
C.洗碗时尽量使用洗涤剂
D.垃圾分类放置、分类回收
5.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有( )
①粮食短缺,饥饿问题严重 ②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③区域发展不平衡 ④海洋权益受到严峻挑战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包括( )
A.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突出
B.区域发展不平衡
C.海洋权益面临严重挑战
D.综合国力难以提高
二、综合提升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材料二:漫画“断指”。
(1)可持续发展包括_________可持续发展、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和__________可持续发展。
(2)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你在日常生活中打算采用哪些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材料二漫画“断指”,有人这样认为“虽然断其三指,但是四棵新苗茁壮成长!”你同意这种发展方式吗?为什么?21教育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修复“断指”,必须采取多重措施,我国为此也做出了重大决策。试说明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中国在世界中》(第2课时)一课一练 答案
一、基础达标
1.解析:在我国的复兴之路上面临很多挑战,但地震、泥石流、旱涝灾害属于自然现象,这是我们人类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故本题选D。21cnjy.com
答案:D.
2.解析:我国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中国的国情,21世纪是环保的世纪,是生态的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因此以上四个答案中只有A是正确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A.
3.解析: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统一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权力的独立性,两个特征紧密相连,国家才真正拥有主权。选C。②是对主权国家的认识而不是主权的认识;④错误,把人权凌驾于主权之上是错误的。
答案:C.
4.解析:经常使用一次性消费品、过节时多给朋友寄贺卡会浪费自然资源,洗碗时尽量使用洗涤剂会污染环境,这些都不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做法;而垃圾分类放置、分类回收的做法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选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D.
5.解析:我国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结合题意.
答案:B
6.解析:从国内情况看,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约束日益增强:中国淡水、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人均赋存量低.自然环境总体比较脆弱,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地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二是中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如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结构不平衡,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还没有根本解决.三是我国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主要是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2·1·c·n·j·y
答案:D.
二、综合提升
1.答案:
(1)经济;社会;生态
(2)坐公交车;使用再生纸;垃圾分类回收;少用一次性用品;提倡重复利用;节约用水用电。
(3)不同意。因为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4)D